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中,佛教文化的交流构成了彼此间相互往来的一个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交流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这一时期往来或取道东南亚地区而来的中外僧人所带来的大量佛教经典及其译经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为隋唐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佛教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中医药交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中医药交流始于秦汉时期,结束于清朝前期。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阐述秦汉魏晋、隋唐宋元以及明清三个阶段双方交流的方式及特点,最后论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中医药交流给双方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程爱勤 《东南亚》2003,(1):35-41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友好往来从很早前就开始了。有充分证据证明至少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 ,中国与东南亚已经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在这种不断加强的联系中 ,宗教一直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存在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起着维系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作用 ,是不可替代的。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 ,我们觉得应该从中国与东南亚交往行为的原动力着手。我们认为 ,原始宗教因素 (寻仙、求异、搜怪 )如果说不是主要动力的话 ,至少也是其主要动力之一。按照我们今天的认识 ,两个地区 (国家 )的交往行为不外乎由以下几个原素构成 :人(交往的行为载体) ,物 (…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各国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海及以外的一些岛屿,它们与中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历史十分悠久。两宋时期,中国与东南亚交往日益频繁。“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也走向繁盛。一两宋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频繁主要可以从朝贡和海外贸易两个方面得到反映。据《宋会要辑稿·蕃夷》所载统计,宋代来华朝贡的国家有26个,朝贡次数为302次,其中,除东亚的高丽外,东南亚国家交趾(今越南北部)、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三佛齐(位于苏门答腊岛)、真腊(今柬埔寨)、婆(位于爪哇岛)、丹流眉(今泰国)、蒲端(今菲律宾)、摩逸(位于吕宋岛)、勃泥(今文莱国)、蒲甘(今缅甸中部)…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南亚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汉唐时期,北部湾沿岸是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重要桥梁,该地区在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安全关系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些矛盾与问题也依然存在。明确和谐共处、共同安全的战略目标,把握住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原则,坚持运用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弥合分歧的措施,就有望在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消除消极因素、巩固成果,推动双方关系朝着全面合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铁军 《东南亚》2009,(1):47-51
边境合作与沿海开放不同,必须采取紧密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遵循地缘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改变传统的边境合作发展模式。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的边境合作必须从竞争性对外开放向互利共赢性对外开放转变;从单方的自我开放向双边或多边的互动开放转变;从贸易驱动型的边境合作向投资驱动型边境合作转变;从主要依赖有形产品贸易向主要依赖无形的服务贸易转变:从传统产业间的贸易合作向产业内的生产性合作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回顾与展望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朱振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对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十分重视发展同世界各国、首先是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因此,中国把改善和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列...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东南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尽管各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程度呈现出差异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出现了冲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该地区许多国家摆脱了贫困问题,但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在东南亚各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压力、空气的跨国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造成的水资源破坏、热带雨林的锐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严重地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因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盟便开始有了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官方合作,并取得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软实力理论为指导,概括考察了中国与东南亚外交关系史。认为虽然软实力是个新出现的国际关系概念,但在中国与东南亚几千年的交往史中,软实力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也与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思想与实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历史的经验、国际关系的演化趋势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今后的中国与东南亚外交中,软实力外交应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外交手段与外交领域受到重视,而软实力外交能否成功实现,取决于中国能否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先进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21~22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广西)-东南亚经济合作论坛"在南宁市举行.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中国、印度与东盟关系取得新进展: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与此同时,印度-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及相关文件也生效。2013年,印度-东盟自贸区将部分建成,2016年全面建成。因此,中国、印度不可避免地将在与东盟的自贸区平台上展开交往。两国在东南亚既有合作的巨大潜力,也有一些竞争因素,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需转变思路,妥善应对新形势所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近年来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美国在政治上、经济上 ,尤其是军事上重返东南亚的种种表现 ,进而研究美国重返东南亚的主要原因 ,最后指出美国重返东南亚将给中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初中国政府为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奉行了一系列和平外交政策,包括派遣郑和七下西洋,遍历东南亚各国。郑和作为一位和平外交使者;在下西洋期间,不仅为满剌加立国,制止了强国对弱国的欺凌,而且在旧港剿灭海寇,保证了航道的畅通,同时在苏门答腊为国王平定了叛乱,维持了当地的和平秩序。郑和及其随从的和平外交活动在东南亚民众中影响很大,至今仍到处流传着有关他们的传说。这些事实说明,郑和作为一位和平使者,的确为发展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交往立下了功勋。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评述国内外对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和文学交往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着重于中越文学关系研究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一、先秦时期稻作农业技术的初步传入东南亚水系纵横的地理环境以及暖热多湿的气候特征 ,决定在中国古代农作物文化体系中对东南亚农业发展影响最大、亦最为深远的当属稻作文化。以前由于学术界在亚洲栽培稻起源问题上多持印度说 ①,故此 ,在探讨东南亚稻作农业源起时 ,也往往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在艰难地探寻其与印度文化之间的联系交流中。近几十年来 ,随着相关考古资料的相继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许多学者对此论产生了诸种怀疑 ,他们从中国境内野生稻分布范围的广阔、品质资源丰富之程度、野生稻酶谱变化、以及栽培稻考古遗址的密集和时代…  相似文献   

18.
李谋 《东南亚》2009,(3):67-73
印度文化与东南亚是人们常议的话题,但意见诸多不同。通过对几部东南亚史名著涉及古代东南亚论述的比较与分析,笔者认为:印度文化对古代东南亚影响大,但中国文化对东南亚产生影响要早于印度。主导文化影响大小的是接受方。文化影响是双向的,不均衡的。文化传播方式途径都会左右影响的结果。宗教性文化的影响更易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