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90年s月6日秘鲁前总理、秘鲁地缘政治和战略研究所所长埃德加多·梅尔卡多·哈林少将和前渔业部长晗维尔·坦塔莱安在拉美所同拉美所研究人员和中国拉丁美洲学会部分会员座谈拉美形势。哈林认为,近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苏联已不再是一个经济技术大国,但仍然是军事大国。美国已恢复经济大国的地位,但它已不能再充当国际宪兵。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已进入一个长期缓和时期。国际格局已从两极朝多极方向发展,形成美、苏、中国、日本和欧洲五极。  相似文献   

2.
日本同拉美经济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与拉美国家的正式外交关系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早在1873年,日本就同秘鲁建立了外交关系。1888年日本又同墨西哥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果从日本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往来来看,恐怕还要早几个世纪。但是它与拉美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还是七十年代以后的事。目前,日本对拉美的经济关系就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拉丁美洲国家同我国她交始于清朝晚期。光绪、宣统年间,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先后有古巴(起初作为西班牙殖民地设立了中国总领事馆,1902年独立后改为公使馆)、秘鲁、巴西、墨西哥、巴拿马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当时这些拉  相似文献   

4.
秘鲁和日本两国关系的发展是从日本向秘鲁移民开始,逐步发展到民间和政府间的经济交往,直到双边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两国关系的真正开展还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互通有无秘鲁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铋、钒的蕴藏量名列世界首位,铜占世界第二位,锌、银占世界第四位,铅占世界第五位,石油自给有余。对于资源缺乏的日本来说,秘鲁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供应地。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日本就与秘鲁建立了贸易关系。但是,由于当时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与南美洲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IIRSA)在多方面存在理念契合。秘鲁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各重点领域合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两国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了自贸协定。秘鲁政府提出将陆路基础设施的战略连接列入"一体化倡议"的优先项目,旨在成为南美连接亚太的枢纽,同时促进南美洲特别是与巴西的基础设施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与南美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合作潜力巨大,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难题。以秘鲁为例,存在地缘利益的考量、量化项目收益、社会环境影响评估、投资规模对财政结构的影响等障碍,目前尚不具备条件来推动项目的实施。从长远考虑,深入开展以秘鲁为枢纽的跨太平洋海上直航和海底光缆建设以及扩大空中连接的可行性研究,将为秘中关系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秘鲁应明确自己的目标,开放政府部门与商界、学界的对话渠道,研究最佳战略和措施,以秘鲁为切入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延伸到整个南美地区。  相似文献   

6.
1908年5月25日哥伦比亚和日本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使哥伦比亚成为继秘鲁、墨西哥、巴西、智利和阿根廷之后,第六个同日本建立经济关系的拉美国家。当时的日本因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还不可能远涉重洋去开拓拉美市场。它只是通过与拉丁美洲国家缔结通商条约,进而建立外交关系(日本和哥伦比亚是1934年10月建交的)等方式,取得向拉美地区移居日本破产农民的许可权。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数十年间,日本与拉美国家关系的主要内容是移民,贸易往来微乎其微。日本同哥伦比亚的经济关系也是  相似文献   

7.
90年代 ,秘鲁开始进行贸易改革和政策调整 ,主要内容包括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简化税率 ,取消汇兑控制 ,实行统一浮动汇率制 ,取消国家的贸易垄断 ,取消出口税和出口量的限制等。与此同时 ,秘鲁积极实行对外贸易关系多边化政策 ,对安第斯集团的政策进行调整 ,努力加强与美洲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 ,扩大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经贸往来。秘鲁的贸易改革和开放及其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 ,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 ,刺激了经济增长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如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 ,一些工业部门受到强烈冲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对整个经济政策甚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东盟国家是中国的近邻,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和东盟国家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经贸往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直到70年代中期才出现新的转机。中国先后同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新加坡互设了商务代表处;同印度尼西亚恢复了直接贸易关系。这就是信任和友谊发展的象征。本文就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秘鲁的国际关系早在现代秘鲁国家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和发展.在这一点上它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如同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秦朝统一中国之前的各诸侯国一样,曾经在古代形成过自治的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0.
金秋十月 ,应旅秘全侨纪念华人抵秘150周年筹备委员会主任肖耀南先生的邀请 ,我代表中国侨联率团赴秘鲁参加庆祝纪念活动。秘鲁位于南美洲的西部 ,西濒太平洋 ,总人口约为2500万。华侨约3万人 ,华人约5万人 ,拥有中国血统的华裔约250万人。秘鲁是离中国遥远的国家之一 ,又是中国人最早移居海外的国家之一 ,也是当前拉丁美洲华人最多的国家。鸦片战争后 ,1849年10月15日第一批契约华工75人乘第一条船从中国福建省远渡重洋到达秘鲁。此后从广东大约又来了10人。这些华工主要从事种植、开矿、修铁路的苦力活 ,他们经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同中亚的交往历史悠久、关系密切,地理位置山水相依、边界相连。中亚的主体民族同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有血缘关系,同种族的民族跨界居住。中亚的经济水平同中国相近,并有其他方面的共同点。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具备了同中国开展平等与互利合作的各种条件,中国与中亚关系正在进入新时期。本文将简略回顾历史,并展望未来,探讨中国与中亚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始,东南亚区域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出现微妙的调整。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部分东盟国家开始考虑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因同苏联关系的破裂及与越南的纠纷也迫切寻求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此外,柬埔寨问题促使双边基于战略考虑而加强了政治合作。但此时双边改善的程度有限。80年代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获得了全面的进展,这主要源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些调整改善了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形象;同时东盟各国政治、社会的相对稳定增强了东盟与中国交往的信心。冷战结束后,双边经贸关系突飞猛…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2 0 0 1年 1 1月 2 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举行秘鲁与中国建交 3 0周年暨秘鲁作家胡安·莫里略新作《河水必将携你而去》长篇小说首发式。拉美所所长李明德教授在会上指出 ,自 1 971年 1 1月 2日中秘两国正式建交以来 ,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发展。 2 0 0 1年 1 0月 ,现任总统托莱多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并同江泽民主席举行了会晤。早在 1 987年 ,当时托莱多以经济学家的身份 ,曾应拉美所的邀请 ,访问中国。近些年来 ,拉美所与秘鲁学术机构的交往也逐渐增…  相似文献   

