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清官政治诉求”的核心,目前学界并无定论。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忠君”,一种认为是“逆君”。“忠君说”认为“清官政治诉求”虽然是一个“孝亲-忠君-爱民”三位一体的结构,但其核心仍然是“忠君”;“逆君说”则认为“清官政治诉求”的核心是在君之上安置一个“理”,这个“理”是逆君的,而不是顺君的。牺牲一切现实利益,以致以牺牲生命来捍卫此“理”,捍卫此“道统”,正是“清官”的本义所在,正是“清官政治诉求”之根本落脚点。在此意义上说,“清官”在中国政治“天-君-民”的三极循环中,正是“天”一极的代表与象征。本文认同“逆君说”,并扼要分析了“清官政治诉求”在中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及其现实基础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期刊出两篇有关清官与公仆问题的探讨文章。赵炎才在“‘清官’透析”一文中指出,“清官”这一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清官”的政治理念具化为思想品德,主要体现为忠于君国与清廉不贪。“清官”的行为特征是严格守法与秉公执法结合。现今由于历史的惯性,以及种种现实的需要,崇拜“清官”的思想自然很有市场。因此,深入清理“清官”的实际价值,剔除其糟粕,继承其精华,为当代吏治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似有必要,但直接套用这一“非科学”的概念,用来比拟党的好干部,其潜在危害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清官”是个历史概念 ,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封建专制下的产物。其内涵虽比较复杂 ,但从总体来看 ,其特征主要有四 :价值理念体现为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 ;思想品格为忠于君国与清廉不贪统一 ;行为特征表现为严格守法与秉公执法结合 ;历史命运则是清官名实与政治兴衰背离。对其进行科学学理辨析 ,准确把握其精神价值确为当代所需 ,但究竟如何运用这一历史概念客观上需要主体创新  相似文献   

4.
关于"清官政治诉求"的核心,目前学界并无定论.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忠君",一种认为是"逆君"."忠君说"认为"清官政治诉求"虽然是一个"孝亲一忠君一爱民"三位一体的结构,但其核心仍然是"忠君";"逆君说"则认为"清官政治诉求"的核心是在君之上安置一个"理",这个"理"是逆君的,而不是顺君的.牺牲一切现实利益,以致以牺牲生命来捍卫此"理",捍卫此"道统",正是"清官"的本义所在,正是"清官政治诉求"之根本落脚点.在此意义上说,"清官"在中国政治"天-君-民"的三极循环中,正是"天"一极的代表与象征.本文认同"逆君说",并扼要分析了"清官政治诉求"在中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及其现实基础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清官的“吏德”,是中国特定文化塑造出来的一种廉政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官“吏德”,主要留存于哲人、明君、贤相、清官的警策语录中,内容比较宽泛,主要有四点:一是清正廉明的勤勉;二是知耻好洁的慎独;三是民胞物与的仁恤;四是正道直行的坚守。学习与继承古代清官的“吏德”,能进一步提升公务员道德素养,改善执政环境,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傅如良、刘仁胜的文章“给你一个选择:清官?公仆?”指出:清官和公仆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清官到公仆称谓的变化,折射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跨越。但时至今日,在清官与公仆的选择中,还没有分清泾渭,不能完全树立起真正的“公仆意识”,这说明了封建社会官本位传统影响的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清官名臣的光辉事迹被载入史册,其中蕴含着尊老孝亲、治国安邦、作风俭廉、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和精神特质的人格力量也随之流芳千古、熠熠生辉。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应深刻总结古代清官人格力量的形成机制,探寻其向现代转换的实现路径,建构新时代的政德文化:弘扬古代清官“修身正己”的人格力量,提高领导干部自持力;弘扬古代清官“勤政恤民”的人格力量,增强领导干部为民意识;弘扬古代清官“为政俭廉”的人格力量,引导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相似文献   

8.
某地一主要领导上任之初,就不断收到下属"捐赠"的巨额礼金,在屡退未果的情况下,他发出了最后通牒,岂料触犯众怒,不久上级一纸调令将其调入省会另就高职.当然,上级的意图是想保护和奖掖"清官".然而,笔者还是有几点疑惑.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公民民主意识 的缺失是政治意识文明的一 大障碍。公民民主意识的缺失又与我国封建社会主导的、性善假设影响下的“君主”意识有着历史的渊源,“君主”意识在现代主要表现为“清官情结”、“无限政府心理”。这种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政治意识文明实际上己经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戴远山撰过一副对联:“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对联的下联有意无意地给清官定了个“能贫”的标准,“能贫”就是安于贫穷,能够过艰苦朴素的生活,这是很有见地的。中国历史上向来不乏清官,他们都是“能贫”的典范。唐朝宰相房玄龄世代居官,据《隋书》记载,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他还对房玄龄说:“人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予孙,在于清白耳。”后来房玄龄素俭清白,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成为一代名相。明朝的于谦当兵部侍郎时,巡视河南回京之日,…  相似文献   

