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台商在北京的投资规模显得微乎其微。继1997年香港回归.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台商陆续进入北京市场,北京、天津等环渤海三角洲成为台商在大陆的第三大投资区域。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北京的特殊地位使各台资企业纷纷来京设立办事处、分公司。  相似文献   

2.
苔萱 《台声》1999,(12)
设在东长安街华诚大厦三层的北京市台商投资服务中心和北京台商协调中心已正式开展为台商投资的服务工作。成立北京市台商投资服务中心和北京台商投诉协调服务中心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台经济工作,进一步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台商投资咨询和投诉协调工作的一项举措。北京市台商投资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台湾同胞投资者介绍项目和合作伙伴,提供投资咨询;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代办设立台资企业过程中的各类文件和申报手续;办理台资企业确认、台商多次人出境和购置商品房等事项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3.
古都北京的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上海,京台在经济上具有强烈互补性.截止到1994年底,台商在京投资企业超过1400家,投资协议金额达20多亿美元.1994年10月,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若干规定》,对台胞在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前,台商投资大陆的风潮依然强劲.地处西南内陆的四川大省,以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优势,正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而位于省会成都近郊金温江的大陆首家台商参与开发建设的台商投资区——成都台商投资区,则被海内外同胞誉为“台商挺进大陆西部的‘桥头堡’”.1992年的初春,台湾味全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南图先生,率台湾星钻、台隆、宝成、和成等台湾百家大企业的30多位高层人士入川考察投资环境,相中了成都近郊金温江这块风水宝地.随后台湾的统一、东帝士、中兴纺织、裕隆、美台电讯、味王、台玻、太平洋电缆等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又多次入川考察论证,对温江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毅然决定在这里建立占地9000亩、总投资15亿美元、分期开发、逐步发展的台商投资区.省、市、县政府对此计划甚表欢迎,予以高  相似文献   

5.
孙宇 《两岸关系》2002,(4):46-47
北京台商投资服务中心、台商投诉协调中心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专为台湾同胞投资者和在京台资企业提供综合服务的机构。“两个中心”自1999年5月建立以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实施细则》,将台商的投资服务和投诉协调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受到台商的赞誉和好评。日前,笔者专程采访了“两个中心”。  相似文献   

6.
姚志东 《台声》2006,(2):42-43
一边是内销市场逐步开放,及内陆各地政府积极制定出台各种优惠措施,意在筑巢引凤;另一边是沿海地区,?别是珠三角地区逐步形成完备的巨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用20年之功摸索出的开放经验、自由度较高的营商环境,亦吸引着台商。面对多种不同投资环境,有台资企业摩拳擦掌准备新一轮北扩,但大部分台企续留珠三角经营,甚至出现回流现象。记者发现,台商投资大陆正出现东南西北四面开花的盛观。内陆招商各打优惠牌在不久前北京举行的中国城市论坛上,评选出“未来5-10年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城市”,它们分别是:秦皇岛市、河南新郑市、天?市开发区、重庆市…  相似文献   

7.
1992年12月20日,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十年来,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以其卓越的工作成绩,配合政府招商引资的巨大贡献和在社会上“奉献爱心、扶贫济困”的良好形象,已成为厦门经济特区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8.
在厦门投资的台商有一个温馨的家,这就是1992年12月20日成立的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 4年多来,厦门台资协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开始的120个团体会员单位,发展成为已有342个成员的大家庭。说明“协会”在厦门台资企业中吸引力越来越大,成为台商分享欢乐、倾吐心声、  相似文献   

9.
澳华章 《台声》2002,(11):40-42
2001年12月底,大陆发表了一项统计数字,显示近来台商在苏州投资的脚步极快,已达台商全部在大陆投资额的20%。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1994年10月25日成立,现有企业会员192家,涉及20多个行业。3年来,协会坚持以“沟通政府部门、服务在漳台商”为已任,介绍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配合政府部门为台商  相似文献   

