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喜盈  唐伟 《侨园》2005,(3):32-33
1982年,画家陈逸飞只身飞往纽约留学。23年后,上海逸飞集团仅旗下的kyefe牌服饰一年赢利就超过360万美元,逸飞集团的总资产已超过1亿人民币……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和陈逸飞类似的人物,是香港的金庸。金庸借助其个人创办的《明报》及其武侠小说的出版,同样把自己打造成文化人里的亿万富翁。有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赚大钱,这算得上是理想的成功人士的生活了。陈逸飞的贡献,在于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里,一个艺术家不必仅仅从事绘画或者雕塑,他可以更多地拥有生活,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比如当导演、做服装设计、做企业、办杂志。  相似文献   

2.
1991年9月30日,当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的落棰砰然敲响,一幅《浔阳遗韵》的油画从底价20万港元叫起,最后以135.5万港元成交,创出当时的在世中国现代画家作品拍卖价的最高纪录.接着,1992年3月,一幅《夜宴》更以180万港元在佳士得拍卖成交,再次刷新纪录;仅仅过了两年多,纪录再次被刷新。1994年11月,中国嘉得国际拍卖会上,一幅西藏题材的力作《山地风》以286万元人民币高价拍出……令人称奇的是,这三幅油画均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屡创中国油画国际拍卖最高纪录的旅美华人画家陈逸飞。香港著名画廊万玉堂的主人麦克镝曾说:“在艺术界里,陈逸飞被喻为神秘的人;在传播媒界里,他被视为成功商人,一个艺术企业家。在过去数年的拍卖里,人人在集中注意他的作品的拍卖价,每个人只知道他很富有并且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也许,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近两年来,陈逸飞又把他  相似文献   

3.
猜测陈逸飞     
杜华 《瞭望》1997,(11)
第一次远远地见到陈逸飞,是在他的画展上。他坐在展厅门外,笔不停挥,身旁是拿着陈逸飞画册、画片等待签名的长长的人龙。十一点多了,人龙依旧很长,而且还不断有人粘接在龙尾。看他埋头不起的模样,觉得做个名人真够辛苦。 各色的报纸上,关于陈逸飞的报道五花八门,说他如何成功的,说他如何碰巧的,说他如何周游列国的,说他的画卖到怎样好价钱的,说他如何又拍起电影来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各有所好,不能强求,名人自己怕也难以左右。  相似文献   

4.
“张守平的日记上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了!”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月,《北京青年报》刊登的一条专访,在民进中央机关里传开了。提起这位10多年前退休的办公厅秘书处的老处长,机关里的老同志都会竖起大拇指:“那可是个出了名的细心人,工作认真、严谨,细致,他的工作和生活,总是安排得有条不紊。”对于他能创造基尼斯纪录,似乎一点儿都不觉得意外,因为大家知道只有像他这样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才能做到60年坚持写日记。张守平是个不事张扬的人。其实,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向他颁发《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证明他是中国目前坚持不断撰写生活日记时间最久、字数最多的人这件事,发生在2000年4月。事过半年,如果不是《北京青年  相似文献   

5.
这画别改了     
听了专家说吹笛人的手指按不到位,陈逸飞要改他的画,哪怕大多数都已卖出了。此事开了画家售后服务的先例、很新鲜。事情是否真如所传,无从证实,且就此传闻说几句题外的话。陈逸飞的画早年看过印刷品,最多是那幅坐着吹笛的一排人,看过之后无话可说。因为我虽然极不愿意,却是一下子心不由己地要想起《韩熙载夜宴图》,那里面正好先坐了一排吹笛子的小姐(都是韩熙载的家妓),心里就要蹦出一股  相似文献   

6.
卢淼 《团结》2005,(6):42-43
1935年12月,在上海一幢公寓里面,程潜将军拿着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他为国民政府参谋总长的委任电报激动万分。他早年是同盟会成员,曾任国民政府军委会主席、西征总指挥兼第四路军总指挥。1928年在与桂系的冲突中,程潜被李宗仁拘禁在家,做了七年的寓公。而此时此刻的中国,正处于危难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东三省、热河、冀东,一片片大好河山沦陷,《上海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一个个丧权辱国条文签订——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是,这位极力主张全民族抗日的爱国将领,却如浅水困龙,无由申志!是程潜的老部下,曾任老六…  相似文献   

7.
一件小事     
嘉兴一位读者写信给上海《文汇读书周报》,表达他终于在上海新华书店补齐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喜悦。他说:一套《人间喜剧》,“从1984年起陆续出书,直至1991年共出24卷,且印数各卷不一,多则逾万,少则数千;而我在此期间未能买到其中的第18和23两本,一直深以  相似文献   

8.
叶浅予 《各界》2010,(7):85-86
著名画家叶浅予的一生曲折传奇,特别是在恋爱婚姻上,更是可以拍成一部可看性极强的电视连续剧。就在他80岁的这一年,他开始了自传《细叙沧桑记流年》的写作。在这本传记中,他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写他的婚姻生活。叶浅予一生经历了几位女性,除了原配夫人,其他几位一个是画家,一个是舞蹈家,一个是电影明星。  相似文献   

9.
孟向荣 《民主》2004,(5):34-36
2004年5月,上海作家叶辛的电视体长篇小说《商贾将军》问世。叶辛曾经因知青题材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和《孽债》,以及由这两部作品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而驰名文坛。2004年3月,他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推出新作长篇小说《华都》。其实,他的文学作品很多,有如百花园  相似文献   

