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一是由于社会环境中存在的消极因素被他吸收并转化为心理中的不良成分;二是性格中的过分自尊与自卑是他犯罪心理形成的“发生器”;三被朋友抛弃,丧失精神依托,是马加爵犯罪心理恶化的“导火绳”。马加爵凶残的犯罪行为,是其犯罪心理巨大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尖子生"弑亲案件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两例案件分析了该类学生的人格特点和犯罪心理成因,尝试从犯罪心理发展过程的角度,找到预防悲剧再次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及其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犯罪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青少年犯罪的状况,很大程度上预示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犯罪的发展趋势。因此,青少年犯罪预防,具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青少年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加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的措施与建议,冀全社会对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工作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郭军伟  蔺云亮 《法制博览》2023,(22):106-108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等现象,在犯罪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是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够反映其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现象的征兆。对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分析需要依托于物质痕迹的基础,更离不开传统的侦查模式为其指导。犯罪心理痕迹存在的载体主要有:犯罪现场的状态、被害人的人身、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等。准确应用犯罪心理痕迹对案件进行分析,可以为确定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串并案件、判断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和目的以及分析出嫌疑人的身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子龙 《法制博览》2015,(8):131-132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即是交叉学科,又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项侦查技术。本文主要从犯罪心理及其测试技术在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做简要概述,以求大体展现现阶段我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在拓展了青少年视野,促进青少年个人素质提高方面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计算机网络也对青少年的人格缺陷、犯罪意识以及罪过等犯罪心理的各个因素的生成等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在现代社会对犯罪进行打击的过程中,犯罪防控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而确保犯罪防控能够取得实际效果,并且发挥出作用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则是在进行犯罪防控过程中,能够准确对犯罪对象进行认识和辨别。因此若想提高犯罪防控效率,就需要针对于犯罪人来进行心理研究以及识别。需要从社会角度上对其心理危机进行化解,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犯罪防控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基于犯罪防控视角来对犯罪心理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犯罪防控视角的犯罪心理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犯罪防控取决于对防控对象的准确认识和辨别。对于犯罪人及犯罪心理的研究和识别可为犯罪防控提供具体的策略。具有人格危险性的犯罪人因其重复犯罪,故应该成为重点防控对象,可通过司法手段进行防控。而具有危险心结的人往往会发生令人意外或突然的严重犯罪,刑事司法手段对这类人的防控明显无力,只有从社会角度化解这类人的心理危机才是有效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弑师行为的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冲突是诱发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师生间的特殊关系客观上会制造一些人际冲突。当伴随着挫折、愤怒与不良归因等背景时,当暴力被作为冲突解决的方式被提取时,如果缺乏自制、感恩、良知与理性等犯罪免疫因素,轼师行为将可能变为现实。重构学生认知世界,消解人际冲突都可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让学生习得合适的处理人际冲突的技巧对于防范此类事件是最具直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这一命题的正确并不能否认人同时也具有生物属性这一事实。因而人天生就具有攻击性、破坏性、追求快乐欲望这一本能。于是有学者提出“人性本恶”这一观点。如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认为“人生就性恶,有好利、疾恶、悦声色之心,使人变好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痕迹具有个性、无意识性、定势性及可知性等特征,运用心理痕迹特征可分析判断案件性质、作案动机、犯罪行为习惯及职业特点等,为侦破案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犯罪人数也激增,女性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比例,接近本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女性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例。据统计,在50、60年代,女性犯罪占刑事犯罪成员的比例大约为1—3%;70年代占5%左右;80年代上升到8%;90年代初过到10%以上;现在则上升到12%。在云南,女性毒品犯罪则占全省在押毒品犯罪的16.8%。①因此,加强对我国女性犯罪的科学研究,采取适当的社会对策,减少和预防女性犯罪,对于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有意义。过去,女性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多,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还影响了高校声誉,为了消除大学生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同时加强校园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犯罪起到有效监督和预防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犯罪现状以及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应对大学生犯罪的方法,从建立应对大学生犯罪防御机制、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加强对学生心理引导作用几方面进行预防,有效减少大学生犯罪机会,为学生构建健康安全的校园。  相似文献   

15.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又称测谎技术,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神经学、内分泌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技术。该技术在诉讼中的应用,是目前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通过探究,笔者认为该技术结论是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笔者认为目前犯罪心理测试结论作为一种科学证据可以视之为鉴定意见,而在实务上将其定位为辅助验证其他证据真伪的补强证据,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互联网上的色情信息、暴力信息以及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对青少年形成性犯罪心理、暴力犯罪心理和诈骗犯罪心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以期对解决这一现实严重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贪利型犯罪已经成为危害公私财产安全,危及社会稳定的首要犯罪类型。因此,我国通过出台相应司法解释,加大对该类案件的查处力度等多方面打压贪利型犯罪的高发势头。但是,贪利型犯罪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本文将从犯罪心理特征分析贪利型犯罪的成因与共性,希望为剖析与预防贪利型犯罪与心理矫正的提供一些见解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司法精神病鉴定问题始终是法律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其启动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刑事诉讼结果。由于精神病鉴定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不仅涉及到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也涉及到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等。因此,加强司法精神病鉴定与犯罪心理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以陕西省某起特大杀人案为实例,就司法精神病与犯罪心理基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有效探寻司法精神病鉴定出路,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敬 《法制博览》2022,(21):159-161
自危险驾驶罪跃居我国刑事案件的榜首以来,很多学者对本罪的入罪规格、司法适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从犯罪人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醉驾型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并对醉酒驾驶这种具有潜在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提出防控对策,以此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个新世纪的演出又开始了,充满了兴奋和恐惧,美国主导着许多猜想。对目前美国的世界地位,美国自誉为世界领袖,中性则是唯一超级大国,另一端是霸权主义。美国因其实力无可争议地拥有战略先手。那么,美国这个主演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这不仅决定美利坚这一大国的兴衰,对世界政治否与泰和经济衰与荣,将产生关键性影响,不可不慎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