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彤 《法制博览》2009,(20):21-21
她离婚了,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八岁的男人,并且怀了那个男人的孩子。男人22岁。她30岁。我们对她说,再过十年,您四十,他三十二,你们还合适吗?就算您保养得好,您五十的时候,他才四十二,那时候他会不会有其他想法?  相似文献   

2.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夕阳徐徐地射进办公室,正在低头写判决书的我被一声轻轻的呼唤惊醒。我抬起头,面前站着一位十岁左右的男孩,他胸前鲜艳的红领巾表示着他的身份,我诧异地看着他。“阿姨,我是来向您求情的,请您千万不要让我爸爸妈妈离婚……”一语才出,小男孩的眼睛里已蓄满了泪水。他是我一桩案子当事人的孩子,因双方当事人都不想要孩子,无奈之中,我只好让女方找来她正在小学四级读书的儿子,征求意见。“请不要让我的爸爸、妈妈离婚”,“我不愿成为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的确,每当办理离婚案件,看着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流泪满面的苦苦哀求,看着  相似文献   

3.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和自己说话越来越少,他心里有什么想法宁肯和同学们说也不愿和父母说。在心理上好像和父母有了距离,有了隔阂。很多家长对此很苦恼,但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里就给大家提供几条打开孩子话匣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4.
郭晴 《工会博览》2008,(22):61-61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和自己说话越来越少,他心里有什么想法宁肯和同学们说也不愿和父母说。在心理上好像和父母有了距离,有了隔阂。很多家长对此很苦恼,但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里就给大家提供几条打开孩子话匣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5.
石头 《工会博览》2013,(16):58-59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琐事分不清是非对错.当各自总是试图据理力争的时候,就很难有家庭的和睦. 对此我深有体会.多年前,由于爱人身陷歪理邪说,明白人一眼看出的问题,她就是不能自拔,尽管一拨又一拨的说客前来助阵,但问题依然存在.于是我们陷入长达数年无休止的争吵和限制,这比生活中的琐事更让人头痛.为使她摆脱困境,我用尽了办法,不停地引导、争执,也不乏长期的冷战.尽管孩子会理解我的用心,但这期间孩子正处于成长期,给他带来的更多是不安、恐惧和分心.  相似文献   

6.
1993年7月,美国一位妇女雷恩到亚利桑那州一家医院治疗喉疾。在做X片透视时,由于医生一时疏忽对她用了1000倍过量的放射碘,使雷恩变成了一个“炸弹”。家中所有的人和动物以至家具都受到严重放射污染。而雷恩本人身体更是完全垮掉,以至于站立、行走都很困难,导致丈夫与她离婚。 医院为此赔偿雷恩100万美元。 医疗事故,人命关天,不容儿戏。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埋藏着如此“炸弹”。  相似文献   

7.
她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千方百计逼他离婚;当她终于如愿以偿时,他却突然消失;而留给她的除了耻辱,还有200多万元的债务……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5,(15)
<正>有一句很古老的话叫作"法律是无情的"。说句实话,我到现在都不知这是在说法律威武(支持,中国有希望了)呢,还是在黑法律。先看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渣男,没什么出息,但有一项本事,就是一直控制、辱骂、暴打他的老婆,一个漂亮,但善良软弱的女人。女人·直在痛苦中忍受着,也不敢离婚,因为一提离婚渣男就说耍杀她全家,她得为家人的安全着想。有一次,渣男在小区里打她,被邻居们看到了,报了警,但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  相似文献   

9.
二胎政策逐步放松,很多人能生二胎了,反而纠结要不要生二胎了.原因因人而异,但对于像里里这样已经生了二胎的,后悔的几乎没有.那我们到底为什么坚持生二胎呢?让里里帮你还原一个真实的二胎家庭生活. 里里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妈妈. 2014年,35岁的她生活中有了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她有了第二个孩子.1979年出生的她,和她的先生,是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在享受着父母精心呵护的同时,也体会了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孤独.  相似文献   

10.
媒体     
《南风窗》2006,(22)
[看中国]中国式离婚直到去年,陈虹还认为离婚是一个美式概念,远离她在上海的生活。后来她发现丈夫趁她不在的时候多次拨打一个神秘的号码。42岁的她表示,“我想离婚。这是我的人生希望再现的唯一办法。”在不是很遥远的过去,中国人做出如此的冲动行为是罕见的,终结婚姻在中国长  相似文献   

