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旭 《政府法制》2009,(15):51-51
7月18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在云南省法院系统首次开展庭审网络直播,直播庭审的是新华网。 7月18日下午2点30分,新华网云南频道的网络直播正式开始。在直播前,对这起案件有一个简短的文字介绍,这是一起盗窃案,被告人姓项,这起案件由盘龙区人民法院刑庭法官王伟独任审理。  相似文献   

2.
寻常的案件,不寻常的形式 2009年5月26日下午2点30分,临安市人民法院402审判庭.法庭内坐满了人,4台笔记本电脑、1台数码相机、2位速录员、2位技术员和1位摄影师,预示着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庭审.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杭州首次庭审网络直播.  相似文献   

3.
冯姣 《法治研究》2013,(8):125-131
禁止庭审微博直播要求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不得通过发送微博等方式传播庭审情况。审判公开原则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向社会公开。禁止庭审微博直播构成对审判公开原则的一种限制。为了保障司法的公正和法官的独立裁判,有必要对审判公开原则进行限制,但是对其的限制应当符合比例性原则。解释规定的禁止庭审微博直播并不符合比例性原则,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规定进行限制。对其的限制主要包括主体限制和案件限制。  相似文献   

4.
2017年1月26日下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64岁的退休法官傅明生在家中被人持刀杀害.犯罪嫌疑人龙某是22年前傅明生审理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因离婚案,龙某一直对傅明生怀恨在心.这起发生在春节前夕的法官遇害事件,震惊了司法界.让人不禁想起一年前的2016年2月26日晚上,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马彩云被以往的案件当事人枪杀身亡.  相似文献   

5.
<正>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的审理,对人民法院来讲,最大的感受和体会就是公开的魅力是如此之大,推进司法公开,应当坚定不移。最近,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的审理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这起案件在审理中的最大亮点就是通过微博全程直播庭审过程,将控辩双方的你攻我守、你来我往全面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许多网友大呼过瘾,许多媒体包括国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这起案件的公开审理,充分体现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9月22日一审公开宣判后,这起案件将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这起案件  相似文献   

6.
5月6日,陕西省西乡县人民法院刑庭审理了一起一名聋哑人涉嫌盗窃财物案件。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公正公开,增强庭审透明度,法院将庭审情况通过微博进行了同步直播。  相似文献   

7.
郑建华  张璐 《检察风云》2010,(14):43-43
6月8日下午,东方网"检察官在线"庭审直播了由黄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花艺贪污一案。这是本市首次网络直播检察机关办理的自侦案件。黄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恩海和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兴培担任了本次庭审直播的解读嘉宾,这也是“检察官在线”庭审直播首次由两位嘉宾同时解答网民的提问。两位嘉宾对网民提出的40多个问题作出了专业的解答。据统计,本次网络直播的点击率达17万余次,有200多人在线提问。  相似文献   

8.
谭林  张伟 《中国检察官》2006,(10):69-69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检察人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可以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56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建议,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延期审理。《刑事诉讼法》第158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在庭审过程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这就产生了这样的司法问题:人民法院根据人民检察院建议,同意延期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在补充侦查期间,人民法院能否依照职权核实证据的法律适用问题。我们认为,人民法院在检察机关补充侦查期间,不宜、不应调查核实证据,理由如下:一、庭审阶段的补充侦查使案件回流于侦查…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21,(4):19-20
2021年1月4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越秀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纠纷,这起案件是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民法典实施后第一案。随着庭审的推进,这起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纠纷的“过”与“责”逐渐明晰,合议庭经过评议后当庭宣判。  相似文献   

