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已初步生成。从生成理路来看,马克思将人的解放确立为革命的最高目的,并致力于探寻社会革命实现的具体路径。将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置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探讨以及马克思最终选择了"社会"而非"政治"的根据,彰显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的实践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是在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中走向历史的深处的。在马克思初创唯物史观的历程中,尽管费尔巴哈哲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真正起本质重要作用的则是马克思自己开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在这一历程中,《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的难事是最初动因,而后在费尔巴哈哲学的启发下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开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基地。正是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的过程中,唯物史观才得以诞生。  相似文献   

3.
·学乡马克思主义·论成功和失败翁世盛(2。1)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与生产力标准徐慧萍(206)论列宁的文化发展观黄志秋(3。1)真理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转化过程林绍春(305)论实践发展的若干规律萨德金(4。l)略诉周恩来的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苗长青(4.4)把握特殊对象的特别逻辑 一一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王晓升池超波(5。13)略论普列汉诺夫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思想林琪(5.18) 《资本论》对定量分析的启示林群(5.22)从施特劳斯到青年马克思 一一略论唯物史观前提合逻辑的诞生过程胡建(6一7。l)_浅论《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革命民主主义思…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以人类解放为价值目标,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的跃升过程,具有自身的内在演进逻辑。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以革命民主主义的视角论述了人的解放理论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孕育了共产主义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从人本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视角指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人本主义与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运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在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实现途径与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共产主义是实现了人类解放的理想社会,标志着共产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于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文献,是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绕不开的学术话题。学界对此产生的理论焦点在于文献是否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的标志性著作,争论较为激烈的主流观点是"一次转变论""两次转变论"和"‘始终如一’的总目标与其在不同阶段所要完成的不同的历史任务"的观点,各观点难分伯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学说以及其中蕴意着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有较丰富的文献研究,对学界较为主流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界对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研究的概况,进而拓宽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1844年4——8月写于法国巴黎,故有人又称之为“巴黎手稿”或“44年手稿”。 1842年4月,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莱茵报》是一份由当时德国莱茵省一些反对普鲁士专制政体倾向的资产阶级分子主办的报纸,全称是《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1842年1月1日在德国科隆创刊。1842年10月、马克思移居科伦,任该报主编。在马克思任主编期间,《莱茵报》以崭新的战斗姿态,对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作了广泛的抨击。1843年3月17日,为了抗议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和报社股  相似文献   

7.
一八四四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光辉著作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向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根本性转变,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马克思为什么能实现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呢?难道仅仅因为他有着超群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吗?难道仅仅因为他有着探求真理的非凡胆识,勇于实践的火热激情吗?应  相似文献   

8.
研究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变对于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程和真正理解其思想的变革意义具有重要价值。按照"理论研究—社会实践—理论再研究—社会再实践"式的演进线索,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演进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在大学学习和博士论文写作阶段走向黑格尔主义;在《莱茵报》实践阶段现实斗争和物质利益冲击青年马克思的哲学信念;在克罗茨纳赫哲学和历史学研究阶段演绎作别黑格尔主义的前奏;在《德法年鉴》实践阶段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在大学学习阶段至《德法年鉴》时期世界观的转变为其科学世界观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有一个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博士论文》《莱茵报》时期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都是形成过程中的不成熟或不够成熟的理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则是成熟的理论。要把处于形成过程中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和已经成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区别开来,不要把形成过程中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当作成熟的理论,从而造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10.
马俊峰 《唯实》2012,(7):26-29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开始批判书报检查制度的不合法性和不合理性,认为当时的新闻出版自由与自由报纸都不能真正成为人民政治参与的渠道。通过对物质利益问题的研究,马克思指出国家是一种虚假的共同体。这种反思为提出建立每个人真正自由与发展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做了理论的铺垫,对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鹏 《世纪桥》2014,(2):52-53
社会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只有清楚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才能理解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引入是在《德法年鉴》时期,这一引入是以其人本主义哲学的转向为先导、以批判市民社会与政治的二元对立为其指向的。其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实证的经济学批判对社会关系概念的内容作了系统展开,在本文中,马克思建立了独特的人本学的社会关系发展学说,成为其后唯物史观变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菅从进 《求实》2016,(8):13-22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行官僚制度批判的直接标靶,是其遭遇的正在典型劣质化的普鲁士官僚制。其批判的思想武器,是批判理性主义的人民理性国家观。其理论成果主要有二:一是初步揭示了普鲁士官僚群体沉沦为私人利益工具和私人等级的原因;二是初步分析了普鲁士官僚政治伦理及管理原则与民众利益的对立性。这些理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哲学思维等特征,但也体现了理性国家观对现实批判力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林琳 《世纪桥》2010,(21):39-40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个成果,《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一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非凡的理论意义。而其中马克思对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则更应该得到关注,这是因为马克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革命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本文将重新审视《神圣家族》一书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挖掘其在马克思终结传统形而上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伯中  刘放桐 《探索》2006,1(2):174-178
国内学界通常错误地认为马克思早年先后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三个阶段;他早年的政治哲学立场是卢梭式的民主主义立场;其哲学基础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命题。通过对马克思早年所有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真正民主制国家”意义上的政治批判才是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活动的中心;而马克思的立场与卢梭等等近代哲学家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但在官僚制国家与真正民主制国家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曾借鉴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思想资料。其借鉴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在批判谬误中发现真理。 青少年时代的马克思在其父亲、师友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很早就追求“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强调选择那“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很自然对黑格尔哲学发生了兴趣。马克思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的活动。他力图从黑格尔哲学中得出无神论和革命的结论,并想通过对宗教和普鲁士国家的批判来促进社会进步。但马克思同其他青年黑格尔派有分歧,表现在对哲学和现实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上,他认为,哲学应成为改造非理性现实的武器。这为他不停留在恩辩哲学的圈子里,而是积极参加现实政治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间,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关于古典经济学、共产主义和黑格尔著作的经济学哲学笔记。《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著作,但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直到1932年才首次公诸于世,并由此引发了西方思想界长达几十年的"《手稿》热"。这部《手稿》因为是在巴黎完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  相似文献   

17.
杜梅萍 《前线》2015,(2):7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包括丰富的原创性思想,涉及了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重要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活水和思想基因。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我们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重要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个大纲,也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首次较全面的深刻批判。在肯定黑格尔辩证法的同时,马  相似文献   

18.
进入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他的第三次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次是1844年前后的《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次是1845—1849年期间的《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特别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全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建构的新阶段,这也是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开启时期。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文献第二版(以下简称MEGA2)所显示的最新资料来看,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之前,马克思还经历过一个重要的直接占有原始资料的研究过程,这就是全面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的《1850—1853年伦敦笔记》(以下简称《伦敦笔记》)。在对这个庞大的理论资料群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到后来马克思科学思想的实验思路和直接原发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唐世富  陈权 《世纪桥》2010,(23):40-4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中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探索的结果,也是对其自身的政治哲学经济思想进行思考总结的结果。长久以来,人们只看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细节,但未从整体来仔细思考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本文拟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涉及到的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共产主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其早期理论发展的重要主题,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逻辑主线。在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将自我意识定义为人的本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强调了理性和自由在这一主题中的本体地位;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启发下反思黑格尔法哲学,凸显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维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将人的本质定性为自由自觉的活动。1845年之后,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物质生产活动和人的需要出发规定人的本质。在经过长期艰辛的理论探索之后,人的本质得到彻底的科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