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社会反腐是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主体对反腐败工作的参与,能够弥补国家反腐自身的局限与不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非常重视社会力量对反腐败的参与,要求缔约国采取具体措施保障反腐败的社会参与。尽管中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反腐制度,但仍有改进之处。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中国社会反腐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2.
“反腐”和“倡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反腐”的目的是“倡廉”,“倡廉”必须“反腐”。  相似文献   

3.
坚持自觉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一直重视与腐败现象作斗争。从改革开放前的发动大大小小群众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集中治理;从改革开放前的非制度化反腐到改革开放后的制度反腐,是几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对反腐败斗争实践的思路和策略进行探索、调整而形成的反腐轨迹。对当前条件下制度反腐的时代需求性与特征进行具体的剖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海林 《协商论坛》2012,(12):47-49
反腐是十八大期间最引人瞩目的字眼之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理念更被各界认定为未来反腐标杆。  相似文献   

5.
反腐成效巨大,但仍任重道远人民论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权不可任性",再度掀起反腐热议。在您看来,当前的反腐斗争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王长江:这两年,反腐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人民是满意的。不仅力度很大,"老虎"、"苍蝇"一起打,而且在党风建设方面,也有很多新的举措,很多干部在作风问题上开始有所收敛。百姓希望反腐能够继续深入开展,这与中央的决定也是一致的。党  相似文献   

6.
反腐倡廉建设是新时期党建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当前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网络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大显神威,但网络反腐亦存在着侵犯他人隐私、恶意诽谤、影响司法公正等众多问题.网络反腐作为腐败治理的途径和手段之一,其发展需要政府从加强互动、积极引导、制度化建设、完善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反腐败过程中“教育失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除腐败,解决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了不间断的反腐教育,但是,长期的教育却并没有产生人们所期望的效用。作者认为,这并非是教育的功能性缺陷,而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反腐教育过程本身存在着问题。纠正反腐败教育进程中的三大偏差,必然会发挥教育在反腐教育的最大功能。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大力度反腐已经走过了20多个月。这其中,有接近50多名省部级高官落马,反腐风暴在多地区、多行业全面展开。在这种廉政气候下,官员的心态也变得更为多样:恐惧、焦虑、求稳、不作为等消极思想出现;但反腐对于整个官场生态也进行了重构,过去的不良风气少了,阵阵清新之风正徐徐吹来。  相似文献   

9.
论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反腐的探索与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宏 《理论月刊》2010,(4):136-139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一直高度重视利用制度来防腐治腐的探索。邓小平同志的关于制度建设的要求和指示为制度反腐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方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反腐不断推进,取得重要进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使制度反腐逐步完善,成效显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制度反腐当前还面临着公民制度意识尚需提高、制度本身有待完善、制度执行力亟待加强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制度反腐,就需要大力弘扬制度文化,充分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制度权威。  相似文献   

10.
阿计 《公民导刊》2013,(10):55-55
<正>上海法官集体嫖娼因一段监控视频的曝光而昭然天下,但这出颇为传奇的反腐剧,也遭遇了"跟踪偷拍侵犯他人隐私"的质疑。如此论调何其耳熟,比如,最近一年的网络反腐浪潮中,"曝房产"、"晒艳照"等令多名官员仕途终结,便有人指责"侵犯了官员隐私权";再比如,社会呼吁多年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始终难以落地,其最大阻力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反腐工作与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也即领导干部的个人品行建设,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不仅直接影响到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文章基于新时期反腐工作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反腐以来,已有41名副部级及以上高官落马,不断吸引着公众关注中央反腐行动的视线。尤其进入2014年6月,反腐脚步更是不断加快,几乎每个周末中纪委都会宣布一个部级官员的落马,反腐“每周一哥”几乎成了公众周末必关注的节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运动.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看.网络反腐起源于公众舆论活动;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网络反腐由公众单向表达逐渐转变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并逐渐朝着合作共治腐败的方向发展.作为公共治理的运动过程,网络反腐解决了中国公共治理的工具困境,在共同聚焦于腐败这一议题后,基于对善治目标的追求,各参与主体正在努力实现行为模式的转变,共同促进网络反腐的发展.网络反腐是中国公共治理的成功实践,实现社会的共治与善治,需要政府与社会公众分析所处的历史境遇,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不断深化对公共治理实践逻辑的认识与运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律激励应该是法治社会中法律的应有功能之一,网络反腐是时代话语,其积极功效和实践中出现稍许消极影响决定了对其法律规范的必然性。我国具体国情和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腐败滋生的新特点则凸显出法律激励应该是网络反腐法制化运作内在要求。网络反腐法律激励的生成同时具有宪政价值意义。网络反腐法律激励机制的实现是构建蕴涵激励元素的网络反腐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公务员涨薪的争论,成为会场内外共同关注的热议话题。构成这一议题的基本背景,是公务员群体近十年未涨工资后的急切诉愿,以及反腐大潮下从严治吏的社会呼声。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反腐对于现在的网络社会来说已经不是个新鲜的事物了,近几年,网络反腐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刚过去的2012年,网络反腐更是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反腐的成本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大腐败者的违法成本,让腐败者不敢腐败;同时,要降低治理腐败的执法成本,有效地利用司法资源。最后提出应建立一个规范、高效的网络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反腐研究虽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网络反腐的已有研究及其成果: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反腐的含义、特征、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完善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缺乏对网络反腐问题的多学科视角的研究和针对存在问题的可操作性策略;展望了今后网络反腐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强多学科视角的综合研究,加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政府反腐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反腐预测预警制度建设,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立体交叉、多层次、多方位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和政府的肯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互联网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步普及,网络反腐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政府积极引导并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广大网民也随着网络反腐机制的日趋完善,更加理性地看待和运用网络反腐这一手段。网络反腐正由混乱无序、乱象丛生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反腐必将在日后成为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9.
群众声音     
《群众》2013,(10):1-1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是我们党坚持倡导的反腐思路。薄熙来案的查处过程,始终都贯穿着依法反腐的基本理念。正因如此,对薄熙来案的依法查处,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拥护。这同时也有力表明,坚持依法反腐,既体现一种政治文明,也凝聚着普遍的社会共识。——人民日报评论员。  相似文献   

20.
杨涛 《半月谈》2004,(23):62-62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在以往的反腐实践中.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权力在管辖领域内进行的寻租,也可以说是权力在空间上的寻租。然而,当前一个值得警惕的腐败动向是权力开始向时间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即所谓的“权力期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