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行相聚     
同行相聚日农一阵绵绵春雨过后,台北的早晨颇感清新。7点多,接过第一个电话不久,万先生就赶来看望我们。这是我抵台后见到的第一位熟人。5年前在北京曾接待过他,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已在大陆有投资。他业务繁忙,昨晚从台南赶来,上午还要到外地办事。“昨天好几个人在...  相似文献   

2.
1 采访郭怡孮,有一点是因为缘分。在北京现时颇有名气的一条小胡同里,40年前,我们曾同住一个小院。虽然那时我才丫丫学语,但我仍记住了我们那个花园般的小院,和他整天背着画板跑进跑出的样子。大约一年前,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他,那是一部介绍他和他父亲——中国近代著名花鸟画家郭味蕖先生的专题片。影片带我走进了他的家乡——山东潍坊,我才知道正是那个旧时文风很盛、素以民间木版年画和风筝闻名的北方“小苏州”薰  相似文献   

3.
谷传光  李海流 《春秋》2011,(1):33-34
对于“郑惕”这个名字.军界都很熟悉。他曾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岂不知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过闻名全国的铁道游击队的政委呢!了解他的战友们都知道.郑惕不仅善于领兵打仗.更以擅长做统战和敌工工作而著称。在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郑惕应邀参加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的落成典礼,我们有幸采访了郑惕老人.他向我们讲述了他...  相似文献   

4.
采访:安顿采访时间:1998年间月9日1:30PM采访地点:北京中粮广场五福茶艺馆姓名:默言性别:男年龄:24岁曾做过警察,现为某外资公司行政助理一共打过四次电话,才终于和地约好见面的时间,不是因为什,而是因为实在想不好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在电话里反复说“离开了自己最爱的一切”的小伙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又是一个生离死别的故事将要从一个男人的口中讲出来。说真话,我需要准备,心理上的和精神上的。然而我们终于还是见面了,他在最后一次的电话中说,他将告诉我他“曾经多么深爱过”他的职业。语调中夹杂了便咽。我们在一个他熟…  相似文献   

5.
采访何怀贤很难,因为他太忙了。早在一个星期以前就通过省军转办与他电话约好了,但当我们赶到郴州市交警支队的时候,仍然在他的办公室坐了半个多小时的“冷板凳”。没办法,采访只好安排在晚上进行。 别人8点上班,他7点半就赶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支队办公室紧张,就与其他6名干警挤一间办公室。 何怀贤老家在永州道县, 1972年11月,他带着美好的理想走进绿色军营。在部队,他先后当过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秘书、生产办主任、业务处长、政委,立过三等功、被评过模范指导员、“硬骨头排长”。到1996年9月转业的时…  相似文献   

6.
别看刘如琦是六十多岁的人,而且身体不是很好,可他只要一有工作,心里总是放不下。今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刘先生成了媒体和代表关注的焦点,他提的关于制定“防治沙尘暴法律”议案,受到大会秘书处重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对他进行了电视采访。刘先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回顾了提案形成的过程,制定法律的依据,以及重点解决的问题。虽然采访节目只播出了短短的十几分钟,可他为了这个提案倾注的心血是相当大的。刘先生是搞冶金地质的,沙尘暴问题早在几年前就进入了他的视线,他曾到西北几个省区搞过调研,调研结…  相似文献   

7.
来沪工作之前,我曾有近11年的时间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从事专业新闻工作。如果算一下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采访,说有千余次,是毫不夸张的。其中,15年前采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10年前曾经采访过常勋教授,留给我印象极深的一句话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告诉我是邓小平同志说的,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有了中国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冰凉的小手     
几年前的一天,办公室。有人刚放下电话,轻轻对我说:“哎,你采访过的某某某,自杀了!”我“噢”了一声,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同事的目光盯着我,我想他那时一定认定我冷血,因为几年前我采访某某某的文章,据说感动过许多人。我没有问同事,为什么,她为了什么舍弃这个世界,还有她的三岁的儿子。我甚至也没有问问,她的自杀是不是“成功”了。一天里,我没有再对同事提起任何与此事有关的话,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我埋头干我的工作。可是那一天里,只有自己知道,有一种致命的东西又跑了出来,揪住了我。这种东西是自己在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1995年7月中旬,就如何加快云南经济的发展问题,我们采访了云南省人大副主任刀国栋同志。刀副主任曾担任过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职务,对省情十分熟悉,对民族工作十分重视。采访的话题是从今年6月19日,《云南日报》报道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所用的标题:“团结一致,加快发展,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开始的。对副主任说,他非常赞成这句话,他认为,这实质k是我省当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关键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对副W任说.他思索过很久,认为应该抓一些对全省发展具有战略…  相似文献   

