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未来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的论为方法论基础,建构主义学者亚历山大·温特认为未来世界国家必然会出现。微观层次上,世界国家的形成由个体和群体为争取其主体性获得承认的斗争所驱动。宏观层次上,这种斗争被无政府逻辑导向世界国家,因为无政府逻辑会使军事技术和战争的破坏性日益增强。受建构主义的启示,中国学者完全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与概念重构世界国家形成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国际规范扩散研究是当前建构主义国际规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国际体系和国家两个层次.本文重点梳理了建构主义关于国际规范扩散的相关研究,综合理性选择和社会建构两个视角,概括了国际规范扩散的主导机制,从国际规范本身的性质、国际规范与国家原有观念的一致或冲突以及规范扩散中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国际规范扩散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23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博鳌亚洲年会上作了"为中国和平崛起而实现的共赢方针"的主旨演讲①,这暗示着我们的一些邻国开始正视并参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中国及其所带动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崛起将必然给现有的国际体系带来深刻变革.②在主流国际体系变迁理论中,无论是肯尼思·华尔兹的"权力分配论",还是吉尔平的"权力转换理论",抑或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都是聚焦在如何通过霸权战争等非和平方式完成国际体系的变迁.如果只把这些理论作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而加以否认,不跳出其分析框架来重塑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的途径,那么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构建中就存在着不足与缺陷.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理论更适于为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导致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义的政治学既包括传统政治学,也包括现代政治学,而狭义的政治学只指传统政治学.传统政治学与现代政治学既在时间上有先后衔接的现象,但又不是简单的相互更替,它们在现当代是共同并存的.现代政治学或曰政治科学是指试图用科学主义的方法(特别是行为主义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使政治学研究与现实政治之价值取向相对分离,而更趋学术化、独立性的研究方法或学科.而传统政治学或曰政治学是指沿用旧的研究方法(前科学主义、前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使政治学研究更具有现实政治功能(或批评检讨功能,或认同完善功能等)的研究方法或学科.鉴于此,当代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新的"政治学"概念,即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国际政治的发展演变离不开个体的活动参与。无论是身居国家权力阶层,处于决策者位置的政治家、领导人,还是超国家的社会精英或普通民众,均属于重要的国际政治资源,对于国际关系均有重要影响。本文试从国际政治资源理论出发,讨论不同阶层的个人对于国际政治的作用和表现,然后讨论如何开发利用国际政治资源中的个体资源  相似文献   

6.
邢继盛 《外交评论》2002,46(2):91-96
建构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界新兴的理论流派。它强调国际体系的观念结构 ,认为文化建构权力。国际体系的观念结构和能动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观念结构建构能动者的身份 ,能动者的互动导致观念结构的形成。观念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能动者的互动可以改变国际体系的观念结构。无政府状态正是这样一种观念结构 ,它可以与三种不同的文化相兼容 :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尽管建构主义存在一些缺陷 ,但是它增进了人们对国家关系的认识和了解 ,扩展了国际关系的视野 ,应当引起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际政治学经历了由“单枝”到“大树”的发展历程,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行为主义、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等连绵不断,其中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构成了当代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主流理论,而建构主义则不仅是对后冷战时代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传统国际政治学的一种深层次反思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其新颖而独特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推崇。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重视创设真实的情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其评价机制是过程评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启发、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文章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杨德超 《工会论坛》2007,13(1):146-147
欧洲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最高程度的地区一体化,其理论发展经历了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府间主义、多层治理理论到今天的建构主义的解释。欧洲一体化已经从经济领域发展到了政治领域,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依靠建立一种欧洲认同,而欧洲认同的建立传统理论很难做出解释,在这样的情况下建构主义应运而生,为解释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中国视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引进介绍和借鉴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也必须有中国的角度和中国的视野,只有两个方面的结合,才能做好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和中国外交的研究。在国际关系历史的研究方面,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的思想与实践;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面,有必要挖掘中国思想家们这一方面的内容;在当代中国的外交实践中,许多问题也有必要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的视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哲学视角下的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哲学的主题是人,而人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哲学强调世界观、价值观,而建构主义有着鲜明的和平、友谊等价值取向;建构主义理论以之得名的"建构",更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问题研究小组是1939年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为中共七大准备指导文件而成立的临时机构,中共党的领导人任弼时,高级干部林彪、毛泽民等参加其中.有关这个小组的史料,反映了任弼时、林彪和毛泽民坚持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正确分析中国抗战形势、阐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讨论当前坚持国共合作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的信息.该小组的活动,反映出共产国际高级干部在中国统一战线问题上过分偏向蒋介石和国民党,忽视中共独立性的倾向.他们的不正确主张,最后并未形成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主流国际政治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在思潮方面主要有“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第三条道路”、“主权理论”;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治理理论”、“国际社会理论”、“国际机制论”、“多边主义”、“现实主义”、“世界秩序新论”;在政策方面主要有“人权外交”、“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这些不同方面揭示了各自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预示着未来国际政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中弱者的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韶彬 《外交评论》2007,2(3):87-96
综合实力处于弱势的国家,在具体问题领域并不必然处于同等的弱势,甚至处于优势。这种情况何以发生?本文在评述和借鉴既有的主要的权力分类基础上,基于国际权力来源的不同,提出一种关于国际政治中弱者权力的分析框架,认为自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派生性权力构成了弱者在具体问题领域权力的要素。具体问题领域权力的对比比总体权力对比,能够更好解释该问题领域国际政治的进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国际社会中,政治与经济更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交互作用日渐加深,“国际政治经济化”和“国际经济政治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许多复杂的国际安全与政治问题如果能置于经济的视角下,就可以看得更深、更远。在国际问题研究中,国际安全与政治方面的问题往往占较大的比重,而且,此类问题往往比较敏感隐蔽,如果我们仅就事论事,单从国际政治与国际安全的角度去分析,而没有充分地挖潜和展开,往往比较容易流于表面和肤浅,不能真正揭示问题背后的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只要存在国际社会,就必定出现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间的互动。而冷战后的互动,其广度、深度、频度均为前所未见。各国学界当重视开展对此课题的研究,以促进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走向良性互动。本文将冷战后国际政治与中国政治间的互动划分为两大方面围绕总体问题展开的互动与围绕具体问题展开的互动,并分别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与阐述。在此基础上,概括与分析了“互动”的五项特点。本文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分权”、“人权”、“主权”是当前也可能是未来一个长时期中,引发“互动”的三个焦点(热点)。各国如若能正确认识与处置这些焦点(热点),就能处置好世界民主潮流与各国民主制度、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权的绝对性与有限性的关系,那就有利于促进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走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年末印尼大海啸之后,各国表现出的人道主义关爱倍受瞩目,但对各国人道主义的意图或目的却众说纷纭。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道主义所面对的对象、作用和范围在不断扩大,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除了理性批判和社会批判,哈贝马斯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即政治批判。哈贝马斯逐步形成了以政治批判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概念———话语政治,并努力地把话语伦理全面应用到国际政治领域,力图阐明一种话语型的新的世界秩序。哈贝马斯的国际政治观也存在西方中心论、逻辑上欠严密等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