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自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尤其在城市,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作者收集某区1993年1月~2002年12月10年间经法医检验及现场勘查可确定为自杀的355例案件,并对与之相关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相似文献   

2.
168例自杀案浅析赵成军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民检察院(441900)本文通过对丹江口市1984年~1993年自杀死亡案件168例的收集整理,并对自杀的方式、原因及自杀者本人的基本情况、自杀的认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资料分析1、性别:男性72例(42....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统计了1980年至1985年在本市发生的自杀案件,并对这些案件的自杀手段、性别、年龄、季节、职业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六年中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总数是1031具,自杀而死的男性101具、女性79具,合计180具,占全部案件的17. 5%,男性占总数56. 1%、占女性43. 9%,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62例锐器自杀死亡案件中人体损伤的特点。方法收集武汉市江岸区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最近十年来记录有详细损伤特征的62例单纯性使用锐器自杀的死亡案件,然后对案件中人体损伤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最常见出现锐器自杀的损伤部位依次为颈部(37例)、左腕(23例)、胸腹部(16例)、右腕(8例)、左上臂(7例)和腹股沟(4例);锐器自杀死者中,女性患有精神病的比例显著多于男性(31.82%∶10%);男性出现胸腹部致命伤显著多于女性(25%∶4.55%);精神疾病和腕部致命伤呈显著负关联(r=-0.251),精神疾病和颈部的致命伤呈显著正关联(r=0.296);身体疾病和试切创呈显著正关联(r=0.380);试切创和左腕出现的损伤呈显著正关联(r=0.268)试切创和胸腹部出现的损伤呈显著负关联(r=-0.295);试切创和左腕部致命伤呈显著正关联(r=0.304)。结论在62例使用锐器自杀死者中,女性精神病患者比例比男性高;女性很少出现胸腹部的致命伤;精神病患者的自杀部位更偏向于颈部,身体疾病患者的自杀经常伴随着试切创;在胸腹部为致命伤的锐器自杀死者中,试切创较少发现;在左腕部为致命伤的锐器自杀死者中,试切创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5.
425例自杀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 ,2 0 0 0年 ,全世界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 815 0 0 0 ,相当于每 4 0秒有一人自杀 ,自杀已成为世界第 13位死因[1,2 ] 。在我国 ,自杀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作者收集本室 1987~ 2 0 0 2年 (上半年 )检验过的 ,并且有详实记录资料的 4 2 5例自杀案件 ,通过对自杀者的年龄、性别、自杀方式及自杀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渴望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及自杀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1 资料分析1 1 自杀人数在三个年份段的分布情况以每 5年为一个年份段进行观察 ,该 4 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特点,为同类案件的法医现场勘验及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参与鉴定的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共死亡207人,其中加害人98名,被害人109名。对加害人、被害人双方的性别、年龄、关系及案发场所、死亡方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地区杀人后自杀案件涉及的死者多为18~59岁青壮年,相互之间多熟识,起因多为家庭矛盾及感情纠纷;被害人女性为主,加害人男性居多;案发场所多为同一室内环境或相邻室内外;杀人多选择机械性暴力手段,而自杀则多采用自缢和高坠。结论上述关于此类案件的特点有助于法医在鉴定过程中对杀人后自杀案件做出快速、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7.
自焚三例     
<正> 国外资料表明,近年来烧伤自杀有上升趋势,发生率为10~16%,而国内少见报道。在吕晋吉分析的180例自杀案件的自杀手段中,也未见自焚。本文对我所1989年以来收治的3例自焚患者进行了分析。临床资料 3例自焚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3、25和35岁,因家庭纠纷或与领导矛盾自焚。烧伤总面积分别为70%、85%和50%,其中Ⅲ度烧伤面积分别为55%、80%和34%。1例治愈(中度休克),两例死亡(1例中度休克治疗无效,1例重度休克拒绝治疗)。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自杀协议犯罪场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勇 《法学评论》2006,24(6):124-132
各国社会学界、精神病学界通常将网络自杀(Cybersuicide)、网络自杀协议(InternetSuicidePacts)视作新的自杀类型,实际上,网络自杀协议中存在多种促进、激励甚至直接导致死亡的人为因素,属于互联网时代与自杀相关的网络杀人行为。本文分析了网络自杀协议中之犯罪场及这一犯罪场中各因素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应以减少自杀者和有自杀企图者为目标,主张采取结合疏导、减少有自杀念头者和遏制影响自杀的外部消极因素这两方面措施的对策。本文还对网络自杀协议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网络自杀协议相关犯罪立法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汽车废气中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在日本随着机动车的发展,利用汽车废气自杀的案件日益增多。1986年包括自杀和意外事故在内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数为2193例,其中由于吸入汽车废气死亡的为106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杀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自杀原因与自杀方式之间的关系,为自杀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勘验、尸表检验、尸体解剖、调查走访来确定自杀案件,收集昆明市五华区近三年来的124例自杀案例,然后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描述性统计等分析。结果自杀者男女性比例为1.53∶1;自杀方式多选择高坠、自缢和溺死;自杀者昆明户籍与非昆明户籍的比例约为1∶1;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自杀最多;10~50岁年龄段的人群多选择高坠自杀,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自缢自杀的较多;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均以高坠自杀为主;因精神疾病、自身疾病和经济问题自杀者多选择高坠、自缢,而因感情问题自杀者多选择高坠、服毒。结论自杀是一类十分复杂的案件,对于疑似自杀的案件要多方面勘查、全方位思考,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确定案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正> 把杀人案件伪装为自杀、病死或意外事故死亡,是犯罪分子用于蒙混过关、逃避刑罚的一种常见方法。为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作者将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129例他杀伪装自杀、病死和意外事故的案件(以下简称“伪装案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2000年全世界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815000人,自杀已成为世界第13位死因。本文对郑州市188例确定为自杀案件中死者的性别、年龄、自杀方式、自杀原因等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314例自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良鹏  王波 《法医学杂志》1996,12(2):84-86,89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鸡西市自杀死亡案件314例,对死者基本状况、自杀原因、方式及尸体检验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探。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女性自杀原因大体可分五种:一是屈服于旧传统观念的精神压抑而自杀:二是逃避艰苦生活环境自杀;三是受侮暴露,没脸见人自杀:四是口角磨擦负气自杀;五是触犯法律,害怕追究自杀。当前农村女性自杀除具有传统的一般性特点及规律以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 自杀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作者检验1例自砍手 足后自杀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司法实践中对教唆他人自杀引起他人自杀死亡的案件,各地在处理时定性很不一致,因而处刑的差异也很大。对于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目前法学界也有歧议。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讲一点探讨性意见。一、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案情]自2010年6月初起,张某多次在腾讯公司经营的不同QQ群上向不特定的对象发出"浙江,男,找一起自杀的,联系我xxx"等内容的自杀邀请。2010年6月23日,范某在QQ群上看到张某留下的信息后,与张某联系并约定到丽水自杀。6月23日晚,范某到达丽水,并与张某在丽水市区一酒店实施了碳烧自杀。自杀过程中,由于疼痛难忍,张某用水浇灭了正在脸盆里燃  相似文献   