11.
九妹     
九妹贾辉九妹没当过警察,但有许多警察朋友。我也是其中一个。九妹说她的“警缘”多亏了我,听着这话,我心里挺感动。我知道,一个人能影响另一个人的好恶,这是不容易的。认识九妹是7年前夏季一次文学笔会上。那时她还是一个单纯、活泼的小女孩。小巧的身材,瓷娃娃般...  相似文献   

12.
迎着初春的细雨,记者驱车踏访了坐落在上海西区的奂鑫控股有限公司。十年前记者曾采访过该公司在沪上的第二家子公司——上海宜鑫实业有限公司。十度春秋,转眼即过,如今这里已  相似文献   

13.
新西行漫记     
“新西行漫记?”“跨越西部?” 每当我们停下车的时候,就会有人好奇地围上车,仔细琢磨着我们的采访车上贴着的这些花花绿绿的中英文标识。除了我们肩扛的摄像机让这些地处偏远的村民感到奇怪外。与我们同行的美籍专家大卫更让他们觉得新鲜。 大卫·威尔顿已经73岁了,在游历过80多个国家后,他于两年前来到中国,目前是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高级经济顾问。他是这次新西行漫记采访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用大卫自己的话来说,现在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区,而中国目前的经济重心又是西部大开发,但当地与人讨论中国西部时,才…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总理一生关怀过无数青年。在六七十年代数百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身L,他倾注过无数心血,其中北京姑娘侯隽就是他操心最多的一个。鼠年春节后,我听说侯隽现任天津市宝批县副县长,又主动提出分管民政工作,便在麦苗吐翠的春日,赶到宝低采访了她。今日侯隽,短发齐耳、身材适中,像20年前一样整洁朴素、温和大方,但眼镜片后面的目光却更加沉稳深震。侯隽1962年自愿下放到宝坛县窦家桥村落户,曾当选为四届人大常委,就任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她的情操和追求激励了那一代数以万计的青年,其影响如日中天。听我请她谈谈周总理,…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省委常委、公安厅厅长俞国行接受本刊记者采访25年前的“枫桥经验”,其基本精神就是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抓好维护农村稳定的各项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党政助手,依靠群众,对各种纠纷的调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曾做过多年地市委书记并亲自把“枫桥经验’准全省推广学习的俞国行厅长谈起“枫桥经验”可谓如数家珍。他说,“枫桥经验”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农村治安工作提供了范例。公安机关首先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广“枫桥经验”的极端重要性,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四个…  相似文献   

16.
5年前,当我作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有记者采访,问我有什么感受,我说,我感到"光荣";5年后,当我参加第五次会议时,我却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作为一名先进工作者,我曾参加过各种各样的表彰会,感受过付出艰辛后的幸福和喜悦;作为一名记者,我曾连续多年报道过省人大会议有关情况,采访过不少人大代表。然而,当我作为人大代表中的一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去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时,特别是当我代表人民意愿,走向投票箱,选举我们国家领导人的  相似文献   

17.
东联 《台声》2010,(2):40-41
得体的穿着、稳健的谈吐、儒雅的气质,这是林子凯给我的第一印象。采访之前,我们曾疑惑,一个27岁的台湾青年身上能有多少故事昵?采访之后,我们已完全被他的人生观、生活观和生意经深深打动,并暗暗心生佩服。  相似文献   

18.
另一类英雄     
记得在采访一位曾获得过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民警时,我也如很多人一样,问他崇拜过什么英雄人物没有。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提问,而是说:“我比较崇拜那些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做’出来的英雄。”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其实,他是在委婉地传达这样的信息:他崇拜的...  相似文献   

19.
春日的阳光抹过林梢映着张自忠瘦削的脸。他正在山坡上修剪板栗枝桠。他身边围着一群向他求教的农民。高级农技师张自忠是当地有名的科技示范户。张自忠今年48岁,家住河南省桐柏县朱庄乡响潭村。7年前的春天,他响应乡里“七分山上建银行”的号召,承包了25亩荒草丛...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男孩     
9岁的哈萨克男孩叶尔兰来自新疆,他的父亲赛尔江在1995年为掩护被歹徒劫持的人质而中弹身亡。父亲牺牲后,母亲不堪痛苦和世俗的困扰而自杀,留下了这个弱小的生命,与叔父一起生活。7月21日,叶尔兰随他的叔叔来到郑州,参加“公安月刊2001年公安英烈子女夏令营”。叶尔兰很内向,似乎是不敢大声说话,黑黑的眼睛总是在判断别人的眼神,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我们不敢与他谈及他的爸爸妈妈,生怕刺痛了孩子稚嫩的心,但我们无法阻止记者采访。有记者问:“老师在上课时给同学讲过你的爸爸吗?”叶尔兰的目光年为中出现一缕伤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