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必须树立正确的行政观 ,坚决清除腐败现象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重视每一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 ,重视每一位行政人员的素质优化 ,使政府的价值目标符合公众的期望 ,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日益民主化,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塑造现代政府良好社会形象尤为重要,现代政府良好的社会形象主要体现在政府领导者形象、行政决策形象、舆论传媒形象等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管理和政府危机事件的管理,保持政府形象与时俱进,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政府良好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3.
蒋文武 《探索》2002,(3):49-51
政府形象构建是在政府与公众双方的沟通互动过程中实现的.这使得如何实现这种"沟通互动过程"成为政府形象构建的关键.在信息化条件下公众参与理论的逻辑论证及在实践当中的运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无限的空间、难得的机遇与捷径;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府形象构建也必由此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塑造良好形象,是政府解决沟通与发展,协调好内外关系的有效公共关系手段,对建设服务型政府、阳光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适应发展形势的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塑造争先创优的政府形象;坚持真抓实干,塑造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坚持依法行政,塑造阳光法治的政府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塑造为民亲民的政府形象;坚持廉洁从政,塑造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诚信作为关乎政府形象、影响政府权威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政策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地方政府寻租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日益引发群众不满;地方政府对于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履约诚信度相对较低。重构地方政府诚信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推进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地方政府诚信教育,努力提高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水平;健全政府诚信法规体系和内外部监管机制,为地方政府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培育公民社会组织,壮大公民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试论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形象事关政府在公众中的信誉和政府的工作效率。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必须深入分析政府“形象危机”的原因 ,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其中关键是增强服务意识 ,廉洁自律 ,办事高效 ,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拥护。  相似文献   

7.
地方党委、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存在诸如贯彻中央政策走样、行为不廉、政绩工程及思想政治工作滞后等问题从而导致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感有所增强,对此,地方政府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塑造高效廉洁、关注民生、诚信守责、民主法治的服务型政府形象以构建政府与公众互信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和谐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人际协调关系问题,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党和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问题。公共关系作为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特殊手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政府应该重视公共关系,做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提炼和强化政府理念;优化政府形象传播;完善沟通机制,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畅通的双向信息交流;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实施危机公关;强化公务员的公关意识,提高政府官员的媒介素质。  相似文献   

9.
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国际公共关系的广泛深入开展。政府国际公共关系是一个国家的政府系统运用传播手段协调其与特定国际公众关系的活动。政府国际公共关系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对于正在融入世界政治经济大格局的中国来说,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软实力竞争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如何有效开展公共外交,是目前政界和学界所普遍关注一个的问题.我们在为化解“中国威胁论”、塑造国家形象而大力开展的公共外交中,需要更加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开展和参与公共外交,一是要树立公共外交意识;二是要注意挖掘地区资源,塑造地区国际形象;三是要建立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四是要培育地方社会组织,淡化政府身份.  相似文献   

11.
政府形象──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政府形象就其本身意义而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包装,它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价值标准、战略目标、政策、效率,领导者人格、能力、仪表,公务人员行为规范程度乃至政府建筑物等诸多因素印象的总和。由于政府形象是政府理念、行为及效果的集中综合表现,所以,冷战结束后受到各国公众和政府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发达国家在改革政府的呼声中力图创造新形象;发展中国家在告别贫穷落后的同时,也在有意识地塑造各具特色的政府形象。此外,由于良好的政府形象具有对外能够提高知名度、赢取发展机会、招商5;资、收募人才,对内能够强化管理、激励士气…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形象管理的意旨、弊端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政策表现、环境形象、公务员言行等方面在公众心中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政府形象是现代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不仅关系到民心的凝聚、政府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与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政府形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弊端。要通过建立专门的政府形象管理机构、建立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制度化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加强政府形象管理。  相似文献   

13.
构建服务型政府,彰显政府自身建设、体现执政为民理念、孕育社会和谐发展等价值意蕴。但机构臃肿、官本位意识严重和部分公职人员素质偏低等阻碍着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必须坚持通过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转变政府职能、塑造良好政府形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效运行机制,监督行政执法、约束各种行政权力等路径,推进服务型政府构建。  相似文献   

14.
试论建立良好政府形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形象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形象是政府设计与公众期待的统一。由于政府形象最终取决于公众对政府的感觉、印象、评价和信念,因此政府的形象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公众的期待。只有实现两者的统一,才能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第二,政府形象是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5.
政府形象是政府行为及其施政效果的客观实在性与公众主观认知的统一。政府形象的主观认知成份,决定了政府形象具有相当大的人为塑造空间。特别是在媒介化的时代,能否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政府形象的传播,已成为政府形象塑造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媒体运作的能力也随之成为衡量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执政力的建设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实现公共利益,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但是,突发事件中我国政府新闻执政力却存在着政府官员的新闻执政能力薄弱、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运行不畅通以及现有新闻媒体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加强突发事件中我国政府新闻执政力的建设,就需要我国从提高政府官员的新闻执政能力、完善政府的新闻发布机制、完善新闻媒体的管理体制以及构建民主的新闻执政文化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浅论政府形象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形象体现着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关系。良好的政府形象,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可以增强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并构成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基础。文章分析了政府形象的内涵与特征,同时提出在新形势下,政府应塑造引导型、廉洁型、透明型、服务型、诚信型、责任型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政府权威的重要来源,是政治稳定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笔者通过对政府形象建构的现状检视,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间竞合机制的构建是遏制各个地方政府一系列恶性竞争行为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地方政府竞合机制构建中却面临着多种治理危机,这种治理危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地方政府利益结构固化导致竞合机制构建僵化;制度的路径依赖和制度易变性导致竞合机制构建失范;各个地方政府与公民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竞合机制构建根基薄弱。突破这三个方面的构建陷阱必须要完善利益调节机制,建立多元利益调节平台;健全民意沟通机制,平衡信息输入、输出;强化强势地区在竞合机制构建中的竞合规范。  相似文献   

20.
孙莹玉 《理论建设》2013,(4):101-102,112
<正>良好的政府形象不仅能够提高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政府形象的关键在于能使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公众可以通过网络问政平台积极表述自己的见解,民主地参与政府行政过程,提高了公共决策的透明度。政府通过网络问政倾听民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