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功献 《党史博览》2013,(12):27-30
农村公共食堂是20-50年代中共在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程中,伴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而骤然兴起的“新生事物”。到1958年底,全国农村共建立公共食堂340多万个,在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公共食堂办起来后,尤其是公社化后曾一度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而且提倡“放开肚皮吃饭”,这种建立在绝对平均主义基础上的公共食堂,其弊端很快就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安徽省农村公共食堂的发展过程是全国农村公共食堂发展过程的缩影。本文通过对“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安徽省农村公共食堂兴废虏史的详细考察和梳理,从中管窥全国农村公共食堂的总体概貌和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成果学术界对“大跃进”时期农村公共食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不过当时仅仅是作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子目进行研究的,真正将农村公共食堂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进行比较深入广泛的研究,则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事。20多年来,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食堂是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伴随着"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而骤然兴起的"新生事物",是建国后极"左"路线的产物.它从1958年夏的普遍"大办"到1961年夏的基本解散,历时三个春秋,演绎了由盛到衰的短命历程.事实已经证明,"大跃进"和农村公共食堂的大办,是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农村工作中的一个严重错误.其教训是惨痛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1958年下半年起,自古以来一直是各家各户分散做饭的中国农民,忽然全都拥至新开办的公共食堂就餐.至是年底,作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生事物的公共食堂,全国达到了345万个,在公共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5亿中国农民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为这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这年的农村公共食堂是如何兴起的?  相似文献   

6.
大办农村公共食堂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办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运动的产物。它曾被当做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共产主义因素予以肯定和支持。由于它是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人民群众反对,因此,1961年6月党中央纠正“大跃进”“左”的错误时,下决心解散了农村公共食堂。  相似文献   

7.
王健 《世纪桥》2008,(21):26-30
<正>农村公共食堂是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伴随着"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而骤然兴起的"新生事物",是新中国建立后极"左"路线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王永华 《党史纵横》2002,(10):33-35
从1958年到1961年,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的开展,我国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农村公共食堂是怎样演绎其历史命运的?它为什么能够产生?它为何只存在三年就夭折了?它留给后人的教训是什么?!大办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1年冬,全国掀起了一个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当时片面地认为高级社的规模已不适应大办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年2月,党中央在成都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各地据此开始…  相似文献   

9.
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是当时所谓的“新生事物”。1958年8月,伴随着人民公社在全国各地的遍地开花,公共食堂在农村也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起来。公共食堂的命运是与如火如茶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息息相关的。伴随着“大跃进”的失败,与之紧密相连的公共食堂也最终宣告结束。从1958年8月到1960年6月,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哄而起、难以为继、强行恢复到彻底终结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公共食堂是 195 8年“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 ,是一种曾一度轰轰烈烈地改变中国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新生事物”。它从 195 8年夏的普遍兴起到 196 1年夏的基本解散 ,历时 4个年头 ,其间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艰难地维持、固守 ,再到实事求是地予以解散的曲折历程 ,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单分析 :一、一哄而起——视为共产主义幼芽而倍受青睐早在互助合作运动期间公共食堂就已经萌芽 ,那时一些农民为适应集体劳动的需要 ,曾实行“合伙做饭”、“集体吃饭”,到合作化后期普遍成立高级社之后 ,随着生产集体化规模的扩大 ,许多农业社兴…  相似文献   

11.
罗平汉 《共产党人》2007,(11):50-51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各地农村纷纷建立公共食堂,几亿农民吃起了大锅饭。公共食堂既限制了农民的吃饭自由,又是典型的平均主义,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一段时间,公共食堂却被当做“共产主  相似文献   

12.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最近一次“你好,总统”电视直播节目中说,委内瑞拉全国已经建立了6000个公共食堂,每天免费就餐人数已经达到90万人。这对一个有27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比例相当高。在查韦斯眼中,免费公共食堂不是单纯接受食品的地方,而是“通往生命的大桥,是社区组织的场所、公社工作的场所、建立人民政权的场所、建设社会主义的场所”。为了支持政府的计划,一些文化中心、青年中心、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社公共食堂,是“大跃进”的产物,从它的兴起到问题的暴露到最终解散,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笔者当年担任惠安县东红公社党委书记,亲历办公共食堂的整个过程,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 一、农村公社食堂的兴起 1958年3月中下旬,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毛泽东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观点,并于5月间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会后,在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下旬,中共  相似文献   

14.
提起吃“大锅饭”,还要从五八年说起。那时候,全国都在“大跃进”,农村里搞起了“公社化”运动。为了体现“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公社及下属的生产队,办起了“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这就是所谓的吃“大锅饭”。  相似文献   

15.
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是当时所谓的"新生事物".1958年8月,伴随着人民公社在全国各地的遍地开花,公共食堂在农村也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起来.公共食堂的命运是与如火如荼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息息相关的.伴随着"大跃进"的失败,与之紧密相连的公共食堂也最终宣告结束.从1958年8月到1960年6月,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哄而起、难以为继、强行恢复到彻底终结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海涛 《世纪桥》2014,(1):15-16
“大跃进”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次大胆尝试。钢铁作为当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强弱的主要标志“,大炼钢铁”运动理所当然成了大跃进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其违背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大炼钢铁”运动注定是一场劳民伤财的闹剧。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对当地报刊及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对苏州地区的“大炼钢铁”运动的道路、方法、结果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以期管中窥豹,丰富这一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61年3月,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的中共中央中南局、西南局、华东局负责人和所属省、市、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南三区”会议在广州召开,讨论和制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的讲话。在谈到农村公共食堂问题时.毛泽东说:“广东有个大队党支部书记说。办食堂有四大坏处:一是破坏山林,二是浪费劳力,三是没有肉吃(因为家庭不能养猪).四是不利于生产。”毛泽东认为.“广东这个同志提出的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山东农业“大跃进”运动以“出经验”、“出典型”、“出问题”而闻名全国,也是运动的重灾区,记述和研究山东的农业“大跃进”运动的历程,分析其影响,总结其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7,(3)
正“人民公社大食堂”在年轻人看来,是个新鲜事物,但是对六七十岁的人来说,却再熟悉不过,并且已经存在于他们的记忆深处。当年,“大跃进”催生了一个“新生事物”,就是农村的公共食堂。那时的农村就像机关、部队一样,男女老少到点儿后就去食堂排队打饭,家里的锅碗瓢盆也没了用武之地,于是便“砸锅炼钢”。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同时也是较早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运动中出现严重问题的中央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20.
曲折前进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谈论这个时期的成就,有一点不能忽略,这就是6O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很大的精力认真总结大跃进时期近三年失误的教训,使其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还在1957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刚刚开始时毛泽东就提出过:“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们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到了6O年代初期,在经受了错误造成的挫折之后,他又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