18.
毛亚楠 《方圆》2021,(7):9-9
“在线自杀主动预防”系统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廷劭团队在2017年4月发起的一个课题项目,主要内容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筛选出微博树洞里的留言,找到那些有自杀意念却还没实施的留言者们,并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这个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人们对于自杀者的固有印象,比如很多人认为在网络上说自杀的人通常情况下是为了博取他人关注,而不会真的采取措施,但通过朱廷劭团队的研究,事实上在网络上表达自杀意念的人有一半以上真的尝试了自杀;又比如人们往往会认为自杀行为多属冲动型,但朱廷劭他们通过分析已确认自杀的微博用户的公开数据,得出自杀死亡用户在自杀前往往在社交网络上有表达清晰的逻辑结构这样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国内5个城市地区采取不同自杀方式人群的性别和年龄特征。方法收集上海、金华、武汉、娄底、都匀城市地区警方处理的548例自杀案例,根据自杀方法将案件进行分类,研究各种自杀方法的人群年龄和性别特征,结果在各种自杀方式的年龄分析中,高坠和自缢的自杀者平均年龄最大(约55岁),溺水、自缢次之(约49岁)、口服毒物较为年轻(约45岁),而CO中毒自杀者平均年龄最小(约37岁)。在自杀方式的性别差异中,男性更多地出现了锐器自杀(52:24),自缢(67:33)和高坠(55:45),女性则在溺水自杀中占据多数(58:42)。结论每种自杀方式涉及到的人群的性别和年龄特征差异明显,CO中毒自杀的自杀者最为年轻;男性更倾向于用机械性损伤的方式来自杀。  相似文献   

20.
<正> 殉情自杀案例时有报道,但以互相捆绑合抱投河自杀罕见,现报道1例。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验 2000年5月17日6时许,某河中发现捆绑在一起的男女2具尸体。现场位于河中,河宽360m,水深2~11m不等,水流速4km/h。两死者面对面合抱,其中男尸左侧头面部及肩部露出水面(照片1)。沿河两岸往上游搜索10 km,无特殊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