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太行山,山山俯首迎忠骨;长江水、嘉陵水、黄河水、滹沱水,水水扬波拜英灵。"这句话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将帅专题展里,关于徐向前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作为徐向前革命生涯的重要"见证者",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和太行山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也凝聚了徐向前的一片深情。大别山是徐向前初显军事才能的"训练场"和孕育他与战友、伉俪的革命情  相似文献   

2.
1990年11月6日,超美洲豹直升机载着徐向前元帅的骨灰,在河西走廊上空缓缓西行,蜿蜒起伏的群山,浩翰无垠的沙漠,肃立含悲。一阵秋风乍起,卷起片片霜叶,仿佛平地上站立起千万个英灵,迎接他们的总指挥——徐向前元帅回到了他的浴血征战地。  相似文献   

3.
在鄂豫皖老区至今还流传着一段徐向前大战双桥镇、活捉“老上司”岳维峻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30年代初期,当时,徐向前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转战在鄂豫皖边区。 1930年10月,蒋冯阎中原大战刚刚结束,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地调兵遣将,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鄂豫皖地区,蒋介石共投入了7个师又4个旅,兵力不下10万人,并任命国民党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为总指挥。那气势汹汹的样子,真可谓是“黑云压城  相似文献   

4.
王树声大将是战功卓著的军事家。在大革命时期,他是黄安、麻城农民运动的领袖。1933年,他任红军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多次打退国民党大军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他是深受红四方面军官兵尊敬和爱戴的高级指挥员,是徐向前总指挥的得力助手。后来,他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嵩山军区司令员和鄂西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  相似文献   

5.
孟红 《党史博采》2011,(11):14-18
开国元帅徐向前,出身于山西五台一个山村教员之家,1924年初,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来投身革命队伍。在革命形势危急之际,1927年3月义无反硕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把名字由“象谦”改成“向前”,表明自己对革命矢志不渝、永不回头的决心。在广州起义和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峰峦、华北平原,他都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解放战争中,他又把胜利的红旗插遍山西全境。他高明精妙、出奇制胜的超人军事谋略,使他在为中共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事业中始终一住无前、屡建奇功。徐向前戎马一生,不仅战功卓著,军事理论上也颇有建树,这些无疑都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解放太原战役中的徐向前乔希章18年前,中共太原总前委书记、太原前线总指挥徐向前司令员指挥的太原战役,歼灭敌军124000余人,取得了彻底摧毁阎锡山对山西人民近40年反动统治的巨大胜利。对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曾给予高度评价。一徐向前对太原这个历来为兵...  相似文献   

7.
赖晨 《党史文苑》2012,(9):19-23
徐向前元帅(1901—1990)曾长期担任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蔡威(1907—1936)是红四方面军电信与情侦工作创始人之一,是优秀的红军电信情报专家。在1931年至1936年期间,由于革命和战斗,将两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8.
1937年3月,由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五军共2万余人组成的西路军在向甘北西进途中,遭敌重兵围困追击,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危亡之际,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分散突围,总指挥徐向前等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孤雁回飞》追溯了徐向前归程的艰难,展现了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对革命坚定的信念和渴望回到党的怀抱的动人情感。  相似文献   

9.
徐向前,十大元帅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出身山村教员之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来投身革命队伍。在广州起义和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峰峦、山东平原,他都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解放战争中,他又把胜利的红旗插遍山西全境。正如其名字一样,这位开国元帅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始终一往无前。生平●大革命失败后,他把名字由“象谦”改成“向前”,表明自己干革命永不回头●1980年他主动辞去国防部长,成为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的表率徐向前,原名徐象谦,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他10岁入私塾,后入高小,1…  相似文献   

10.
巴山精魂(三首)──写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冯贵华女红军坟昨天弥天的炮火把一个悲壮的故事封锁在大巴山腹地本该带着一种追认的荣誉响成革命编年史的惊叹号却象一方无字的图章遗弃在荒草掩映的乱石里那天从山下来了一位女画家含着母亲般的泪水把这枚图章印在一幅画上作为中...  相似文献   

11.
1932年初,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部到皖西独山镇以后,决定方面军总部前移。在崎岖的山路上,总部机关工作人员和保卫队的战士们正迈开大步向朱院子挺进。 就在山上的密林中,一双闪烁着凶光的眼睛正牢牢地盯着徐向前总指挥。他就是独山镇镇长何敬斋重金雇来的杀手,袍哥老么。中午,方面军总部一行在一处山坳  相似文献   

12.
73年前,红四方面军翻秦岭、越巴山,由通江县两河口乡进入四川,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翻开了长征崭新的一页.作为根据地首府的通江,为中国革命无私奉献了5万英雄儿女.至今存留在残旧古朴墙垣上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见证了李先念、廖承志、徐向前、许世友、王树声等革命先辈的光辉战斗历程.  相似文献   

13.
孟红 《党史纵览》2008,(9):32-34
1931年,张国焘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来到鄂豫皖苏区,担任了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这个时候徐向前正担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作为红四方面军中的高层领导成员,张国焘与徐向前“搭档”数年,直至长征中,两人的关系到了命运转折的关节点上。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  相似文献   

14.
张杰 《党史纵览》2006,(10):25-26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条打着补丁、绣织着浅色花纹图案的枣红色毛毯,看上去很普通、很一般,但它的身上却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之间无比深厚的革命情谊,它见证了一段烽火岁月。这条毛毯的最早拥有者是红五军团副总指挥董振堂。1931年12月14日,在全国抗日运动的推  相似文献   

15.
草地“设宴”—— 毛泽东夜请彭德怀 张国焘在接到徐、陈电报的当天,立刻致电徐向前与陈昌浩,以总政委的身份命令他们率右路军南下,措词相当激烈,没有丝毫考虑的余地。  相似文献   

16.
“巴山背二歌”系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米仓山南麓巴中地区的一种山歌,它是随着古代巴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徐向前,十大元帅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出身山村教员之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来投身革命队伍。在广州起义和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峰峦、山东平原,他都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解放战争中,他又把胜利的红旗插遍山西全境。正如其名字一样,这位开国元帅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始终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18.
这是红军西路军的西进行动即告失败之日——1937年3月14日。这一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于祁连山腹地石窝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史称“石窝会议”),决定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脱离部队”,返回陕北。然而,他们在离开部队以后,又是怎样化装潜行,而回到陕北的呢?笔者试图从历史的云雾深处,将这两位军政主帅回归延安的经过,如实地展现出来……徐向前、陈昌浩脱离部队陈明义、肖永银护送首长  相似文献   

19.
巴山红杜鹘     
巴山红杜鹘红色的火种植播于裸岩之中汲吮太阳的滋味烘热历史冰冷的嘴唇一株一幅不腐的遗骨一朵一颗不泯的精魂任风洗雨洗燃烧的生命永不熄灭哦,大巴山的红杜鹃是飘展在共和国额头上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巴山红杜鹘...  相似文献   

20.
正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在硝烟战火中运筹帷幄、冲锋陷阵,他们中间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军事指挥员。1989年11月,经中共中央军委确定,33位人民军队高级将领被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开国元帅徐向前便是这36位军事家之一。徐向前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其军事思想至今闪耀着独特的光辉。鄂豫皖边革命斗争是徐向前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期,也是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个辉煌期。他从作战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游击战七原则,与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斗争中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在我国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可谓相映生辉。他指挥、领导鄂豫皖边红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将鄂豫皖边红军的建设和游击战争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