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看了2016年10月22日《人民代表报》刊发的《县级人大设立专委会渐成"标配"》一文,笔者感触颇多,不免也说上两句。其实,早在2015年5月,中央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就为县级人大内部设置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意见指出,县乡人大建设中存在"机构和工作力量难以适应需要"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件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关于"加强县级人大组织建设"要求:根据需要,县级人大可以设立法制、财经等专门委员会,以便开展和督导工作。按照意见要求,安徽省颍上县委高度重视,根据县人大  相似文献   

2.
在葫芦岛市龙港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5年里,我先后撰写和发表了有关人大工作的消息、通讯等体裁的文章100多篇。其中有30多篇发表在《中国人大》、《人民代表报》、《辽宁人大建设》和《辽宁人大信息》等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人大有关评比中获奖。通过实践我感到,人大工作是出新闻的“富矿”,从中能写出大量好新闻来。从事人大宣传工作的人员,要从小事做起,积累素材,不断锻炼表达力,提高分析力,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能在人大宣传工作这个舞台上取得成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乡镇人大工作随着我国人民代表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的健全,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于促进当地政府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法规在当地农村的贯彻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各地的乡镇人大工作发展情况也不平衡,与宪法、法律和《云南省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条例》赋予的各项职权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缪士鼎 《人大研究》2006,(10):41-42
《中国新闻周刊》载文《人大扩大权力有利于推动政府法治》(下称《权文》)说,广东、浙江地方人大扩大权力有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文章在人大制度、人大职权等国家政权的根本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很值得研究和澄清,否则将带来误解、误导等消极后果。《人民代表报》刊文指出:《权文》中国家政体观点是不正确的。笔者尚感言犹未尽,就几个主要观点分别一陈管见。一、我国的政体不是“议行合一”,是“议”决“行”为。《权文》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大体上可以说是‘议行合一’。”这是不正确的。所谓政体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即…  相似文献   

5.
选举任免权是人大的“四权”之一,而选举表决时如何用语是经常碰到的问题。一些地方人大特别是县、乡两级人大,在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常常用“同意、不同意”这样的用语来进行表决,而把法律规定的“赞成、反对”这样的专门用语放在一起。笔者认为,这样的表决用语很不规范,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6.
在往年的人大好新闻评选中,都会有一些本来不错的作品因为程序性、常识性错误造成了“硬伤”,结果与奖项失之交臂;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涉及人大方面的低级错误更是屡见不鲜。为此,我们专门开辟了《规范用语》栏目,以给大家提个醒。人大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涉及人大的宣传报道首先要按规则办事,来不得半点马虎。  相似文献   

7.
姬清涛 《人大建设》2007,(12):40-41
随着《监督法》的实施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如何规范和完善乡镇人大监督工作成为群众普遍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适应《监督法》实施后乡镇人大工作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各乡镇积极开展了学习培训活动。然而,当前一些乡镇人大日常工作中存在“三个错位”的问题亟待纠正。  相似文献   

8.
选举任免权是人大的“四权”之一,因此,选举表决用语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经常碰到的。一些地方人大特别是县、乡两级人大,在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常常用“同意””不同意”这样的用语来进行表决,还赫然印在表决票上,而把法律规定的“赞成““反对”这样的专门用语放在一边。笔者认为,这样的表决用语很不规范,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县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近10个年头.每当翻阅报刊杂志、收看电视或浏览网页时,对涉及到人大工作方面的新闻情有独钟,总要认真地阅读收看。读得多了,看得多了,难免会发现一些不规范用语。这些不规范用语,容易给读者及社会造成误导,应予以规避。  相似文献   

10.
据《人民代表报》5月11日报道,“五一”前夕,湖南省溆浦县油洋乡的29位“糊涂代表”在乡人大会议上投出了“糊涂票”,选举该乡一位不是人大代表的副乡长担任乡人大主席职务。读罢此新闻,不禁使人在感到可笑之余发问,人大代表的自身素质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1.
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接程序集体行使职权的特点.要求其工作必须规范.用语必须准确,以保证人大工作的严肃性。笔者认为,以下概念性问题应注意区别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更正     
王崇荣 《人民政坛》2006,(12):42-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是一部规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规范监督行为的法律。在这部法律颁布前,地方各级人大对开展监督工作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些富有实效的规范性做法,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起到一定作用。但对照《监督法》,地方人大开展监督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工作思路、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有的不符合《监督法》的规范。地方各级人大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如何贯彻《监督法》所提倡的监督工作原则、规范?笔者认为要搞好三个对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很多部门实行“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也有如海关、金融、外汇、税务、工商、电信、邮政、电力等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部门实行垂直领导。这些部门具有非行政区划性、垂直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为此 ,地方人大能否监督“条管”部门 ,便成了热门话题之一。肯定者说 ,监督“条管”部门是地方人大的法定职责 ;否定者说 ,地方人大监督“条管”部门无法可依、无权可为、无责可究 (主要观点见之 2 0 0 4年 3月 2 0日《人民代表报》 :《地方人大不应监督中央和省级直管部门》 ;2 0 0 3年第 1期《人大研究》 :《试论地方…  相似文献   

14.
胡海林 《人大建设》2004,(10):47-48
沈阳今报4月26日刊登了一篇以《辽宁地方人大首次出示“红牌”撤销法院判决》为题的文章,报道地方人大行使特定问题调查权对法院审判工作进行监督。笔者认为,该文标题似有不妥,有人大干扰司法权之嫌:从文章内容来说,也存在地方人大越权的情况。人大应如何正确行使特定问题调查权?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5.
郑湘 《人大建设》2007,(1):46-47
《监督法》出台以后,对地方各级人大曾广泛开展的述职评议和个案监督工作究竟该继续与否,以及如何继续,确实存在很大的争议,值得大家探讨。但是,《人民代表报》所载臧必飞《〈监督法〉叫停述职评议》(下称臧文)一文中关于“叫停述职评议”的提法,却走了一个极端。如不加以澄清,很容易带来思想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6日,中国人大新闻网发表了《南昌市人大在安义县调研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该文作者缺少人大基本知识,把人大工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混淆了,如“日前,南昌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魏文斌,副主任姜宗祥、邓卫东、市国土局副局长陈献忠等一行8人”。经笔者求证,魏文斌应为南昌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宗祥、邓卫东为副主任委员,不是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因此,对人大用语一定要严谨、规范。  相似文献   

17.
据《人民代表报》6月24日报道,从今年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建立“代表建议解决率报告制度”——人大代表常提出的议案和书面意见到底解决了没有.有多大比例得到实际解决,将在年底一见分晓。笔者认为.这是人大监督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落实的一项好举措,值得推广和效仿。  相似文献   

18.
杨延生  赵鹏 《人大建设》2008,(10):42-43
近日,在某省级电视台的报道中,主持人多次把人大常委会会议说成人大会议,把人大常委会委员说成人大常委,这是不应该的。类似的情况在一些社会报刊上,甚至在人大常委会的刊物及文件上也经常看到。这说明,现在有许多文字工作者甚至一些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不甚了解,对人大工作中的一些术语、概念不清楚。为保证人大工作的严肃性,应要求用语规范、准确。现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辽宁人大》2008,(5):28-28
在人大新闻宣传和党政机关的文件中,经常出现一些因为人大用语不规范,导致程序化、常识性错误,给文稿造成了“硬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2月23日下午,出席湖北省宜昌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的近400名人大代表,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就宜昌万达广场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园区和工地进行了集中视察,让代表们切身感受了宜昌城市的发展气魄、感受到了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的魅力、体验了一把政府工作报告的内涵(2010年2月27日《人民代表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