11.
清官,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那些廉洁公正官员的美称,也是期盼。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可见,“清”是为官的第一准则,只有“清”,才能当好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好务。“清”之贵,贵在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播映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我是每晚必看,而且每看都感动得几至泪下。感动过后,还由此想到一些问题。回忆“左”言泛滥的年头,有过一种谬说,认为封建时代无好官,甚至清官比贪官更为有害。这种论调当时好像很“革命”,其实贻害无穷。封建时代因为没有民主,没有法制,人民对当官的无法  相似文献   

13.
李兴濂 《各界》2011,(8):3-3
晚清官场极端腐败,官场如市场,如大贿赂场,许多东西都可以买卖,许多事情非贿赂不能办成,或公开交易,明码实价或偷偷摸摸,暗地成交而且把贿赂还起了个好听的字眼,叫“敬”;过年过节和上司家里私庆时送礼叫“节寿礼;”  相似文献   

14.
1907年6月11日,广州城内旧仓巷凤翔书院突然传出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浓烟四溢一个血人跌跌撞撞冲出室外,脸面受伤淌血,左手五指全被炸掉,血肉模糊;他强忍剧痛、趁着清官府巡警闻声赶到之前,隐没在围观人群之中仓惶逃离现场.此人,正是我国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刘思复,老百姓把他看成“革命儒侠”,清官府则恐惧地称之为“炸弹狂徒”.  相似文献   

15.
作为历史上真实的客观存在,清官是历代统治阶级官僚队伍中"以廉为本"的一个群体。他们或志行修洁,或执法持平,或搏击豪强,或为民请命。清官有其存在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其代有人出绝对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对清官的历史作用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一分为二的科学评价,既要看到历代清官对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善,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因而代表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内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内部要求进步的一部分人物,又要看到清官毕竟是封建官吏,他们不可能反对他们所维护的剥削制度,而且人数少得可怜,又多为地方官吏,只能在局部区域内在个别政策上作一些有利于民众的调整,更何况清官的行动从来没有越出封建秩序所许可的范围一步,其所作所为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为了维护与巩固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16.
唐代望、唐朝阳的“政府只‘掌舵’不‘划桨’吗”一文认为,政府“掌舵论”难以自圆其说。各国政府都在履行“掌舵”与“划桨”的职能。政府“掌舵”又“划桨”,是符合国情得民心的。我们应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构建“掌舵”、“划桨”优化的高效政府。  相似文献   

17.
养廉靠什么     
如何养廉有二说:一说是要“高薪养廉”,“物质促廉”。二说是要“以德养廉”,“精神促廉”。笔者在二择一中赞成后说,养廉靠德。共产党的每一位党员,人民政府的每一位官员,理该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理该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理该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焦裕禄、孔繁森之所以成为当代的清官廉吏,之所以成为党员楷模、公仆模范,不在于薪多薪少,靠的是人格优秀,官德高尚。胡长清、成克杰之所以成为贪官污吏,之所以成为党的叛类,公仆败类,不是因为薪俸不高,腐在贪欲高,败在品德劣。即使让胡、成之流的薪俸再加再…  相似文献   

18.
苏北 《党政论坛》2004,(12):19-21
“走穴”一词,恐怕只有在我国新版的辞海里才能找得到。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走穴”概念是指影视歌星们跑场子捞外快。而近几年来,另一种“走穴”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是被老百姓痛斥为官场“怪胎”的政府官员“走穴”。由于这种走穴被罩上耀眼的“光环”和披着合法的外皮,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七品芝麻官》上演之后,“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实红薯”这句台词一时传为美谈,人们对于剧中那个清官大老爷的仰慕之情真是溢于言表。当然,剧中那个清官大老爷为民除害,为民作生,确曾作了一些好事,人们有理由歌颂他,表彰他,然而他的所作所为毕竟止于为民作主,为民请命,充其量仍然不过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一个“民之主宰”而已,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政治问题,政策问题都是可以研究、可以讨论、可以争鸣的,这是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重要标志,表现了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斗争中,在民主问题上的新的觉醒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 奇书,《三国演义》是一部兵 法大全的话,那么,《水浒》无疑称得是上一部用人宝典。纵观《水浒》用人的宝贵之处,可概括一个“巧”。梁山一百零八人,个个是人才,但又非全才,但却一个个被用得“活龙活现”。如“神行太保”专事送信、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