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醒梦骈言》 12篇白话小说 ,与《聊斋志异》有关作品题材全同 ,显然存在借鉴关系。究竟谁取材于谁 ,至今意见不一。大多认为是《醒梦骈言》取材于《聊斋志异》,但也有持相反观点者。本文从小说人物姓名论证了前者的合理性 ,并从避讳现象推断《醒梦骈言》成书于乾隆后期 ,是取材于《聊斋志异》青柯亭刻本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约有一百四五十篇之多,大概占全部篇目的将近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这些作品所塑造的妇女群象特别引人注目,与以前的描写妇女的作品相比较,具有某些新的特点,相当鲜明地反映了蒲松龄生活的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3.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10,(13):51-52
评剧《花为媒》,也叫《张王巧配》、《张五可》,由评剧艺术的开创者成兆才(1874~1929年)在民国初年编写。该剧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寄生》篇,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则《盗户》,颇有意思。清朝顺治年间,山东的滕州、峄(读yi)山两地,“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  相似文献   

5.
越剧《胭脂》,是根据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周恩来同志在一九六三年看了浙江越剧团演出的《胭脂》,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赞扬这出戏可以同《十五贯》媲美。当时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战同志,一九六三年四月在杭州视察工作期间,也特地去看了《胭脂》,并且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称赞这出戏的诗:  相似文献   

6.
对于历史的评价,要看它比之前代是否有所建树;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同样也应该看它比过去的、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多了一点什么,少了一点什么。十八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三部优秀小说,以其对封建社会传统文化敏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的《胭脂》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平反冤狱的故事。它虽是一篇古典文艺作品,但是对于我们的司法人员,特别是搞审判工作的同志不无启发。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某兽医卞翁之女胭脂,与闺中女友王氏一起偶遇王氏之旧邻  相似文献   

8.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09,(18):35-37
取材自蒲松龄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的电影《画皮》,自2008年9月26日上映后,仅19天便冲过2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内地有票房统计以来,第六部突破2亿元票房的国产大片,也成为有史以来国庆档上映的最高票房的影片。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里,有一篇《诗谳》的故事。说的是青州有一个以贩笔为业的居民叫范小山,外出营业未归。四月间的一天晚上,他那独宿在家的妻子贺氏被人杀害了。现场遗落有一把题有诗句的扇子,上面写有“王晟赠吴蜚卿”字  相似文献   

10.
熊建 《政府法制》2010,(24):22-23
明代书商首提“四大奇书”。最近几十年流行起来“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小说能称得上名著的何止这四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孽海花》……哪个不算?区别就在这“大”——伟大、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今各阶层人士最熟悉、最喜欢的艺术巨著,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1.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内心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并不彻底批判科举制度,只批判科举中的弊端,尤其是乡试一层,这与蒲松龄屡败于乡试的经历有关;书中又多记悍妇驯化及兄弟情义故事.这也正与作者内室不淑及兄弟失和的经历相应合.  相似文献   

12.
《促织》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十九岁时“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但此后却屡试不  相似文献   

13.
《阅微草堂随笔》是清代有“铜嘴铁牙”之称的纪昀(字晓岚)所著的五种笔记小说集的总名,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同风行一时。书中的故事,趣味盎然,寓理于事,无不蕴涵着深刻的为官之理。近读此书,生发三思。一思“干净”与“干事”。为官既要“干净”,又要“干事”。只求清廉,  相似文献   

14.
近日无事,随意翻阅蒲松龄《聊斋志异》。读至卷五《骂鸭》篇,区区百字余,读来甚觉有趣。反复读之,掩卷而思,始觉“异史氏”之“一骂而盗罪减”之评语,绝非冤冤相报的“陈腐思想”可以评断。只是对“谁有闲气骂恶人”一句,即使今天,尤其是司法工作者更可作深入思考,此中大有深意。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高维 《人民调解》2008,(3):21-2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女性违法犯罪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之一。因此,铁岭县司法行政机关针对女性犯罪率逐年上升的现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继承法》、《刑法》、《民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探索预防和减少女性违,  相似文献   

16.
连允东 《政府法制》2012,(35):32-32
一提到蒲松龄,大家自然联想到《聊斋志异》,但他“晒书”的有趣故事却鲜为人知。蒲松龄科举考试落榜后毫不气馁,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书房中激励自己发奋读书: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相似文献   

17.
春节无事,随意翻阅蒲松龄《聊斋志异》。读至卷一《骂鸭》篇,区区百字余,读来甚觉有趣。短文记述一则奇事。一居民盗邻居鸭子烹而食之。到了夜里,突然遍身奇痒,鸭毛丛生,疼痛不已。虽遍寻当地名医均无术可治,十分恐惧。夜里有梦相托:"要想治你奇病,须失鸭邻居老人大声斥骂盗鸭贼,鸭毛才能从你身上掉落。"第二天,盗贼到了  相似文献   

18.
《名媛诗归》是明末出现的一部辑者名为钟惺的女性诗歌选本。认为钟惺为编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名媛诗归》中的论诗评诗的确体现出了竟陵派的诗学观念。《名媛诗归》虽然显示出晚明男性对女性文学的重视,但仍是从男性视角出发所作的女性诗歌批评,仍未脱离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并且对女性德与才的评价存在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世界妇女解放蓬勃发展的时期,欧洲的戏剧舞台顺应了这一潮流,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女性形象。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首次提出女性要与男性享有平等地位的要求,标志着新女性形象的确立。随后尽管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和英国剧作家王尔德在《父亲》、《朱丽小姐》与《理想的丈夫》等剧中塑造了一些“反”新女性形象,但新女性形象并没有中止发展。终于在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圣女贞德》等剧作中,女性解放的主题表达得更加酣畅淋漓  相似文献   

20.
汤擎 《法学》2002,(12)
《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单身女性享有生育权的规定不仅与我国的《宪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等法律相冲突,更是以牺牲下一代人的权利为代价满足当代部分人的需求,不符合人类发展中的代际平等原则。因此,单身女性不应当享有生育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