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秀熟     
张秀熟1895年出生于四川平武城内南街.1920年,张秀熟从成都高等师范学堂(今四川大学前身)毕业,回乡担任高等小学校长.1924年,他又应聘到成都高师附中任教,后因看不惯"拱竿轿子满天飞"而辞聘离校.1925年春张秀熟去气氛比较活跃的重庆,任督办署参议,并兼任江北致平中学国文教员.在重庆期间,张秀熟结识著名革命家、共产党人萧楚女.  相似文献   

2.
张秀熟关心刘光第刘海声在四川省富顺县城内,有一座面积50余亩的小西湖,湖畔分列着玛瑙、钟秀、五府三座小山,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胜景。在湖东的五府山上,有一座颇具规模的烈士陵园,园中的烈士墓埋葬着1950年前后牺牲在富顺的烈士骸骨;陈列馆中则有邓...  相似文献   

3.
4.
我所知道的张老──悼念张秀熟同志逝世彭塞3月25日张秀熟同志不幸逝世,消息传来。悲恸不已!张老是四川省少数幸存的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也是仅存的当时省委书记一级的领导人。他一生在敌人面前正气凛然。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群众勤勤恳恳,对青年学生循循...  相似文献   

5.
"白毛女"--喜儿的故事,广为人知。不过,那是艺术家塑造的舞台形象。四川省宜宾县曾轰动全国、震撼亿万人心灵的罗昌秀,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白毛女"。  相似文献   

6.
196 6年 4月 2 0日 11时 ,两辆陈旧斑驳的小轿车 ,缓缓驶进四川省宜宾地区第二招待所。从第二辆黑色轿车里走出一位身材魁梧 ,表情严肃的老人。他 ,就是大名鼎鼎的彭德怀元帅。前来迎接他的地委第二书记沈学理却叫他彭主任 (当时彭任中共西南局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兼三线建设副总指挥 )。当然也有几位前来迎接他的领导 ,在双手捧住那双厚重的大手时 ,也轻轻喊了声“彭总 ,您好”。他们都曾是彭总部队的基层指挥员 ,熟悉他 ,敬重他。彭总在和他们握手的时候 ,仍然腰不弯 ,头不低 ,淳厚的嘴唇还是紧闭着 ,但脸上却露出了微笑 ,显得十分慈祥。…  相似文献   

7.
赤旗高举丹心动天地─-缅怀张秀熟早年为四川革命的贡献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惊闻学术界最尊敬的百岁老人张秀熟逝世的消息,我们无不深感失去一位最好的良师而悲痛。张秀熟本身是一位四川党史人物,是四川党史的见证人,他对党史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具有扎实的史学功底...  相似文献   

8.
郑风 《党史纵横》2005,(8):58-58
每年“五一”前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播出“劳动节”的文艺节目,都会引用《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每当听到这首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歌声,就会让我回想起这首歌创作前后的情景,想起这首歌的作者、著名音乐家马可同志。1948年春,东北鲁艺文工团在北满农村完成了剿匪和土改任务后,回到了佳木斯市,然后就地去工厂深入生活。当时,在东北解放区大后方的工厂里,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支援前线的劳动竞赛运动。工人们高涨的劳动热情深深的感染了我们。马可同志从工厂里工人的黑板报上得到启示,仅用了一个整夜的时间就写出了这首歌的初稿,…  相似文献   

9.
巴金先生走了,他走得那样安详.走得那样平静,他抛却了这个世界的纷扰和浑浊.留下的是尘世的纷争和喧嚣。  相似文献   

10.
父亲钟伟     
顾毓琇1902年12月24目生于江苏无锡,13岁考入清华,22岁与吴文藻、粱实秋、孙立人、吴大钧结伴赴美进修。他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25岁取得电机博士学位后应聘于通用公司任工程师。27岁回国后历任教育部次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政治大学校长,以及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国立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相似文献   