10.
牧水 《民主》2013,(4):31-36
1894年10月28日,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出生在苏州城内悬桥巷一个平民家庭。1932年"一·二八"沪战爆发后,叶圣陶与鲁迅、茅盾等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为抗议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翌年,加入鲁迅、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6月,他与鲁迅、夏丏尊、  相似文献   

11.
正李相民:笔名法雨,现任辽宁省直国有资产事务中心副主任兼《辽宁机关事务》杂志总编辑、中国实力派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国际书画名家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委员、佛教文化艺术研究会委员、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英才委员会会员。李相民1983年在中央美院进修,国画《牧歌》《黄山云烟》《龙山云骧》《春归》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各级画展和慈善活动。2015年,在上海举办的姚基金慈善拍卖中,他将两幅作品拍卖全部所得130万元都捐赠予贫困山区建设青少年篮球场。他是2016年九九重阳节全球华人祭拜黄帝  相似文献   

12.
宋桂奇 《党政论坛》2014,(18):39-39
2013年上海书展期间,易中天带着《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来到上海展览馆会议中心,做完讲座后,他接受了《芒果画报》记者的采访,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戏剧界的权威张庚,1938年带着一个艺社流动宣传队从上海到延安。当时他是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今已届82岁的张老,还在为中国戏剧的繁荣奔波着。 回忆起在延安时期亲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绪万千,很是激动。他说:《讲话》至今50年了,有人认为“过时了”,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他体会《讲话》的主要精神是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一) 将近一个世纪前,世界诞生了人类第一部影片。仅隔一年,“西洋影戏”就在上海徐园放映。18年后,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上海拍摄成功。1930年,上海明星公司摄成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5年后,上海拍摄的《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4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片《生死恨》,又诞生在上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片《老兵新传》、第一部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等都是在上海拍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上海作家叶辛的电视体长篇小说《商贾将军》问世。叶辛曾经因知青题材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和《孽债》,以及由这两部作品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而驰名文坛。2004年3 月,他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推出新作长篇小说《华都》。其实,他的文学作品很多,有如百花园里的繁花,各具姿彩罢了。笔者案头的这部《商贾将军》,便有一种特殊的意义:书中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丘八管秀才跟郭兴福比较起来,南京路上好八连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1949年,这个连队随着上海解放的隆隆炮声,进驻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它的最大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艰苦奋斗代代相传." 1963年4月,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荣誉称号.许世友在命名大会上宣读了国防部命令,并向八连授了锦旗. 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八连题词.其中,毛泽东写的《八连颂》,流行最广.全诗共40句.好八连的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干部、战士至今个个能背诵《八连颂》,从头背到尾,一字不差. 就在许世友病逝前不久,他还去上海专门看望了好八连.他依旧留下那句话:"好八连要更  相似文献   

17.
后生可贵     
《团结》1997,(4)
董藩,年仅30岁,是大连民革的新秀,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民革辽宁省委常委、民革大连市委委员、大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青联委员。 1993年11月,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他连破三格,成为当时全国社会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副教授。1994年3月,他的名字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同时收录到《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成就卓越的人》、《国际传记辞典》三部辞书中,是目前全国获此殊荣的最年轻学者。 董藩目前已在国际会议及《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18.
晚年邵洵美     
宪昌 《各界》2014,(10):17-19
民国时代的上海滩出了个邵洵美,他的祖父是上海道台邵友濂,外祖父是朝廷邮政大臣盛宣怀,因为从小过继给伯父邵颐,伯母为李鸿章大侄女,所以按谱系李鸿章又是他的叔外祖父。三个富可敌国的大家族支持在他身后,大少爷邵洵美顺理成章成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的古希腊雕塑般的完美面孔万众瞩目,他的天才之作《花一般的罪恶》轰动文坛,他与美国作家项美丽的倾城之恋成为海上最浪漫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漫画父子兵     
一九八四年湖南《刺玫瑰》漫画报第二期刊登了老漫画家陈惠龄创作的肖像漫画《笔耕》,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新华文摘》转载这一漫画时,把画题改为《漫画世家——陈惠龄、陈景凯、陈景和、陈景国》。 今年七十岁的陈惠龄,解放前就读于上海美专,学的是油画。由于受丰子悄、张光宇等进步漫画家的影响,他慢慢地迷恋上漫画创作。从他一九三六年在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发表第一幅作品算起,陈惠龄从事漫画创作已经整整五十年了。 这半个世纪,陈惠龄跨越新旧两个社会,发表了一千多幅漫画。他的漫画创作贯串着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表现了  相似文献   

20.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这天 ,聂荣臻跟随红二师的部队进驻哈达铺。警卫员小吾知道聂政委爱吃当地回民的大烧饼 ,行李一放 ,就到街上买了几块大烧饼 ,顺手抓过烧饼摊上的一张《山西日报》一包 ,兴冲冲地捧到聂荣臻面前。聂荣臻接过纸包 ,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烧饼 ,一边翻看那张国民党出版的《山西日报》。这是他在上海工作时养成的习惯 ,通过报纸这条公开的渠道寻觅党中央最需要的信息。长征途中 ,由于日夜行军 ,有时候几天也看不到一张报纸 ,今天这张包烧饼的《山西日报》 ,他看得特别仔细。忽然 ,聂荣臻的嘴不动了、双眼紧紧地盯住一行大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