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和平发展"已从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转变为中国国家崛起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根本战略及外交战略、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及中国的世界理想和主张.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即中国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和多极、多样的世界,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而不同"的世界;中国崛起和发展模式是"合作、和谐"的非传统模式;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特点则是多边外交和发展外交.中国和平发展当然也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台湾问题和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2.
和平发展观具有多重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意义。经过3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和平发展观已成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发展观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自身建设和在国内外的有效性等挑战,因而需要在总体整合、理论更新、重视文化和制度保障元素等方面加以发展。在日益完善的和平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将在今后30年中对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和平发展观具有多重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意义。经过3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和平发展观已成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发展观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自身建设和在国内外的有效性等挑战,因而需要在总体整合、理论更新、重视文化和制度保障元素等方面加以发展。在日益完善的和平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将在今后30年中对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构建和谐世界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需要从时代角度和战略高度统筹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开展公共外交、优化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带来新的机遇和使命。梳理两年多来的相关国际舆论可以发现,"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仍面临诸多挑战,外界对于"中国梦"的实现主体、基本内涵和发展前景等存在矛盾认知。这赋予中国公共外交新的时代使命,即向世界说明,"中国梦"不是威胁,而是惠及各方的发展机遇。为此,需立足中国站位,掌握全球视野,完善公共外交模式,丰富和创新公共外交的战略内涵。同时,需冷静看待和处理一些战略和文化方面的挑战,以完善"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为契机,营造对华客观、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从而化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遇到的软实力困境。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与任务,中国政府确定了新时期的和平发展战略。睦邻外交政策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在周边外交中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了周边地区在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新时期中国睦邻外交政策与实践,并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锐 《东北亚论坛》2021,30(6):19-23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叠加,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新旧世界秩序交替和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影响,面临诸多威胁与挑战.其中,既有现实紧迫的问题,也有中长期的课题,需要从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立场出发加强加深认识并做出应对,增进和确保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和实现中国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徐坚 《国际问题研究》2007,(2):15-19,31
近一年来,国际形势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但新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环境对中国仍然总体有利,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上升,中国在国际上所面临的责任、压力和挑战也与日俱增.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庄严承诺,也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和速度,推动着中国迅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面临着一次特殊的大机遇和大挑战.新机遇意味着新环境,新角色意味着新担当.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环境总体得到优化,将迎来更快的上升期.就国际政治安全环境而言,危机开始使世界回归新现实的本质要求,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开始变革,这与和平发展要求相一致.但是,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也使国际战略环境步入不稳定期,西方对华加紧实施"两面下注"的战略,外部世界对中国迅猛崛起有疑虑、恐慌、排斥的复杂心态和"过激反应",尤其是国家安全挑战之多、影响之大、内外联动之紧密、周边地缘战略环境之恶化,为近年来所罕见.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中国的经济成功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可,在危机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被各国寄予厚望,国际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同时,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而危机引发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是对中国的最大威胁.就国际舆论环境而言,总体上对中国是不利的.国际涉华舆论主要被西方主流媒体所垄断,它们涉华报道的框架和议题至今未发生根本变化,而我们的正面引导力和影响力不足,缺乏足够有效的中外交流沟通,从而形成国际涉华舆论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和巨大张力.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我们要善于从挑战中捕捉和运用特殊机遇,推行外交新政,实施新的外交布局,真正做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以便为未来争取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但中国外交话语的"短板"问题也日益突出。外交话语是体现国家文化传承、意识形态、重大利益、战略方向和政策举措等官方基本立场的表述,而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独立自主外交时,更需在大国外交的丰富实践基础上,厚植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基础,加强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以有效应对相关挑战,实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性提升,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