11.
肖舟 《党史纵横》2006,(1):12-14
金秋的北京,天高云淡,景色迷人,呈现一派祥和的欢乐气氛.赶在胡耀邦诞辰90周年的日子里,我如约来到紧靠中南海的北长街会稽司胡同25号.庭院绿树掩映,芳草青翠,鲜花散发出阵阵芳香.这就是耀邦任中共中央总书记3年后,于1984年从富强胡同6号搬来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1日下午,我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摄制组一行,前往朝阳市参加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头颅发现一周年暨赵尚志研究会成立大会。来去三日,日日有雨。恰似天公与我们一起为赵尚志哭泣,一起为赵尚志头颅重见天日而感动。人若有情天亦有意,赵尚志确实是魂兮归来也!乡亲的期盼在尚志村头,我看到一株婀娜多姿的老柳树,还有一条清澈欢快的小河。小时候的赵尚志常在树下与河中嬉戏。如今的老年人还记得他小时候的调皮样儿。不论春秋冬夏,他总是不提鞋后跟,特抗冻。11岁那年,赵尚志随母亲寻找父亲去哈尔滨后,就再也没有回老家。他的一生虽然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李双建 《湘潮》2006,(2):15-17
胡耀邦曾于1961年3月和12月、1983年2月先后3次来到益阳,他每次在益阳停留的时间虽然不长,却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尤其是1961年3月和1983年2月的两次,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1961年3月到益阳:笑谈抨击浮夸风1961年3月9日,一辆旧式直座吉普车从长沙往益阳驶去。车上挤挤挨挨坐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父亲的死,历史的回忆文章多有涉及,说法大同小异,几乎已成定论.但在我母亲许广平和叔叔周建人的心里,始终有一团排解不去的迷雾.到了1949年7月,那时北京虽已解放,新中国尚未成立,建人叔叔即致信母亲要"查究"此事.这封信至今保存完好,全文如下:许先生惠鉴:  相似文献   

16.
张治宇 《世纪桥》2005,(7):86-88
张治中是国民党政坛上独树一帜的人物。他在与封建军阀和对日作战中战功赫赫,显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然而,在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内战的风雨历程中,他是从未与共产党打过仗,却又代表国民党与中共进行多次和谈的将军。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你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可以说,这是对张治中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改诗     
解放初期,山西大学历史系罗元贞教授读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25首旧体诗词以后,感到《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和“金沙浪拍悬崖暖”两句中重复用“浪”字为诗词之忌;此外,“悬崖”的“悬”字缺少诗味。不如改动成“金沙水拍云崖暖”。1952年元旦罗教授在给毛泽东的贺年信中,提出了这个意见。毛泽东同志认为意见提得很好,便改了过来。此后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都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沁园春·雪》中,“原驰蜡象”一句,原稿为“原驰腊象”,诗人臧克家建议改为“蜡象”(白色的象)正好可与上句“山舞银…  相似文献   

18.
冯瑛 《党史文汇》2002,(12):23-23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广西南宁邕江游泳(右三为毛泽东、左四为张木奇)。当年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如今大多白发苍苍。他们曾与毛泽东朝夕相处,如同亲人。2002年4月中旬,我们从韶山北上,在北京一共采访了毛泽东的卫士、秘书等12人,所获良多,感受极深。这里撷取卫士张木奇谈到的一件逸事。张木奇,河北省曲阳县中和村人,1948年参军,先在华北军区某部,后调中央警备团警卫连。我们第一次见到张老,是在他的家中。张老穿着一件土黄色的夹克和绿色的军裤,看上去容光焕发,完全不像一位已过花甲的老人。张老爱笑,也…  相似文献   

19.
固山 《党建文汇》2005,(8):54-54
好多人都知道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启功第一怕是“怕过生日”,所以北师大把给他办90岁生日的活动改为庆祝他从教70年的研讨会和书画展。第二怕是怕沾上“皇家祖荫”。第三怕是怕良朋给自己介绍老伴。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老家中可谓“门庭若市”.这可吓坏了启功。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  相似文献   

20.
龙正才 《湘潮》2006,(2):4-10
他俩是小学和中学的同窗,先后就读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湘乡驻省中学 易礼容,比毛泽东小5岁,1898年出生于离韶山不远的湘乡县新研铺一个农民家庭。易礼容的青少年是苦难的。父母离异后,他的学习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过早地用柔嫩的双肩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亲戚的帮助下,他念完私塾,并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