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步入市场化的新阶段。适应这一转变,根据市场农业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有效地实现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指导方式的创新,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新问题。笔者认为,为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必须切实实现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创新,而要实现领导方式的创新,最基本的是实现以下五个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指出: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既不能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又不能淡化党的领导,削弱党的执政地位。当前,应重点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入手,使党的领导方式从“包揽过多”向“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转变,党的执政方式从“以党代政”向“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转变,党的领导体制从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向分工合理、权责明确转变,党的工作制度从零散随意向完整规范转…  相似文献   

3.
试论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转变黄启国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职能和工作内容。实践告诉我们,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正确,重大问题决策无误,组织指挥科学有力,就会全面地、快速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带来...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适应当前农村新情况新形势,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党在农村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5,(1):24-26
1.“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必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的决策方式向民主化转变,领导行为向法治化转变,领导手段向现代化转变。因此,各级领导班子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身建设工作,在权力配置和运行过程中,认真研究解决好领导班子结构上的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切实转变乡镇党委领导方式,对于促进现代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镇党委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统揽全局、驾驭市场、寻求经济发展新突破的领导能力,为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新的领导方式,必须以是否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衡量标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从直接协调转向间接调控;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依靠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从偏重于经济领域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从管理具体事务转向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7.
一些地方的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农民在有些问题上与基层干部结下了“死结”,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村务不公开、不透明,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不多,没有根据农村的新形势转变领导和管理方式。当前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应由此入手 各地农村不同程度地积累了许 多矛盾和问题,如宅基地发 放、计划生育、土地承包、果园山林承包、村务公开等。这些问题由于干部思想未转变、干部更替等多方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梳理和解决,使一些地方农民和干部在一些问题上结下了“死结”。这是…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农业可能受到较大的冲击,农民增收的难度更大。面对新形势,农村党组织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党组织领导方式与方法必须适应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相应地调整对农民的组织、管理、领导的方式与方法,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才能更富有成效,才能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一、农村党组织领导方式与方法面临的挑战 农村经济组织多样化对党组织领导方式与方法的挑战。随着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各类经济组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独立运营,依法经营。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实际出发,要解决农村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变革传统的领导方式乃当务之急。 一、后港、仙居两个镇乡在转变领导方式上的积极探索 如何转变领导方式,在后港、仙居两个乡镇的调查中,我们感到,其中一些事例意蕴较为深刻,耐人寻味,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案例1,庙湾六组抛荒案。庙湾六组在后港镇经济条件一般,曾有一段时间群众抛荒意识严重,有80多亩良田老百姓都不愿种了,主要是比较偏僻,收割季  相似文献   

10.
党的农村社会动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独特的领导方式,是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农村社会动员经历了从"革命惯性型"到"幸福共享型"的演进历程,其不断推动着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期间也曾因党的指导思想偏转、工作重心迷失、动员手段不合时宜等诸多因素,出现过一些失误。新时代唯有重新审视党的农村社会动员的历史方位和现实挑战,不断进行自身的调试和变革,尤其是始终巩固党与农民的"共同体"关系,实现动员合力的有效链接,才能充分释放社会动员的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11.
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重在完善体制机制。客观分析目前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组织基础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在走向民主法治化的政治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这一制度的根本保证;加强并完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不仅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也符合现代国家政治权力运作的一般规律;加强并完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也是我国人民民主国体这一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加强并完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又是人民代表大会“议行合一” 运作方式的内在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不仅有一个加强的问题,更有一个改善的问题,在实现领导的内容与任务、方式与渠道、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要进一步科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领导自身建设,从规范党组织内部的权力运行机制入手,实现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其中心是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的领导。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加强政治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职能部门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内监督的领导作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践经验。今后还要在完善党的体制机制、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上解决具体问题,强化党组织内部工作的效率,从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地位,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党政分开后 党的领导方式须作哪些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党的十三大报告对党的领导职能的规定,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正如十三大报告指出的:“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动员,是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大政治优势和独特的领导方式,是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重要武器。在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动员实践过程中,深刻蕴含着其内在行为逻辑——建构"共意"。深入细致地阐释党与农民建构"共意"的过程、实质和理路,有助于揭示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动员的作用机制,这对于当前更好地形塑党与农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艳霞 《求知》2009,(10):35-37
在新的历史时期,北辰区天穆镇和我国其他农村地区一样,经历着由传统到现代、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这种变化对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和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抓住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创新执政理念,改进领导方式,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现实要求。本文就此问题谈两点认识。 一、创新执政理念的关键在于执政党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我们党的执政实践活动中,执政理念起着根本指导作用,领导方式则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党内存在着影响执政成效的一些问题 ,包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完善 ,以及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领导班子身上的素质和能力、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等 ,认识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终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成效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从建党至今,历经了两个历史性的转变:一是从领导革命的党转变成为执掌政权的党;一是从领导计划经济的党转变成为领导市场经济的党。前一个转变要求党谋划建设和发展,后一个转变要求党推进民主和法制。我们党能否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保持党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取决于党能否清醒认识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视阈下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的弱化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领导作用发挥的基础,也是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村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相对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提升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发挥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