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中的信用卡应该是指真实有效的信用卡,不仅不包括伪造的或已经作废的信用卡,甚至不包括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使用则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冒用行为,既可以包括在特约商户处消费或者到金融机构网点提现,也可以包括某种意义上的转账,且不以行为人本人使用为限,还包括教唆、帮助甚至容忍他人使用。秘密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后复制并使用行为的性质,应属伪造并使用信用卡而非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使用取款机内他人未取走信用卡以及特约商户营业员盗划他人信用卡,均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包括刑事危害性与社会危害性两个方面,但书是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规范表达,并与分则犯罪构成之间存在补充关系。《刑法修正案(八)》增列入户盗窃是为了加大盗窃罪打击力度,更好地维护公众住宅和财产安全。有鉴于此,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应适当放宽入户盗窃中户的范围。入户盗窃入罪与数额无关,其积极构成要件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入户盗窃,消极构成要件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相似文献   

4.
网络盗窃是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入他人网络账号,排除他人对该账号的使用,窃取账号内的金币、装备等的行为。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网络盗窃罪,导致网络盗窃行为在实务中定性不一,司法实践中有将网络盗窃作为民事侵权处理的,也有以计算机犯罪、侵犯财产犯罪予以定罪的。从刑法谦抑性和精细化角度出发,宜将网络盗窃行为依不同行为人、行为对象、行为模式进行分类,进而更准确地在法律上对网络盗窃行为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当前,虚拟财产的被盗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刑法中对其规定的空白,导致了这种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应当从盗窃虚拟财产国内外的立法现状入手,吸取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弥补我国法律的空白的同时,在立法途径和司法途径两个层面做出具体完善,维护法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规定了入户盗窃罪。此罪应在厘清户与入户含义的基础之上进行具体认定。入户的非法性具有客观行为的非法性与主观目的的非法性2种。入户盗窃型盗窃罪是行为人入户实施盗窃行为而构成犯罪的情形。行为人入户开始实施盗窃行为时,方可认定其为实施盗窃罪的着手;而如果行为人入户未窃得任何财物,则应当认定为盗窃未遂。  相似文献   

7.
毒品作为违禁品,不具有财物的属性,不属于盗窃罪的对象。盗窃毒品情节严重,应当是定罪情节,而非量刑情节。明知是毒品而盗窃,又贩卖或者非法持有的,以贩卖毒品罪或者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非明知是毒品而盗窃,属于对象认识错误的问题,以盗窃罪论。事后又贩卖或者非法持有的,按照吸收犯的处理原则,以贩卖毒品罪或者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8.
入户盗窃未遂是认定盗窃罪还是非法侵入住宅罪之争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实施已经尘埃落定。但是,由于新修订的入户盗窃取消了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因而确有必要从法理和实践角度,对新修订的入户盗窃是否存在未遂形态、如何判断行为人以盗窃故意进入房屋、入户盗窃着手的标准认定以及入户盗窃未遂是否一律定罪处罚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入户盗窃未遂认定为盗窃罪还是非法侵入住宅罪,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实施时已有定论。但是,新修订的入户盗窃取消了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因而从法理和实践角度,对入户盗窃是否存在未遂形态、如何判断行为人以盗窃故意进入房屋、入户盗窃着手的标准等进行分析,有利于对该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做出修改,将入户盗窃行为规定为盗窃罪的特殊类型,导致盗窃罪原有的保护法益产生变化。同时,刑法中并未对户的概念进行清晰明确的定义,在实践中也产生一些入户盗窃认定的难题。因此,有必要对入户盗窃侵害法益进行新的探究,应基于法益保护目的,对户的内涵加以明晰,对户与住宅、室进行区分,要在明确户的功能特征与场所特征的前提下,对户的范围进行界定。基于新的探究,入户盗窃的户应该界定为供他人生活起居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入户抢劫是一个过程,但并非任何入户抢劫行为都能顺利完成。因此,作为结果加重犯的一种入户抢劫也存在未完成犯罪形态。对入户抢劫未完成犯罪形态的认定,应注意入户抢劫"着手"的认定和入户抢劫的犯罪未得逞问题。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入户行为使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的"着手",而入户抢劫的犯罪未得逞,应限定于行为人尚无实际非法占有、控制户内他人的财物。准确地认定入户抢劫的未完成犯罪形态,区分入户抢劫的犯罪预备与未遂、犯罩未遂与既遂,能够更充分地体现"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原则,有制于刑事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2.
患者承诺能够排除医疗侵袭行为的违法性,但它必须符合主体、主观、法益、时间和方式以及目的五个方面的要件。未经患者承诺的医疗侵袭行为除紧急专断医疗等情形外该当故意伤害犯罪,患者的承诺必须没有瑕疵并且不能违背社会公益。医师善尽说明义务是患者承诺有效的前提,但情况紧急等情形除外。现代各国立法上多不认可安乐死的合法性,理由是生命权不可自由处分,但迄今理论纷争不断。为缓解传统合法和非法二分法带来的困难.处理安乐死可走“法律上的非罪化”和“事实上的非罪化”的进路。人体试验必须取得受试者的真实承诺.并且该承诺经过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审查认可始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将不履行债务行为犯罪化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符合犯罪的本质属性,符合国外的相关立法例。但债务不履行行为的犯罪化并非无任何限制。应当遵循个别化原则,以债的履行为主要目的,对侵害涉共同利益和主流价值的债权行为加以规制,并配以轻刑。  相似文献   

14.
刑法中的事实错误作为刑法错误论中最为重要的错误类别,在刑法理论上有特殊地位。解决好事实错误问题,进而深入到整个错误论领域中进行研究,无论对于学术还是实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师虐童案件频发,对其中构成犯罪的行为是以寻衅滋事罪还是以虐待罪处罚在学界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多认定为寻衅滋事罪,但是这并不合适。从长远考虑,应当适当扩大虐待罪主体范围,将虐童情节作为该罪告诉才处理原则的例外,据此以虐待罪规制教师虐童犯罪,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公诉案件中采用和解程序并不影响刑事实体法价值的实现,相反它对传统刑事司法观念进行了巨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刑法理论与诉讼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有利于实现被害人利益与加害人权利、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以及公正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统一,对于刑法价值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刑法对滥用商标行为的规定存在不周延性,需要改进。探讨滥用商标行为的主观目的后,可以发现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较为合理。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滥用商标行为与侵犯著作权或专利权的行为在某些特殊场合可能出现竞合。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中的暴力是特定犯罪客观构成要件的组成部分,有其时空条件;暴力对象可以是人,也包括物在内;暴力是种有形的、能引致物理性结果的强制力;成为刑法中的暴力还须有其程度即上、下限要求.  相似文献   

19.
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性,行为在客观上违反了注意义务并因此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是过失犯罪的一个基本特征。过失犯罪有着不同于故意犯罪的特殊的犯罪心理,在此情况下,如何正确设置合理的法定刑对其进行约束就显得格外关键,笔者对新旧刑法中的过失犯罪法定刑的设置作了一次认真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一些立法的特点与不足,并针对于此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各国金融刑事立法通过使用堵截构成要件、弹性构成要件、犯罪处罚早期化、增补新罪和提高法定刑等方式严密刑事法网。严密刑事法网利于强化刑法的不可避免性,但容易与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谦抑性产生冲突,从而淡化对个人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