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龚建华 《桂海论丛》2014,(4):121-124
当今中国城市社会正处于碎片化状态,实体空间的割裂与社群意识的淡漠正使城市这个人类产物异化为社会共同体的阻碍,城市社会的重构势在必行。从公共空间的建构出发,从公园、小区等开放性场所的公共性回归以及从虚拟社区的共同体营建中寻找让城市发展重新纳入社会轨道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文化缺位、公共设施布局不均、文化活动品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当前,空间治理问题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对城市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构建作用,通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记忆传达、文化价值导向、文化活动参与三个维度建立精细化治理模式。基于此,要以丰富场所营建的形式表达重构文化符号空间;以完善文化设施的功能建设搭建公共文化空间;以引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服务质量,重视城市精神文化管理塑造城市独特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公共危机治理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和内在的关联性。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可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建立社会信任机制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等途径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以此增进政府同社会、公民之闰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自有文化,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文化治理的作用,将文化的思维贯穿于公共空间治理政策的方方面面,用文化促进城市发展转型中经济、生态、科学技术、人文历史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治理中形成“区域—城市—城区—社区”四个层面之间的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最终通过治理的顶层设计,对城市自身文化的挖掘、引导、运用和创新,促进城市完善自身核心定位,从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文化引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发展存量时代及信息媒介社会的交叠语境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提升城市活力与品质的典型区域,其更新与治理协同愈发重要。作为城市更新与治理着力点,城市公共空间以空间文化事件、公共交往以及多样化媒介为复合性载体,在不断探索实现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与治理协同的新路径,逐渐成为应对城市衰退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跨入了"汽车社会"的门槛,汽车成为相对独立的规训力量,使城市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汽车化"。汽车在社会个体层面规训了两种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空间:有车族"时空伸延"的行为和心理空间与无车族"时空压缩"的行为和心理空间;汽车在社会结构层面规训了双重二元化的社会空间:二元化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二元化的强势阶层空间与弱势阶层空间;汽车在符号象征层面规训了双重的符号空间:社会阶层符号空间和生活方式、品位符号空间。"汽车社会"给现代人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科学重塑汽车社会与城市汽车空间,对提升现代人的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0,(5):91-92
刘雅静在《长白学刊》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社会资本与公共危机治理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和内在的关联性。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可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建立社会信任机制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等途径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以此增进政府同社会、公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相似文献   

8.
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经历了由古典到近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性演变.尽管每次演变都是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城市问题,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理念与方法却很不相同.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诞生,是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的第一次升华.后现代主义的突显人性化、关注多样性与多元化、重现宜居性社区为价值取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思想,取代现代主义城市公共空间思想,是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的一次全面升华.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城市建设和城市文明所带来的生活的极大便捷和富足。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挤压在相对密集的城市空间中,伴随着传统单位的解体、群体差异的加大、个体意识的增强,过去的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城市发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实质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公共治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协调与整合,即协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整合二者共同的优势资源.统一战线具有沟通协调、凝心聚力的功能.社会统战工作应抓住“大团结大联合”这一主题,充分发挥重要法宝的作用,在公共治理中凸显协调与整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仇和 《群众》2007,(8):8-9
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利用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城市社会生活的真实舞台,还是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的必然途径。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高度社会分工的市场经济社会的伦理基础和必要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为社会公共诚信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提供坚实物质根基和强制性的法的保障。实践表明,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同时关注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诚信资源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并着力理顺二者的关系,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清文 《桂海论丛》2013,29(5):83-87
企业除了承担资本收益最大化的经济责任之外,还应当担负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等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不但对自身发展来说是必要的,还会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需要出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做到诚实守信,以人为本,同时,还要积极承担对自然的责任和参与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5.
邓天白 《探索与争鸣》2022,(10):147-155+180
“智媒城市”作为智能化的媒体城市,是人类与城市之间中介化、智能化传播关系的体现。当前,主宰着现代性的技术自治模式与人们身体内部的主体模式之间,呈现出界限消弭、动态融合,而体验与现实又日趋分离的状态。随着城市传播领域对身体议题的召回,重新建立身体与空间的感性连接成为一个重要面向。我们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及麦奎尔的“关联空间”驱动下提出“人机共生的关联城市生态系统”概念,即营造一个人机共生、智能化关联,具有技术、自然与人文“可供性”的“城市生态系统”。智能时代的“融合革命”在整合了多重感官智能身体的同时,人自身所引发的技术反制也要求人重新确立自我的主体地位,消解技术异化,实现城市智媒及其数字系统的自然生态化、人文生态化以及“具身公共性”,并以道德和审美、物质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来实现后现代具有文化归属感的“城市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会空间分化已成为当下中国居民的日常体验。从齐美尔和芝加哥学派的早期探索,到政治经济学派、结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新韦伯主义学派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研究,空间逐渐进入主流社会学的视野。立足于西方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理论研究,从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的运作及二者合谋的角度,对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现象进行分析与解释,会发现中国式城市增长联盟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党内和谐、公共治理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执政党自身的和谐以及与执政党息息相关的公共治理的和谐,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执政党自身的和谐是实现公共治理和谐的基础或条件;党内和谐和公共治理和谐则能直接影响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王欢 《前沿》2014,(15):68-69
空间正义是社会正义和空间的一种联接。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空间的剥夺、排斥、隔离、分层日益突出,这要求城市发展必须考虑空间正义的诉求,即弱势群体的利益,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城市以每个人的更好生活为目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吴长剑 《青年论坛》2007,(6):124-126
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中国公共管理面对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区域公共管理的挑战.而区域性公共物品治理是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的核心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私有化模式、国家化模式、自主组织模式和区域联合治理模式构成了区域性公共物品治理的多元化模式.坦率地讲,多元化的供给模式或者说"多中心"的治理理论应是引导中国未来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用地是指城市之中用于公共服务、体现公共意志、谋求公共利益、以国家或集体作为产权代表的土地类别,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按照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市土地主要分为: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用地和其它用地等十大类。1991年出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