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民公安杂志约我谈谈《黑洞》的创作感,这使我诚惶诚恐,也曾写过几部不成样的东西,从未写过此类文字,因而感觉特别困难。《刑警本色》播出后,也有记者采访我,勉强聊了聊,结果是令他们大失所望,说心里话,我无法准确地评价自己的作品,出版了,播出了,也就不想再去多作品味,因为有着太多的不足和遗憾,只想在以后的创作中努力弥补。  《黑洞》是部纪实作品,目前呈现给读者的,基本是原汁原味,未作任何艺术加工。文中刘振汉的原型是我相处五年、并肩战斗的战友,其它人物也都是存在的,真实事件是刘振汉不仅一审被判八年,二审…  相似文献   

2.
伪币犯     
法国作家纪德曾写过《从苏联归来》,中国读者对他敢说真话的勇气并不陌生。他自称他早期的作品是“傻剧”、“故事”;唯有56岁时写的《伪币犯》这一部,才称之为小说。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直指制造假币的罪犯;另一个是曲折地指斥那些以胡编代替虚构,以假大空冒充革命浪漫主义,专门炮制伪劣作品的作家。我国确有“没有著名作品的著名作家”,有文革中大红大紫受到江青龙眼器任的作家。他们不是罪犯。但他们炮制的虚假作品以及告密行为,对人民对文学界对后代造成的精神损害,决不在伪币犯之下。例如──我们还是举洋人例子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3.
说来惭愧,自己在作品中写过很多警察,但真正同警察打交道的情况好像一次也没有碰到过。书中有关警察的故事,几乎全都是采访来的。一直到了写《十面埋伏》时,才算正儿巴经地同警察打过一回交道。   那是一次解救人质行动。因为我在采访时曾向他们夸过海口,下一次如果有什么惊险任务时,一定叫上我,也好让我见识见识体验体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想到那次解救行动他们真的叫上了我。   大概是觉得新奇,当时我想也没想一口就答应了。等到了车上,看到刑警队员手里明晃晃的武器时,才渐渐意识到这可不是什么新鲜好玩的事情。出发…  相似文献   

4.
我对于医生,以及其他医务工作者,不管有没有打过交道,熟悉不熟悉,都抱有一种崇高的敬意。我倒并不认为这种职业一定就比其他职业高尚,而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和千百万人的生命、健康直接联结在一起。人吃的五谷,生的百病,谁都可能有生灾害病的时候。广大群众,历来有一种敬医的传统美德,所谓“平时敬医,病时求药”是也。医生及医务人员在治病疗疾,救死扶伤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得出了显著的功效,这就更加引起人们的尊【敬。我是从事文学创作的,这些年【来倒也写过有关这方面题材的一些D作品。150年代后期,我曾写过一篇名叫(难…  相似文献   

5.
走向     
近几年来,公安题材电视剧作品在揭示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在社会认知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再推出高大全的警察形象,写罪犯注意开掘他们的人性内涵,对于犯罪根源的挖掘也越来越深刻,而且比较讲究作品的观赏性。相较于欧美的警匪片,我们差距还很大;而比港台作品大器,更深刻。但包装和音乐一般,且叙事节奏慢。对于公安题材的影视作品的走向,专家们有如下几种看法:有几部作品并不是典型的公安题材电视剧,如《永不瞑目》更像是一部言情剧。尹力说,绕开现实去表现爱情,作为导演,我只能说是无奈和尴尬。他认为,拍好公安题…  相似文献   

6.
写《特别谍案》一书,与我写其它 作品不同。写《沧海风流》,主人公胡征是我的大学老师,与李辉与胡风案件有点相似,他是“胡风分子”贾植芳的学生,历史把两代文化人安排作师生关系,就有了后来的文化人对上一代文化人命运思索。写《百战将军·肖永银》,是因为我要替我的老师还一份历史情债,因为当“胡风分子”胡征沦落在陕西最偏僻的陇县山中的时候,他写了数百封求助信均石沉大海,是当年他在战场上被俘时的旅长肖永银救拔了他的苦难。写《黄河大移民》和《天国葬礼》,我都是追寻着一个信息很快地见到了我笔下的主人公们。吕出情报…  相似文献   

7.
石竹花     
我曾经见过一丛石竹花,他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每次回想起它,总是那样的清新明艳。那是多么顽强的小花呀,它矮矮地不屈地摇动在石缝之中,我仿佛看见了烈士的鲜血和花环。在中国革命史中,诞生过无数英雄的儿女,他们的革命业绩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史诗,李大钊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日常琐思     
两位未曾晤面的朋友远道而来,因为读过我的论人生的书,要与我聊一聊人生。他们自己谈得很热烈,可是我却几乎一言不发,想必让他们失望了。我不是不愿说,而确实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应约谈论人生始终是一件使我狼狈的事。  相似文献   

9.
朱大路先生的长篇小说《上海爷叔》问世已近一年了。年过知命的大路待人和蔼,脸上常挂着浅浅的笑容。他在《文汇报》笔会部编杂文多年,可他不写杂文,他写散文、写传奇、写小说,而且所写作品总以笑为主旨。他的第一个长篇写带泪的笑,第二个长篇写无奈的笑,这部《上海爷叔》又写什么笑呢?如果我的直觉不错,我猜这回他是写了惨淡的笑。欧阳修《秋声赋》云,“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大路塑造的小说主人公、费姓上海爷叔,恰在一汪秋色中,在抗战胜利的吹呼声中,重返上海滩,展开其色彩斑斓的传奇人生的。老爷叔本为常州人,年轻时就到上海学生意,成了阿拉上海人,而今年过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特工,有谁愿意逃离自己的祖国亡命天涯,更何况还有可能背上背叛祖国的罪名。但残酷的现实有时不允许这些特工们有更多的考虑,在艰难时刻,有时他们别无选择,只有暂时逃离这个是非之地,真的成为“背叛”祖国的罪人。  相似文献   

