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山水沟纪事     
葛毓臣 《春秋》2013,(2):39-41
睡吊铺山水沟东岸的苏乡一里有我父亲经营的家具门头房,作为存放和出售家具的铺店。当时学徒工陈元仁和我三哥葛毓珉夜间便睡在吊铺上。那时我家孩子多(姐妹兄弟整10人)在山水沟一带也是出名的。夏天睡觉还好对付,到了冬天,家中实在太拥挤,我也时常到铺子去睡吊铺。吊铺离地面大约两米,得爬梯子上去。铺板离房顶也就是1米多一点,就像火车卧铺那样,坐着还行,想站是站不起来。冬天,被褥虽不像杜甫诗句"布衾多  相似文献   

2.
旧时,在济南繁华街巷的墙壁上,人来人去的城门洞里,电线杆上常见有房屋招租的红纸帖儿。上面无非写着:"吉房出租:空房×(方向)屋×间,青砖灰瓦,院中有井,欲租者请到××街×号。无家眷、无铺保者免问。"一般在济南租房,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房客须有个"家",至少要夫妻二人,单身汉则不易租到  相似文献   

3.
范予遂 《春秋》2011,(5):14-15
我于1893年出生在山东诸城县范家车村一个小地主的家庭里。父亲范楸芳,与伯父范椿芳分居。我家当时有20余亩地(包括我祖母的养老地),由于田赋及苛捐杂税的负担很重,生活不大宽裕,要靠我父亲做些木工赚钱添补家用。我父亲文化不高,但擅长雕刻。为人宽厚,持家勤俭。某年,家中买了一亩多地,与卖主发生诉讼,虽然官司打赢了,但经多次...  相似文献   

4.
舅舅的钱包     
孩提时,乡下的舅舅常来我家,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他的钱包_一个小小的包囊,就像一个烟袋,一根线从包进穿过,只要把线两头一系,就把那囊口给封住户。记得在我六岁那年,我和舅舅在我家院子里玩,出于好奇,解了舅舅的钱包,一不小心,钱包里的硬币便掉落下来,其中几枚从阴沟上面的石板缝中掉下去。舅舅好不容易才挪开石板,找回了那几枚硬币。舅舅走后,妈妈便狠狠地数落了我一顿:“舅舅的钱来得很不容易,不然他也不会费力地去找那几分钱。不过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至少不会饿肚子。”打那以后,我好久未见舅舅.听说他到沿海什么地方打…  相似文献   

5.
别人建房侵占了我家的通道怎么办?编辑同志1980年经生产队队长批给我家一块宅基地,我们在宅基地上建了房,并留出了通道,可是后来通道被别户建房霸占了,使我们的院子没有了出路。我跟他们吵了几次,不解决问题,找队长,队长说他管不了。请问,我忙该怎么办?该找...  相似文献   

6.
加油站学到的工作作风 美国最大的小企业组织全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 13岁时,我开始在父母的加油站工作,站里有三个加油泵。两条修车地沟和一间打蜡房。父亲负责修车,母亲负责记帐和收钱。我想学修车,但父亲让我在前台接待顾客。他说:“儿子,汽车在变化,而人却不会,你需要先学会了解人。  相似文献   

7.
赵书 《北京观察》2015,(9):38-39
<正>民国34年,正赶上日本宣布投降,斗灯会成了无拘老少的全城庆祝抗战胜利的大游行。1945年,我家住在北京东城朝阳门内竹竿巷胡同40号。父亲赵允璋在一家英文报社内担任营业部经理,祖父赵常秀是赋闲在家的评书艺人。我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由于父亲职业的需要,家里置有一台很大的收音机,父亲每天要听新闻。8月15日,广播中传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全家十分兴奋。听完广播,七十多岁的爷爷带着姐姐和哥哥站在院子里,向隔壁东院小楼上的日本人高喊:"我们  相似文献   

8.
编辑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有些烦,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本应该高兴,可家里的事实在让我放心不下。我家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去年已去世,两个哥哥要分家,可谁也不想赡养母亲,没办法,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住去了。可家里的东西,除了留给我一间小西房,都被两个哥哥分掉了,那是我父亲一辈子攒下的钱盖的房子和购置的东西。春节时在姐姐家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去找大哥理论,可大哥说这是村里的规矩,长子就该多分,闺女是不给的,而母亲是“自愿”跟姐姐住的。您说,我哥哥能那样做吗?保安员…  相似文献   