14.
贝朗德是秘鲁的总统、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创始人。“秘鲁即学说”(El PerúcomoDoctrina)是贝朗德给自己的政治理论或哲学思想所取的名称。1956年贝朗德提出这一学说,很快便获得了不少追随者;后来形成一个以贝朗德为领袖、以“秘鲁即学说”为  相似文献   

15.
秘鲁是一个有古老文明的国家 ,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多样性生物资源。但是 ,今天的秘鲁人民并未因自己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而富裕起来 ,而大企业和大公司却在利用秘鲁的生物资源、原生资源和秘鲁人民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知识大发横财。秘鲁政府已经做出决定 ,坚决制止任何对生物资源、基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掠夺。秘鲁政府的任务是铲除贫困 ,建设更加人道和包容的社会。本文系秘鲁共和国第一夫人埃莲娜·卡尔普·德托莱多博士 (ElianeKarpdeToledo) 2 0 0 3年 1 0月 2 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所作的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秘鲁贫困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第八次东盟首脑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会前对柬埔寨进行了正式访问 ,紧接着参加了在金边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首次首脑会议和东盟与中国“10+1”会议。朱钅容基在柬埔寨停留的短暂4天里 ,加强了同柬埔寨和湄公河沿岸五国的关系 ;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些动作凸现了经济腾飞的中国 ,正在从双边、多边关系和区域关系等多个层次上加强同东盟的经济合作关系 ,并以此增进同东盟的政治互信。东盟希望中国的经济腾飞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机会 ,但一些国家却依旧对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存在莫名的担忧 ,甚至将中国视为…  相似文献   

17.
近二、三年来,秘鲁各界人士对本国经济形势普遍感到关切,并就什么是秘鲁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秘鲁总理兼经济、财政和贸易部长乌略亚认为,当前秘鲁经济的三大问题是:就业不足、通货膨胀和农业发展停滞。秘鲁企业家则认为,当前秘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秘鲁的经济调整,自阿兰·加西亚政府执政以来搞得有声有色。加西亚政府在这方面一些新的探索性实践,引起不少议论,褒贬不一;已成为世人瞩目的一个研究课题。对此,笔者不揣冒昧,略陈管见。秘鲁现政府执政时面临的经济形势1985年7月28日加西亚政府开始执政时,面临着两个严峻的局面:一是由于“光辉道路”游击队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动乱;二是秘鲁的经济处于非常窘迫的困境。在1982年下半年爆发的拉丁美洲经济危机中,秘鲁是受到危机冲击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983年,这个国家的国内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秘鲁的经济改革宋晓平80和90年代交替之际,秘鲁在经济方面面临两大挑战。其一,阿兰·加西亚政府将进口替代模式和扩大需求政策推向极端,秘鲁经济陷入严重危机。通货膨胀率达四位数,生产急剧萎缩,经济结构严重扭曲,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混乱状况。...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4月大选以来,秘鲁政局持续恶化。5月28日,已连续执政10年的日裔总统藤森第三次当选,引起秘鲁国内抗议声高涨,流血冲突不断;9月14日,藤森的心腹、总统顾问兼国家情报局局长蒙特西诺斯在大选期间向反对党议员行贿的录像被曝光,导致秘鲁政局急转直下,藤森被迫宣布2001年4月提前大选和解散情报局;11月19日,藤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