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文 《桂海论丛》2005,(Z1):11-1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愿望,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矛盾关系,谨防"公权私用",做到公权与私权的和谐,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李蓉  张哲  杨绍安 《传承》2009,(2):52-53
实现社会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根基。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缺乏正义的社会,必然不会是和谐的。只有整个社会以分配权利义务的方式来确立正义,运用惩罚违法犯罪以保障正义,通过补偿受害损失以恢复正义,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赢得了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道义基础、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根基.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缺乏正义的社会,必然不会是和谐的.只有整个社会以分配权利义务的方式来确立正义,运用惩罚违法犯罪以保障正义,通过补偿受害损失以恢复正义,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赢得了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道义基础、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4.
蔡振亚 《湖湘论坛》2007,20(6):97-99
和谐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分配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它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就现实而言,当务之急是落实补偿正义,并在制度层面上体现其价值要求,这样才具有实现社会和谐的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效率、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效率、公平和正义的关系。作者指出,我国目前大量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正义存在欠缺,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严重不足。围绕社会正义实现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龚晓珺 《人民论坛》2012,(11):144-145
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伦理价值。哈贝马斯程序正义思想作为"看得见的正义",认为结果的正义性源自其程序,体现了正义的程序合理性、工具理性、普遍性和确定性等特点,对于现代社会面临的诸多难题具有不可估量的现代意蕴。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价值目标,为政治权力的正当运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社会正义的政治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崇盛 《思想战线》2006,32(4):27-31
正义实际上就是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社会正义是人们把握政治和道德问题形成的综合性观念,以维持社会存在发展的秩序为根本内容和目的,是制度和个人应该遵循的统一的行为原则,其实现依赖政治运作即国家和政府的作为,因此社会正义具有政治性,国家和政府负有实现社会正义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并把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自己正义理论的主题,试图为现代立宪民主社会提供一种正义理论。其代表作《正义论》系统阐述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他把正义观念严格限定为政治正义观念,提出了用于制度的“正义二原则”与“优先二规则”,并采用契约论方法借助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等理论预设构建起其理论大厦。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独具特色。对于我国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兴玲 《前进》2005,(7):39-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为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在这里,心情舒畅既是对和谐社会社会  相似文献   

10.
岑鸿平 《传承》2006,(6):19-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治国方略。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就不可能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成为一句空话。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曾强调指出,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我们在促进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差别原则和再分配制国理念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个税制度、实现社会经济利益的相对公平具有有益的启发。相对公平的个税制度对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我国正迈向多元差异性社会,这使得利益格局发生分化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很难再保持一元性和单一性,维持社会统一和稳定的共识规范特别是正义价值规范遭遇危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差异性社会,这种社会也受差异正义的规范和调节,而对正义的共识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关节点,没有对正义的共识,或者说调节人们活动领域的正义是分化的,那么人们的行为实践和价值观念等就很难整合在一起,就很难达到团结、协调.要使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和长治久安,必须在基本的正义制度和规则上形成共识,因此,正义共识就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纽带.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既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梦想和追求,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作为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执法力量,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公安机关应认真分析探讨当前影响执法公正的因素和障碍,找出促进执法公正的对策,做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中坚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文华良 《前沿》2010,(8):45-47
正义是人类社会恒久而常新的话题,是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马克思十分关注正义问题,他认为正义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剥削制度、非正义的制度,终究要被消灭。马克思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正义。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内涵与四个规定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共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普遍得到尊重的社会,是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日益得到实现的社会,是各种社会矛盾日益趋于缓和的社会,是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廉政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腐败对社会和谐构成极大危害。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树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反腐倡廉观念,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观念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普遍性维护法律最起码的公平和正义,确保社会的每一成员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社会的公平正义备受人们关注,公平正义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程度。然而,让正义在每一个案件中实现,我们需要"具体法治",需公正司法。当前,只有有效清理阻碍我国司法制度正常运行的根源,解决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有效地维护法律的普遍性及确保个案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义与和谐     
“正义”与“和谐”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以制度正义为主轴,围绕如何完善公平分配机制,正确处理自由与秩序、公平与效率、强势和弱势阶层的关系。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应以正确引导市场化改革和优化社会政策输出为双轨,以落实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本质,推动社会系统化改革,优化社会利益均衡与分配机制等措施,达到社会各阶层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止官吏行政权力的滥用,在私权制度高度发达的宋代,法律对官吏的权利进行了系列限制,具体表现在购买权、贩鬻权、借贷权、婚娶权等私权的限制上。其私权的限制具有范围广泛性、职权相关性,违规处罚严重性等特征。宋代对官吏私权的法律限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强化公权、保护国家利益,保障民众私权、缓和社会矛盾,保护商人利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社会化运动以来,民法社会本位得以确立,并在实际上与权利本位相契合。但是,理论与实践中对民法社会本位的定位却出现了偏差,使维护市民私权的民法因其自身系统内的价值定位变迁而异变成为政治国家侵害私权的工具。欲彰显民法维护和实现私权的固有价值属性,需重新解读民法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