10.
9月21日下午,52起执行案件的当事人从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手中接过了共计853万余元的执行款,这批执行案件涉及农民工工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1.
一、直接言词原则的理论内涵直接言词原则为大多数国家的民事诉讼立法所确认,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和基石。直接言词原则分为直接审理原则和言词审理原则,二者合称为直接言词原则。所谓直接审理原则是指案件的所有参与人包括法官、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必须亲自参加庭审过程。参加庭审的法官应亲自参加庭审调查,亲自听取当事人的言词辩论,直接参与证据的质证,并在主观和客观上都能实际参加法庭审判的全过程,因此该原则又称实际参与原则。判决只能由参加庭审的法官作出,未参加庭审的法官不得对该案作出裁判。所谓言词审理原则是指庭审过程中所有…  相似文献   

12.
2015年3月12日,有网友举报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自审自记”,并描述了该法官一人行使多人职务行为的过程.3月13日,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媒体记者证实,已对该案承办人马林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并对审判长和庭长在全市法院通报批评.原案件将择期审理并网络直播.  相似文献   

13.
英国法庭10月2日开始审理戴安娜王妃车祸案。主持审理此案的法官斯科特·贝克勋爵宣布,庭审将对车祸案展开全面调查,陪审团作出的判决结果将是"关乎案件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新年伊始,一起历经一年半审理、十几次谈话和庭审、数不清的电话沟通的医疗纠纷案件,最终以判决方式审结.宣判后,原、被告均未上诉.然而,庭审中原、被告对医学知识理解的针锋相对,医患之间严重的不信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双方服判息诉,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名审理医疗案件的法官,我已将此案的审理作为审判事业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不断努力前行.  相似文献   

15.
去年8月25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专利法,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新专利法修改的许多内容与专利司法有密切关系,人民法院审理专利案件的法官有必要在新专利法实施前认真学习、研究新专利法修改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完成专利审判任务.现就新专利法中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谈些个人观点,供有关人士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6.
《政法学刊》2019,(4):77-86
我国互联网法院普遍面临开庭时间冗长、庭审仍然处于无争点审理或者争点散漫化审理的状态、经过开庭审理后法官依然无法形成确定的心证等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互联网法院没有重视其自身即有技术对审前程序的有效促进作用,缺乏对争点整理制度的有效运用,庭审仍然依循旧的庭审理念运行。现代庭审理论注重案件争点的确定、失权制度的落实,并要求法官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履行阐明义务及心证的公开,能够体现诉讼民主、诉讼规律和程序保障,以争点整理引领的庭审方式能够实现案件的集中审理以及突袭裁判的有效防止,并能够为互联网法院庭审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我国互联网法院庭审制度应在现代庭审理论的引领下,引进争点整理与失权制度、实现案件的集中审理,注重法官阐明义务的行使与心证公开,用公共理性重塑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参与权,以此达到对庭审制度革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7月12日,星期二,这天是深圳市中院法官翟墨集中开庭审判的日子.当天,翟墨开了12个庭,其中2起案件涉及商标权纠纷,另外10宗为买卖纠纷案件. 今年6月6日,翟墨到立案二庭担任速裁法官,助理的辅助加上案件相对简单,翟墨手里的案子基本上在20分钟左右审理完毕.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2006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法释[2006]6号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  相似文献   

19.
集中审理原则是现代审判程序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个案件组成一个审判庭进行审理 ;法庭成员不可更换 ;集中证据调查与法庭辩论 ;庭审不中断并迅速作出裁判。我国立法尚未规定集中审理原则 ,为了强化合议庭的功能 ,我国急需确立集中审理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体现了该原则的精神。应进一步建立法官、人民陪审员更换与庭审更新制度 ,实现证据调查与法庭辩论的集中化 ,并应实行审判合一以及提高当庭宣判率。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以来,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微博直播庭审工作,采取三项措施确保微博直播庭审程序规范。第一,建立直播案件选择审核制度。案件选择坚持业务庭上报、主管院长审批制度,做到依法或依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严格禁止直播,切实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同时,保证案件选取类型多样化和案例典型性,充分发挥普法、讲法、释法的作用。第二,规范庭审直播工作操作流程。直播中,资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