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柳忠友  吴俊 《探索》2003,(1):86-88
目前 ,我国高校“弱势学生群体”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问题。“弱势学生群体”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时期 ,加强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把握其特点与思想脉搏 ,了解其心理 ,并理顺他们的情绪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使他们健康成长 ,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公民的道德升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思想”与“思想政治”是政治学中两个相互联系又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政治思想是在政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特定社会主体利益需求的观念体系。思想政治则是社会主体在政治思想指导下的政治实践,并且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政治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玉波 《求实》2004,(7):82-84
在西方国家 ,利益集团及其与政党、政府、政客的关系被称为“利益集团政治” ;利益集团在谋求实在“利益”的同时还积极发挥重要的政治功能。其中主要的有政治协调与利益平衡功能 ,政治沟通与社会稳定功能 ,政治监督与制约功能。客观地评价利益集团在西方民主国家中的功过是非 ,对于正确对待、引导我国社会政治转型期的利益分化与组合 ,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四达 《理论学刊》2012,(7):56-60,128
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犹如“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是“硬件”先行但“软件”滞后.这种状况源自历史与现实的纠葛:古代中国宗法专制与政治专制的相互胶结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奴役伦理;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思想精英们虽洞察了伦理觉悟与政治转型的关系,中国社会也经历了清末民初的道德启蒙、新中国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伦理觉悟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真正完成;现代心理基础的缺失使中国的政治转型缺乏内在的生命.因此,只有先唤醒官员的伦理觉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国民的现代心理基础,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才会具有真实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情感与政治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治情感的本质和特征情感是个性的基本心理要素,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于客体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因而情感就成为主体与其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媒介,具有极明显的选择性和价值方向性,是主体认识世界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价值客体是情感的源泉,价值客体有多复杂,情感就有多复杂,“价值与情感是—一对应关系:情感所反映的事物必定是价值,价值的主观形式必定是情感”犤1犦。从本质上讲,情感就是主体对利益关系或价值关系的一种体验或主观反映形式。“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阶级社会中的个人…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有序的基础,与政治发展互动进行。整合社会的政治认同资源,是政治体系形成、巩固和提高政治认同的关键。政治认同资源整合的路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7.
刘小马 《求实》2004,3(4):65-67
政治思维就是人类专门去揭示政治行为内在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心理活动 ,是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 ,每个国家都有与自己的政治体系和历史发展阶段相关的政治思维方式 ,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政治思维必须实现由“两极”到“中和”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陈荟芳 《求实》2007,1(4):80-82
马克思“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基本观点,对于深入推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政治伦理观。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现实的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向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需要与满足的价值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个人对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规范理解与认同的需要,通过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实现人的超越性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该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坚持“人本”的价值取向,把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并为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超越性追求提供现实的方式与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有利于现实的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1.
管新华  陶林 《探索》2003,3(1):23-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高举的新旗帜 ,它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指针。溯源于政治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创新话语必将以巨大的原创支力开启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篇章 ;以“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必将对中国政治文化 ,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行政伦理建设起到重要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从而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精神支持和组织保证 ;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阐释则从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合法性层面为改革的成效提供了科学的检验标准和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减缓气候变化、防止全球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国际“碳政治”一词伴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对国际“碳政治”这种新型国际政治进行分析,然后尝试剖析了当前国际“碳政治”博弈形势,最后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层面提出建设性对策,为中国应对国际“碳政治”博弈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新提法与科学发展的核心以及社会和谐的本质一脉相承,彰显了党中央的人本情怀,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私关系是贯穿我国历史并牵动全局的一个重要范畴;公私对立,立公灭私的传统理念及其与精英主义政治传统的结合既妨碍了国人对公共政治事务与自身之利益关联的认识,也妨碍了他们对于政治的责任意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意愿;在政治体制、社会关系的操作性层面上对于公私关系的处理或者说格局安排则导致了独立自主的“私域”和“公域”的双双阙如,从而妨碍了有利于人们有效参与政治过程的外部环境的形成。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来说,如何在思想意识和制度结构上重构公私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秀英 《世纪桥》2012,(19):85-87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各个时期、各个政权都要面对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关系到该国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重新界定了政治合法性的涵义,考察了我国当下的政治合法性问题及其化解之道。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任何一种政体的稳定与安宁也依赖于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强化政治合法性的角度出发,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建立有序的政治制度的方式最终达成政治安定,实现社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姜丽红 《理论文萃》2006,(2):58-62,64
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作为有限的社会存在无法独自生存而不得不与他人发生关系而必然产生的。“从本质上讲,政治是为人的幸福和人的发展而存在的,政治的最高理想是人间善的生活。”①而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利益冲突、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某些人性弱点的暴露把“追求人间善”这种政治应有之意掩盖甚至扭曲了。世俗社会的纷繁复杂也使这种追求不可能明朗清晰的呈现,于是,它渐渐地被人们疏忽或者遗忘了。而在另一种被纯净了的社会中,这种政治的追求被完整地凸显出来,这种纯净的社会就是历代思想家们作为他们的政治理想所描述的“乌托邦”,透过这种纯净没有杂质的社会,我们更能透析政治生活的意义。而这种“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尤以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代表。本文就试图以此为例,探析一下在政治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中所体现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邢启敏  贾月明 《世纪桥》2012,(23):68-69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是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其与民主教育密切相关,本文就民主教育与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及民主教育推进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内部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融合、传播、继承过程,其统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上。西方政治社会化与公民教育是同一涵义的概念并相互通用,其公民教育实际上是西方语境下的一种政治教育,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塑造西方意识形态的完整性和个人的积极进取性有着极大的帮助。从公民与国家的相互关系来解读西方的政治教育观,有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的经验,努力推进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也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能超越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而应当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 ,以保持社会稳定与社会政治发展协调一致的情况下 ,逐渐加以推进。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涵及特点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谓民主 ,从其本源上讲 ,指的是“人民的权利”,“人民的政权”或“多数人的统治、治理。”这就是说 ,民主的涵义与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这一概念出自一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的政治学说。一千年后 ,马克思在运用这一概…  相似文献   

20.
项目反应理论可以更加科学地测量权利观、权威观等复杂的政治心理概念,探析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心理机制。可能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心理包括基础价值、宏观制度感知和具体行为感知,前两者反映网络政治参与“心理型视角”的解释机制,具体行为感知反映“工具型视角”的解释机制。网民的公正感、权威感、国家认同影响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具体行为感知的影响则不显著。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更多受到“心理型视角”的要素影响。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和规范,政府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提供更便捷的技术平台,还需要加强公民政治教育,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