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京燕 《当代亚太》2001,(10):52-59
随着中美、中欧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入世"的步伐加快.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对中国环保产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在介绍国际环保产业的发展特点这一大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入世"对环保产业的挑战,并提出了中国应为此而采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中日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中国经济崛起而日本经济低迷,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提高,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明显下降。中日贸易发展对中日两国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90年代至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几经起伏,造成这一势态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国和东道国两个方面.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新一轮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兴起,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其加以利用,在当前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的转轨是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转轨而进行的,经历了从直接的外贸自由化到有管理的对外贸易体制的转变,转变过程中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转轨的绩效是本文关注的要点.本文通过选取总体指标、外资部分、进口部分和出口部分等四大类指标数据,通过指标体系的设立,得出时间序列的绩效指数,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定性分析,从而对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转轨以来的绩效做一个纵向评价.并对俄罗斯外贸发展的影响因素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贸易引力模型对哈萨克斯坦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经济规模、距离、铁路运输是影响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目前对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潜力已较小,需开发新的增长点来带动中哈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加祥 《美国研究》2022,(5):117-132+7-8
现代国际贸易体制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上的。从起初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到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在引领多边贸易体制构建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频频退出一些国际组织,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贸易组织不同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包括争端解决机构做出的裁决在内,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其成员具有强制约束力。世贸组织成员任何涉及多边贸易体制和其他成员利益的举动都可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美国对其他成员采取贸易制裁措施摆脱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因此,从多边贸易体制视角研究美国贸易政策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而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也为观察多边贸易体制的走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外贸易是俄罗斯获取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渠道。转型以来,俄罗斯对外贸易经历了多次调整,在实践和决策层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沿革及对外贸易实践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把握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俄罗斯经济发展和确定对俄贸易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流年思绪     
1997年以来 ,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颇大的变化。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扩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 ,发生了新情况 ,出现了新问题 ,作者对这些情况和问题进行思考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卢布汇率安排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波动与汇率制度安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评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困境和概述俄罗斯汇率制度演变的基础上,从汇率与通货膨胀、汇率与对外贸易、汇率与资本流入、汇率与外债规模结构变动等方面分析了汇率制度安排及汇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并简要总结了俄罗斯的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印度的反倾销摩擦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贸组织(WTO)成立以来,印度不仅是全球对国外进口产品使用反倾销手段最多的国家,也是本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WTO成立以来印度的反倾销摩擦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本文从WTO成立以来印度对国外进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和印度出口产品遭受的国外反倾销两大方面,对印度反倾销摩擦作了实证分析,进而探讨了这一时期印度反倾销摩擦的特点及其成因,并相应提出对中国的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