9.
伤害案件由乡司法所调解处理对吗?编辑同志:1993年8月某日,邻居王保成打死我家鸭子,我父亲去索赔,发生吵骂,后经村委会干部调解平息。晚十点左右,王保成之子王伟领十余人,持猎枪、刀、斧头等凶器冲到我家院内,我母亲上前阻拦,被王伟用刀在上嘴唇上刺了一下...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出生在台南县大内乡偏僻的二重溪农村。在悠长的记忆里,幼年亲历过的一件事情却是至今都无法忘记的,成为了心中永远的记忆。记得那还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同村人李妈兜、杨荣山两人经常会在我家与我父亲一起喝茶聊天,而且还经常穿着红裤子,幼小的我就会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他们穿着红裤子?父亲告诉我,他们是"あか"(音译"阿卡",日语"赤",此处特指"共产党"),1928年他们遭到了日本宪兵的追捕,在我父亲的帮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10,(3):38-38
问:参军入伍前我家有三人,按与社里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耕种着9亩田地。后来,父亲去世,妹妹出嫁迁入东莞,我三年义务期满退伍回村,才知妹妹迁走后,部分田土曾荒过一季,社里就安排人代耕,不久社长就将我家的承包地发包给了那家农户。我到我家原承包地去耕作,现在的承包人向我出示土地承包经营合同,  相似文献   

12.
吴忠溪 《中国保安》2004,(24):49-49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父亲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有每月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母亲病逝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在外工作.弟弟到外地读书,我在本镇读高中。家中,只有我和父亲两个男人相伴。我家有一块宅基地,有人想买。那一天晚上,我们两个男人吃着晚饭,父亲突然问我:“我想把那块地卖了,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相似文献   

13.
尚顺顺 《中国减灾》2011,(5X):61-62
<正>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走廊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跟妈妈彻底吵崩了,赌气从家里搬出来,一个人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间简陋的单人间。长沙火车站一向都是鱼龙混杂的地方,我租的房子在十一楼,是顶楼,楼下住的是只有夜间工作的"小姐"。住我对门的房客我一直没有见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7,(5)
正在杭州,离西湖不远的玉皇山下,一个粉墙黛瓦、外面围着木栅栏的小院里,住着一位抗战老兵李文烈先生。2017年2月26日,我们访问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长者,听他谈起一生跌宕起伏的故事。青少年时代我1923年12月生在杭州玉皇山下,我的父亲,我的爷爷,我家世世代代就住在玉皇山脚。在这块叫阔石板的土地上,我家祖辈以务农为生。我的父亲叫李东园,母亲宓文珠,在城里的清河坊开了一家杂货店。我从小住在山下,早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记忆中,1980年的春节是我有生以来最欢乐最开心的春节,原因很简单,父亲彻底平反了。在此之前的二十年里,我家一直笼罩在悲凉的气氛中,即便是过春节,也听不到欢声笑语。记得"文革"中有一年临近除夕时,我从外地做工回来,咬  相似文献   

16.
《公民导刊》2010,(1):38-38
<正>蒲某问:我1968年与杏树村某女结婚,1982年从外省调到杏树村小学任教师,虽然我与农村户口的妻子孩子一起居住在杏树村属自家合法所有的二百多平方米住房内,但我是城镇户口。我1996年退体。2006年该村土地房屋被政府征用拆迁。我家农村户口的人按政策安置,对属于城镇户口的我,相关负责人批示:"可按XX府发【2005】116号  相似文献   

17.
正求学期间立志抗日1924年,我出生于山东长清县(现济南长清区)孝里镇。童年时期,我和叔兄朱诚喜跟随父亲朱保存读书,初级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清县第七区崮头第八高级小学读书。高级小学校长孟琴轩是朱诚喜的亲舅舅,在校学习期间,我们经常到他办公室去请教。交谈中,校长经常提起"九一八"事变和济南"五三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刚满20岁的农村姑娘,个子矮,体力差,且左眼睛看不见。初中毕业后,父亲便为我租了间临时小屋,并给我400块钱,叫我做点小生意。我对钱向来看得淡,也看不惯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弄虚作假,因此对做生意终究不感兴趣。我爱书如命,有着看书的嗜好。可我的父母却竭力反对我看书,父亲几次扬言要把  相似文献   

19.
正1947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战火中的怀柔县政府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经常转移。岐庄、四渡河、六渡河、沙峪……只要一有情况,机关的20多人便跟随杨县长转移。我叫杨子哲,1927年出生在前桥梓村。从1946年开始,我便在怀柔县人民政府工作,担任文书,负责文件印刷和文件信息的秘密传递等,这一年我19岁,能够参加革命,到县政府工作,还得感谢我的引路人封导政。小时候我家很穷,父亲在我15岁那年就病故了,我过继给二叔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家老房子的一个空房间里,还放着30年前父亲用的一副老旧、破烂的马垛子。马垛子是外公用竹林里最好的青竹篾编的,父亲一直舍不得扔。1988年,我出生在贵州关岭岗乌镇上的一个小村庄里,照明还是父亲用墨水瓶改造的煤油灯,生火做饭全靠煤。我出生后,家里经济负担增大,石漠化严重的土地上,庄稼收成并不好,母亲每隔两三个月都得向外婆家去借几斗包谷。为了贴补家用,父亲卖掉了爷爷留下的屋基,买了一匹黄马,外公给父亲精心编制了一副马垛子后,父亲就开始了驮煤卖煤的营生。天还未亮的时候,父亲已经起床,给马喂水和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