11.
正劳动模范的意义应该是这样的——他(她)的精神,作为范本可以永存;他(她)的劳动,作为范本可以仿效;他(她)对社会、生活和生命意义的追求、思考,作为范本可以学习。社会学习、认识劳模的意义,决不能囿于他们的个体存在,因为,劳模的本质意义,在于他们是一种精神和优秀、正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发起者、实践者。全国劳动模范张润秋,女,今年36岁,北京铁路局北京南站任客运值班站长。她,带给我们一个关于新时代劳动模范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1997,(7)
当陈先生在那个阴郁的日子带着他病重的儿子踏入《南风窗》的大门的时候,他正被无情的命运折磨得对生活充满了悲观和失望。爱子的病,花去了他们家最后1分钱,也耗尽了他对生命的最后一点希望,那一刻,他的心是灰暗的。走在广州街头,猛抬头,看到“南风窗杂志社”几个金色大字,下意识地,他带着孩子上了楼。他只是想碰一碰运气,寻求一点帮助。而当我们将陈先生写给我们的信在“城市故事”中编发的时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同情和悲伤。一个不满9岁的孩子,患的是当今医学无法解决的病症,维持孩子的生命要花一笔巨额款项,这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农家来说,将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而接下来的,是陈先生和“城市故事”都没有预料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编辑部里也不时会接到一些热心人的电话。他们给生病的小炎安以各种各样的帮助,有的寄来了钱,有的介绍医生,有的把香港电视中有关此类病情的报道告诉我们,还有的寄来了治病的偏方……陈先生在写给编辑的信中说,是“城市故事”的热心读者给了他新的希望和勇气,并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他让编辑一定要代他谢谢大家。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牵挂着千千万万名读者的心。不由想起了一部影片,说的是一对生死不渝的恋人,女的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男的跑去恳求上帝,上帝说,如果在这一天12点钟之前,找到100对情侣为她祈祷,她便可以重获生命。于是,在这一天12点钟之前,100对有情人聚在一起,将这名姑娘的生命之火重燃。这不是一部很有名的影片,但其中的一句话却令人经久不忘。影片中,上帝说:是爱,救了她的生命。那么,希望我们的爱,也能帮助小炎安,帮助他重获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恒一离婚不久,就带着五岁的儿子去德国慕尼黑工作。由于天天早出晚归,无力照管儿子,他就把儿子托付给社区志愿者,也是自己邻居的劳顿斯太太监管。劳顿斯太太非常敬业、友好,她不但悉心照顾其生活,还认真教其识文断字,为此,恒一非常感动。但他连做梦也没想到,正在他高兴之时,劳顿斯太太却把他告上了法庭。什么原因呢?说他对儿子态度有问题.没有履行父亲的义务.经常晚上10点了还回不了家,与儿子交流时间太短.关心太少。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听说有家长公然让孩子在世博会展厅中便溺;前不久,又传说有年轻女性在观光电梯里出恭;据说还有在地铁车厢中方便的……这种事虽然不多,却也时有见闻.我就亲眼见一对年轻夫妇在超市大厅给孩子把尿,淌了一地!这年头,"惯孩子"天经地义,你若当面指出,他(她)比你还理直气壮:管天管地,你还管得了孩子拉屎放屁?  相似文献   

15.
阿原答客问     
(黄阿原,台湾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1983年9月9日携家眷回到大陆定居。1985年,他作为节目主持人之一,成功地主持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今年,他却在电视屏幕上消声匿迹。与此同时,关于他的“新闻”在社会上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时间:1986年7月12日地点:中央电视台黄阿原办公室本刊记者:阿原先生,今天,我带来了《南风窗》读者对您的问候。近来,社会上流传着一些关于您的传闻,读者们很关心,希望能知道真情。阿原:首先,我很感谢《南风窗》和它的读者对我的关心。关于那些传闻,我也听说了。(苦笑)比如说我阿原出事了,被关起来了,跟太太离婚了(香港报纸),被限  相似文献   

16.
一个盲童入学之后,仅仅学习从教室到厕所这件事就用了一年的时间.当那天他高兴地告诉付老师:“我走对了”的时候,付雪松都要哭了.今天在付雪松眼里,她的盲童学生已经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完全一样,因为,在她早期用自己的眼睛帮助这些孩子们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又通过特殊教育手段让这些孩子有了文化,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眼睛”之后,她的学生就可以开始自己正常的生活了. 而给盲童孩子当眼睛,教他们学文化、培养正常的生活能力,已经是付雪松家庭生活之外全部生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房山区儿童福利院,有一位青春洋溢的年轻姑娘,本应过着踏实而稳定的生活,但两年前的选择,让她毅然来到儿福,担起了照顾那些折翼天使的重任.她用爱,托起孩子明天的希望,用双手捧起灿烂的阳光,撒给那些被遗忘的宝贝们,她就是李超.  相似文献   

18.
主席日记     
<正>在工会主席们曾经写过的日记中,可以体味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看到他们的精神境界和人物性格。2014年9月4日周四晴今天我们一共走访7户困难学生家庭,为他们送去"金秋助学金",以解燃眉之急。下午走访的最后一户是下属太平桥村联合工会的困难职工邵成群家。不巧的是,今天邵成群的孩子没在家,我们没有见到孩子。看到我们的到来,质朴的邵成群赶紧把我们往屋里请。他家里的境况真出乎我  相似文献   

19.
正在通常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独立,应该从他(她)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开始。其实,独立和生存是两个概念。独立了,不一定就能够生存下去,而生存,也不以独立为必要条件。相反,生存却往往成为独立的前提。譬如,一个人年满十八岁,在法律意义上具有独立人格和行为能力了,但其生存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靠父母或者家庭,以致出现了"啃老族"。又譬如,非常岁月里,大批城市学生,十五六岁甚至更小就远离父母上山下乡,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养活自己。他们被冠以"知识青年"的名号,实际上还都是孩子。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近年来的离婚案件一直呈上升之势。夫妻为摆脱痛苦的婚姻而分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豌,自然无可厚非。问题是,离婚千万别伤害了孩子!从笔者审理的离婚案件看,不顾孩子感受,不尊重孩子人格、用孩子作筹码甚至交易、将孩子当做累赘等,大有人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