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王美橙  左端倪 《奋斗》2020,(8):39-39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门有一章,强调"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纲要》提出,倡导文明上网,广泛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远离不良网站,防止网络沉迷,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2.
庄荣文 《紫光阁》2022,(1):25-27
网络文明与信息时代相伴而生,集中反映了互联网发展、治理、运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于生活在网络空间中的每个网民都能获得尊严。依法治网的旨规和要义是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利,进而维护网民尊严。依法治网新常态下维护网民尊严要以网络立法为立足点,自觉转变观念、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加大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正处在信息化发展的全新历史机遇期,网络强国建设的伟大工程正在全面展开,其中,至关重要的网络综合治理、网络正面宣传等环节与网民问题紧密相关。网民作为网络社会中人的属性,其内涵在网络强国建设背景下不断出现新的变化。推进网络强国建设需要围绕网民个体与群体、历时与共时、虚拟与现实、自由与规制等基本特征,分析网民类型,明晰网民在知识和能力提升、思维过程和体验、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成长困境,从而在网络强国战略中既释放网民主体活力,又将这些活力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相似文献   

5.
下期话题     
正如今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人人都是网民,人人都是自媒体。中宣部和国家网信办提出做个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新一代"中国好网民"的要求。传播正能量,让网络天空拥有"中国蓝",首先要有好网民,做个中国好网民,这就需要人人积极参与。因为每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在网络上活跃的"你"和  相似文献   

6.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已经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文明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社会文化现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网络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才产生了为人们使用的互联网。因此,可以把互联网理解为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7.
网络失范是目前值得关注的一种网络文化现象。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多向互动、信息变异和时空消解的特点,吸引了众多草根网民的加入,也催生出种种网络失范现象。网络失范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主要表现为:主流价值观弱化、网民文化结构不均衡、网站利益导向和非理性集体无意识驱动等。要最大限度地解决网络失范问题,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当网络论坛在中国出现的时候,人们并未太多地留意,时至今日,网络论坛以其强大的舆论冲击波越来越吸引着国人的眼球。据统计,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1.11亿人,其中有41.6%(4617.6万人)的网民经常上论坛/BBS。4617.6万论坛网民,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刷新,到今天,我们谁也不能忽视这个网民群体了。在网络论坛,人们能体会到抒发情怀的乐趣,能体会到与网友们交流和探讨的快慰。与此同时,也能深深地体会到虚假的信息、无谓的争吵、纷繁的牢骚、恶意的攻击和种种不文明现象给现实社会所带来的困扰。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针对庞大而不断增加的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离不开网络文化环境,网络文化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家安全、网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网络社会是法治社会。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上,为了最大程度保障网民的表达自由,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一般局限于行政处罚,但立法的善意不能为违法犯罪者所利用。网络造谣、传谣造成的巨大危害表明,在区分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刑事打击力度,不仅是法治社会促进网络文明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群众的呼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刑法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安全是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如何运用刑法来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现行刑法在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尽管有所规定 ,但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需要通过立法手段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跨入互联网时代后,执政党的建设将面临着各种由此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党应当以正确的策略和建设性的努力,积极地予以回应。既要充分应用网络技术的有利方面,支持其有益于政治生活健康发展的方面,也要把握好政治生活的主导权,坚决抵制网络技术产生危害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确立社会网络化指数法测评模型的主旨在于:以社会化的视角衡量与信息网络相关的诸领域的发展现状。运用此模型对西北地区社会网络化水平进行测算、比较、分析,目的是从微观、中观、宏观诸领域对西北地区社会网络化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刺,网络便是一束耀眼的阳光。网络反腐是发端于网络空间的一种新型反腐形式,“小鼠标”往往击倒“大蛀虫”。、然而,网络反腐在为廉政建设提供新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功能,准确把握其特性,突破其困境,抗击负能量,就能有利于催生政治廉洁正能量,为反腐倡廉开辟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极大地激发了公众讨论、参与和监督政治活动的积极性,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成为这一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形成了基于社会舆论对政治系统的压力,促使其接受网络舆论并作出反应。积极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征,能够促使政府构建科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第四媒体"与网络政治之间具有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二者间通过互动,既可以产生正面效应,亦可以产生负面效应。应充分发挥"第四媒体"在网络政治中的正面效应,推进网络政治健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公民社会不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安全的合作网络治理面临着意识形态的质疑以及诸多操作层面的困境,多重的风险与困境直接影响着公共安全合作网络治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试论网络的政治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政治”的兴起势不可挡,网络的政治功能引人注目。尤其是网络在快速传递政治信息、创造“白箱”政治、充当选举工具和塑造政治形象、扮演“第五种权力”的角色等几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在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同时网络舆论的道德底线却一降再降.为此,应重塑网络舆论道德标准,在道德标准的框架下,扎实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基础,提高网民的自我约束能力,发挥网络舆论的正面影响力,营造和谐网络氛围,以此推进网络舆论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Internet为核心的网络的发展,覆盖天下、网络全球的信息网络环境已初步形成,图书馆正面临着一个日益普及的数字化信息化环境。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正被数字化和网络化,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步具备了网络使用能力并越来越依靠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和利用,这为被誉为“图书馆心脏”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