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璠 《小康》2012,(7):74-75
在"16城市居民安全感"排行中,武汉位列第二。但在交通安全问题上,武汉却在16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要让武汉的一些"担心"转为更多的"安心",交通"短板"亟须补齐最近三年《小康》杂志发布的"平安城市榜"上,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呈现出了"蹿升"态势。2010年,在"12城市居民安全感"排行中,武汉排在最末位;2011年,在"15城市居民安全感"排行中,武汉居第五位;今年,在"16城市居民安全感"排行中,武汉上升到第二位,仅排在"三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7,(11)
<正>本刊讯11月25日至26日,2017年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在孝感市举行。来自武汉城市圈9个成员市及3个观察员市县的政协主席相聚孝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共迎长江时代,推进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为主题建言献策。省政协副主席许克振出席论坛并讲话。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共建共享、协同发展,与会代表提出了"协同提升武汉城市  相似文献   

3.
香港与武汉:老年福利服务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北海 《学习与实践》2007,(12):131-139
通过对香港与武汉老年福利服务模式的比较,论文指出,两地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均考虑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服务需要,但香港的服务内容更为系统,武汉的老有所学服务更为发达;香港已经形成政府-社会-商界的三方合作机制,武汉则因"第三部门"还很弱小而尚处于改革阶段;香港老年福利服务覆盖率高,具有"普遍主义"的特征,武汉则呈现"两极化"倾向;香港老年福利服务经费以政府资助和收费收入为主,武汉则是以有偿服务补无偿服务;较之武汉而言,香港老年福利服务队伍具有专业化、高志愿性等特征。论文认为,武汉乃至内地要在完善机构养老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老年社区支援服务体系,其福利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同时防止福利机构过度依赖政府和福利服务"市场化有余,福利性不足"两种极端倾向,并通过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福利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一曙 《世纪行》2010,(7):38-38
<正>武汉解放前夕,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在逃离之时,除对武汉重点工程进行破坏外,还在"临时救济委员会"上大肆吹嘘。恼起老同盟会员、国民党元老、武汉贤达张难先气愤满胸,当面拍案怒斥,白崇禧不敢发作,只得忍忿离开会场,央央而去。  相似文献   

5.
正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在武汉期间,总书记考察了医院、走访了社区,主持召开电视电话会,发表重要讲话,给前方将士、给武汉人民、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进一步指明方向。"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白衣战士是"最大的功臣"在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中,总书记一再强调,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湖北和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和  相似文献   

6.
崔永辉 《政策》2013,(10):45-4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指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黄冈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单位。自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我市高举建设"四个大别山"旗帜,坚持开放先导、创新驱动、试验跨越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推动了黄冈科学跨越发展。"两  相似文献   

7.
仲志余 《世纪行》2010,(2):22-22
<正>(一)尽快制定出台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二)处理好"一个中心"与"一串珍珠"的关系1、继续增强武汉区域城市龙头带动功能。武汉是整个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国沿长江经济带的一类节点城市。就湖北省而言,武汉似乎  相似文献   

8.
毛磊 《世纪行》2015,(4):40-42
<正>"武汉抗战"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长期以来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在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时刻,还"武汉抗战"应有的历史地位就成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武汉抗战"是八年抗战中相对独立的阶段"武汉抗战",既不是指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局部区域性抗战,也不仅仅局限于军事范畴的武汉会战,而是涵盖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至1938年底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城市的形象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层不变。"十三五"时期,国家顶层设计连续赋能武汉,武汉城市形象再塑工程具有新的内涵与意义。重大时代背景的转折和战略重点的转变让武汉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对武汉城市形象精准的再定位、对武汉城市精神深入的再阐发、对武汉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持续的再跟进、对武汉长江文化品牌强劲的再创建,让武汉在"十三五"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敢为人先、赢得主动,创建城市形象塑造的"武汉style"。  相似文献   

10.
《湖北政报》2009,(19):23-26
<正>鄂政发[2009]3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紧紧把握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把湖北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11.
"武汉,曾是我国的大工业基地,大武汉历史辉煌。去年,武汉GDP超过6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700亿元,进入了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第一方阵。武汉的发展可以说形、神、质三者兼备。‘形’就是城市面貌变化大,功能日益完善,发展成就看得见、摸得着;‘神’就是发展气场强、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质’就是发展质量优、综合竞争力强。"1月12日下午,在省十一届人  相似文献   

12.
武汉是"百湖之市"、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水域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长江、汉江在汉交汇,"得水独厚"是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 武汉做好"水文章"有着丰富的题材,但从总体情况看,应重点解决好两大问题,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武汉水资源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通过科学合理地综合开发,尽快把这种自然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二要充分保护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惠及子孙后代,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湖北政报》2009,(8):38-46
<正>鄂政办发[2009]3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2009年是全面启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第一年,也是决定改革试验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一年。根据《武汉城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外地的朋友到武汉来,我习惯性地问他们对武汉的感觉如何。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武汉太大了!"武汉确实太大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就以"大"闻名,当时有所谓"保卫大武汉"的口号,而没有保卫"大南京"、"大长沙"之说。今天,虽然武汉的交通便利,但我每次从武昌虎泉坐公汽过汉口看望老母时.单程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13,(3):81-8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理应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美丽武汉。在武汉,有这样一首民歌:"沉湖水乡三来地,湖通大江鱼自游。地有藕根芽自发,水落草起雁鸭归。"这正是武汉市唯一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黄冈与武汉城市圈对接的若干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汉城市圈中,黄冈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与武汉处于交融状态,成为城市圈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纽带"和"桥梁"。为此,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过程中,黄冈应以教育品牌为切入点,以教育资源在武汉城市圈内的流动带动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流动,从而促进黄冈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湖北政报》2009,(19):30-32
<正>鄂政发[2009]41号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积极支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现就推进武汉城市圈土地管理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0,(16)
正众多"九省通衢"中,近代以来,武汉成为最名副其实的一个。武汉前身之一的汉口,在明代就开始奠定商业地位,并成为南北交通要冲。"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九省通衢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某地在交通上的重要。搜索引擎中,几乎所有条目都指向了湖北和它的省会。九省通衢,是武汉的代名词之一。其实"九省"不是九个省,"九省通衢"也并非特指武汉。通衢,也叫通渠。通,沟通、交通;衢,道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把创新与超越作为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主题。创新超越是美国硅谷的基本理念,学习硅谷经验,抢抓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创新,是武汉发展腾飞唯一选择。针对武汉产业的现实状况,武汉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创新路径主要有四:其一,加速完善区域产业链;其二,努力打造全新的人文环境;其三,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技术创新链;其四,打造"武汉·中国绿谷"。  相似文献   

20.
<正>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中国的政治中心由武汉转移到重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简称"解委会")负责人章伯钧、彭泽湘等和一批干部先后从武汉撤到重庆,在李子坝半山新村3号设立了中央联络点,设组织部、宣传部、联络部。半山新村为抗战时期新建的三栋小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