11.
饱蘸真诚写人生罗小文机舱内乘客们抑制不住喜悦,兴奋地交谈着──他们是参加博茨瓦那世界博览会的江西代表团成员。他们中有一个看去却很平静。这是个五十开外的汉子,眼睛明亮有神。他是农工党党员,江西柴油机厂总工程师、外经厂长、政协东湖区兼职副主席项子澄。他已...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有许多第一次。没有想到,历经沧桑、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却要重新学习写通讯。  相似文献   

13.
我没有稿子,准备了一点素材,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引证。一篇没有稿子的报告,人们不会求全责备,说错了,大家批评就是了。今天我是来跟大家谈心的。我一直要求自己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讲,可能还要求你们用心创作,用心演出。许多老的文学艺术家,是我的前辈,应该说我是读着他们的作品长大的。许多比我年轻的文学艺术家,看到他们的成长,我心里又感到非常高兴。在座的许多文学艺术家,你们的许多作品我读过,有些人认识,有些人未曾谋面,有些人还通过信。但是,你们不一定很了解我对文学家、艺术家的感情。记得那年冰心老人去世的时候,我在夜里赶到了北京医院,向老人作最后的告别,她的女儿拿出一个笔记本让我签个名。我非常尊敬老人的为人,喜爱她的作品。她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爱心、有感情的人。2003年,我到上海看望巴金先生的时候,他已经不太清醒了。我过去读过他的不少作品,那本《随想录》出版后,我读了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到那是一部写真话的著作。吴祖光先生病重期间,把新凤霞先生画的一幅牡丹送给我。我不懂得画,但也觉得好,  相似文献   

14.
郑海  孙瑞 《今日民族》2001,(10):21-27
曾经几次到过中甸,多数被辟为旅游景点的地方我都跑过了,但始终没有正经写过什么东西。心有所依手上却不敢动,毕竟没有认认真真去过一个藏民居住的村庄,对藏族村民的真实生活几乎没有面对面地观察和聆听。不久前,终于有了一个进藏民村庄做调查的机会。连续几天,我都和同事在那村子里转悠、走访,尽量与男女老少们交流,在本子上记录下种种数字,看他们如何早起晚归,如何种地放牧,如何收获,看他们如何串门子,如何在火塘边打酥油茶待客,如何在经堂里念经,听他们清亮如泉的笑声,当然,也力图感受他们在内心里正如何来面对变化纷呈…  相似文献   

15.
《同舟共进》2010年6月号上,有一篇短文,是北京陈锋写的《留心朱永嘉们》。我非常感谢这位作者,替大家讲出了几句心里活。我早就为陈锋所说的上海“朱永嘉们”近几年发表的文章感到十分可怕了,似乎一切又要翻回去似的:“文革”前、“文革”后,一切极左的胡行都是对的,他们似乎十分希望“盛大的节日”能够重新回来似的。  相似文献   

16.
常常写一些东西,也因此认识了一些常常写东西的人,也就常常读人家的东西。久而久之,但凡看什么文字,都要先看看文章的作者。不想,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有些作品实在是看不下去的。某人的类似的作品一多,那结果就是导致了我对他全部的作品的反感,只要看到他的名字就决定不再看他的作品。我说,他的名字在我的心目中臭了。 近来,有关出版社侵犯作者名誉权而被作者诉诸法律的报道屡见不鲜,我在内心里大声叫好:这些作者自然明白他们和出版社的关系。宁可断了自己  相似文献   

17.
人贵有警觉     
八十年代中期,是我文学创作的高峰期。那时候我刚得过一次全国文学奖,媒体炒作得很厉害,紧接着很多杂志纷纷约稿,加上其时精力充沛,一天到晚就埋在稿纸堆里了,无尽的稿约和持久的兴奋支撑着我可以在两三个月内写出一部长篇,一个星期完成一部中篇,两三天可以做好一个短篇。因一个名字突然引人注目,每年可以接到八至十家出版社和杂志的笔会邀请,因稿债如山,我只能择其一二,其余时间就全将自己关在书房斗室里了,看着一篇篇作品寄出去,很快又一篇篇登出来,播有所收,收有大获,于是更加精神焕发,写志昂扬。1985年,我参加一…  相似文献   

18.
《党史博览》2012年第1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刘少奇“文革”中两次公开“答辩”》,该文有不少史实不准确或不对。该文作者窦应泰先生写了十几部传记作品和小说,还有许多文章,是一位多产作家;他送我好几本书,  相似文献   

19.
陈鹏  吴栋 《现代领导》2006,(8):20-21
下村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所盼所想。下村时不要由村干部陪着,要一家一家走;到农民家里,要有详细记录,要有农户的签名。吃饭付饭钱,与农民同吃同住,看看农民过的是什么生活。每周至少住在农民家里一天,要记好一份工作日记,提交一份调研报告,写好一份心得。 ——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书记李毓毅  相似文献   

20.
云溪子 《小康》2023,(1):76-77
<正>对于“知足”与“不知足”的是非,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有区别地辩证分析。中国名刹,浙江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们多认为佛家是“出世”的,我以为这副对联倒很入世。在我看来,对联讲的是对待人生和世事的应有态度,告诉众生,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遇事有一半称心如意就应该满足了。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这虽然是佛家的说法,却也是经验之谈。根据自己的类似体会,我曾经写过“知足常乐”之类的小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