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两点思考郑孟煊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过去一直是理论探讨的禁区.本文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试图从目的论和层次结构论的角度对所有制问题进行探讨.一、所有制的解决非目的论传统理论把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区...  相似文献   

2.
“公有制是手段”论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有制是手段”论质疑严思不久前,某个报刊登载所谓“权威”文章,称公有制是手段,发展生产力是目的,因而“所有制就有一个选择问题”,“应该使之有利于生产力”,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什么所有制都可以。论者似乎十分超脱,真的做到了“非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历了十数年的过程,问题仍然很多,困难仍然很大,一直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在一条,从深层次上讲,是公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兼容,从企业本身出发,则是国有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就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的,力图通过走制度创新之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成长、发展。一、所有制性质与所有制形式公有还是私有,这是所有制的制度性质问题,国有、集体所有、合作所有、社会所有等,这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把一种所有制的根本制度属性与它在…  相似文献   

4.
也谈“公有制为主体”黄如桐近年来,在理论界一些同志中,各式各样贬低、动摇乃至否定“公有制为主体”的观点风行一时。大致有:“公有制是手段”、“公有制为主体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发展生产力是目的,哪一种所有制有利于经济发展,就应该发展哪一种所有...  相似文献   

5.
评“所有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所有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恽希良近来,流行“所有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论断。一些人由此得出结论;把公有制同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是错把手段当作目标来捍卫”;作为手段的公有制同社会主义目标比较起来,处在一个低层次的从属地位;发展生产力是目的、哪一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进程中,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同性质资本何以实现共赢这两个问题,尚需深入探讨。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认识,直接关乎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据、方向和可行性。从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上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生、演变不是流行观点中所认为的市场经济选择的结果,而是生产社会化规律和资本社会化规律所决定的;市场经济只是各种所有制实现利益关系的方法和手段。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之所以能够实现共赢,其深层原因也并非流行观点中所认为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而是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资本都具有共同的"社会性",法人财产权从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这两个层面确立了这种共赢的经济关系,从而为消除资本之间的歧视关系、实现"依法治企"奠定了基础。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私有化没有必然逻辑关系,其目的是把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做大做强,提高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确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二是所有制改革,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基础,包括调整所有制结构,寻...  相似文献   

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重新认识的10个问题程燕1、不应以所有制的性质来划分企业,而要按财产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来划分企业。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划分企业,是传统的做法,一般可将企业划分为全民、集体、个体、私营等等。这种划分的理论基础是追求所有制关...  相似文献   

9.
企业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这已经成为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成为企业走上集约性、规模性经营的有效手段,更成为企业在市场扬优成势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事实证明,企业通过兼并来达到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目的已经成为企业改革的潮流,并且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总路线“实质”的解释,并不意味背离工业化的“主体”地位,三大改革始终是围绕工业化这个“主体”展开的;他后来对“过渡时期”的界定,即“从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是从社会形态角度而是从所有制改造的角度提出的问题,与他强调总路线的实质就是改造所有制的观点相一致;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不是没有认识,但同时认为与其在政治思想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相比是得不偿失,故而提出“使资本主义在中国绝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结合五峰国有企业的现状,就如何围绕放活抓改革、加快改革促发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问题五峰现有乡及乡以上各类企业178家,其中乡镇属企业157家,从业人数2727人,县属企业ZI家,从业人数3035入。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尝试“改制不论所有制,新老企业…  相似文献   

12.
构建节约型社会当然是一个文化问题,文明问题,社会学问题,但主要的还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下面从经济学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近读《毛泽东论科学发展》一书,深感始终贯彻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思想。 首先,人是发展的终极目的。我们无论怎样谈发展,这只是手段,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如果只谈手段,不达到目的,我们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相似文献   

14.
王贵宝 《研究与交流》2000,(5):23-24,22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下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在当前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既有重要理论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的重大课题。笔者作为一个基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试从企业微观的角度来谈当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若干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本营运需要研穷的几个问题一、关于对资本营运的认识问题。所谓资本营运,就是资本的所有者或资本的代理人对资本的投入决策与经营运作的全过程,是资本的所有者追求资本增值的一种经济行为。二。国有资本营运的目的和任务。国有资本营运,至少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适当收缩战线,解决进入不足或进入过多的问题。(二)建立一个隔离带,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保值增值难以落实的问题。三、关于国有资本营运的切入点问题。(一)从所有制结构调整人手,解决国有存量资本所有制分布不合理的情况。(二)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人手…  相似文献   

16.
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市场因素对企业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新一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须重点解决企业向经济型治理结构转变的问题,而科学配置控制权是增强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的先决条件,唯有明确不同权利主体的职责,才能更好地优化组织结构,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实践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有制概念最早是由圣西门派提出来的。后来马克思、恩格斯把它作为一个基本范畴来使用。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重点分析了资产阶级所有制,并且明确地说,共产党人“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我们的党和政府从来是重视所有制问题的。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正是为了解决所有制问题,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当时所建立的公有制的具体形式,尚有不少弊端,只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而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与“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曾礼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人制度创新阶段,制度创新是要将企业从政权机关的附属物变成合格的市场主体,这就涉及到企业所有制关系的改革。既要保证企业的公有性质不变,又能保证企业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的所有制,是既非国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湖南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演变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实证性的分析 ,并从企业规模结构的角度探讨了所有制结构 ,轻、重工业比例等对湖南工业发展现状的影响 ,从而提出了小企业发展应该成为湖南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创造》1995,(1)
“手段”有不同的层次当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都是经济手段,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的时候,有人则进一步指出“所有制也是手段”。真是使人如堕五里雾中。从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原理来说,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也就是手段,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