11.
经营之道     
台商的经营策略中国内地以其广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批台商,他们运用有效的营销策略在祖国大陆掀起了一阵阵台商投资热潮。抢占先机,粗放经营目前在内地颇有名气的台商产品——“康师傅台湾担仔面”、“顶好清香油”,是顶宏集团施行抢先战略的杰作。顶新公司首先于1990年在北京合资成立顶好制油公司,推出“顶好清香油”造成轰动,取得意想不到的销售业绩。于是两年之内,新加坡、济南、秦皇岛、天津、北京、辽宁及台北等多家公司相继成立,台  相似文献   

12.
大陆是台商投资最多的地方。2003年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金额占台商在台湾以外投资的50%以上,2004年更已提高到60%,而且这一比例还将增长。2004年1-6月,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的台商企业占投资大陆总数的近70%。台商在大陆及长三角地区投资总额的增长,说明台商投资热仍在升温,并出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树 《统一论坛》2002,(4):36-38
自1989年以来,祖国大陆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吸引台商赴大陆投资农业,首先在福建省的东山岛取得成效,之后又逐步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1997)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农业则出现了一个新形式——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  相似文献   

14.
通县是北京的东大门、京杭大运河的起点,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国食品企业的新星——北京东海食品有限公司正在这里迅速升起。台商陈安雄与当地合作投资生产的“金响”系列膨化食品畅销大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和东南亚。该公司1994年实现创利1000万元,人均创利5万元。1995年1月至9月创利1600万元,预计1995年创利超过20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台商投资大陆已初步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网络,随着两岸入世,大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台商更注重开发大陆内销市场。最近,记者采访了台商在大陆做内销较早的北京力派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士煌先生。  相似文献   

16.
为台商提供融资贷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磊 《两岸关系》2006,(8):28-30
继开发银行300亿元人民币的台商专案贷款之后,华夏银行承诺未来5年将提供给台商人民币200亿元的融资额度,并承诺不需担保品。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得出两点推论:一是大陆方面极其重视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经营活动,千方百计地为台商解决包括融资在内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台商投资大陆模式中“大陆出资”成分日益加重,台商投资大陆的模式越来越多地向“台商搞管理、大陆搞配套”方向发展。大陆方面真心实意为台商办事、解台商燃眉之急截至2006年5月,大陆累计批准的台商投资项目已达69900个,这些投资项目普遍需要金融支持,对此大陆一直十分重视。目前,…  相似文献   

17.
台商投资大陆已初步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网络,随着两岸人世,大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台商更注重开发大陆内销市场。最近,记者采访了台商在大陆做内销较早的北京力派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士煌先生。  相似文献   

18.
许展章是一位较早在海南投资房地产的台商,他于1997年4月份又在琼山市灵山镇投资兴办了一个7O多亩的种苗基地,引进“珍珠”石榴、释迎、印度大枣。“黑珍珠”莲雾等20多个台湾优质种苗品种进行繁育种植,获得成功,一时间果苗供不应求。非农转农:在琼台商投资新热点像许展章这样由原来投资房地产而转向投资农业的台商,目前在海南实在不少。因投资海口国宾大酒店而闻名的台商李文源,1996年6月份在琼海兴办了一个400多亩的养殖基地,饲养石斑鱼、鲍鱼、红友鱼等水产品,1997年5月份又在琼山市三江农场投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兴办了一个1…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台湾商业企业积极布局祖国大陆,提升了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新世纪以来,台商投资大陆逐步显现的新特点和新迹象引人注目。布局大陆提升全球竞争力目前,台商投资已形成“军团效应”,产品从研发到投产都有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20.
高辉  李峰 《台声》2004,(7):37-39
自从1984年上海诞生了第一家台资企业开始。20年来,上海平均一天半就要新注册一家台资企业。特别是90年代中期,台商到上海投资最为集中,平均每天要新增3家台资企业。90年代末台商蜂拥西进抢滩,在台湾岛内开始形成了“上海热”。由于上海的投资环境比较优越和稳定,法制比较健全,台商投资的成功率比较高,出现了一批社会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台资企业和著名品牌。生产迪比特手机的大霸电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