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重在养成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靠养成教育来完成。养成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育过程。它包括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理论的选择,道德感情的培养、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习惯的养成等等。这一复杂的过程,就受教育者的认识发展过程来说,可以表示为:感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德育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强调学生道德批判力的培养。高校德育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批判能力,探寻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效果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学会负责是为保证当下社会及个人生活有序运行对青少年素质提出的迫切要求。道德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之一,也是社会和个体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作出的理性选择。真正有效的道德责任教育,应该以尊重学生的自由为基础,关注学生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相互协作和主动实践,按道德责任在生活中的展开次序呈现道德责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教学生学会负责。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显然育人的关键在于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的形成,靠在道德认识支配下,实践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习惯成自然,最终形成道德品质。”孔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许多见义勇为的人都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长期以来养成的良好道德习惯使然。因此,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必须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把习惯养成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习惯养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并逐步走向无律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系统过程。一是从一日常规入手,抓学生养成教育。从上…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一般地说,教师道德在培养社会一代新人,并通过这些人深刻影响于社会发展进程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是不可以由其他任何道德形式取代的。教师道德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所起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文以载道"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从《诗经》《离骚》《史记》到现代、当代文学的鸿篇巨制,几千年的文学长河闪烁着思想的真知灼见。选编在语文教材中的篇章,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优秀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哲理,见解精辟,感情真挚动人。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的人格更趋完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所谓道德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对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现象以及对自身的道德行为等进行分析、判断、评价的思维活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正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所谓道德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对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现象以及对自身的道德行为等进行分析、判断、评价的思维活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正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两个小论点:一是社会道德的形成可以用“孝”为“原料”,二是用社会主义道德支撑和稳固和谐社会的基石,得出结论:构建和谐社会从培养孝心开始。文章的观点对社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及构建和谐社会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一种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在大专院校,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指班集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联系过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对活跃班级学术思想,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和走向社会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班级中人际关系好,同学之间就会感情融洽,心情舒扬,互相学习,真诚帮助,友好竞争。在这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学会承担社会责任,达到知行统一,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创造思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2.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感教育是一种与美的动感相结合的教育,它同时影响人的理智和感情,影响人的整个精神,对人的进步思想和崇高道德情操修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那么,语文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显然育人的关键在于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的形成,靠在道德认识支配下,实践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习惯成自然,最终形成道德品质。”孔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许多见义勇为的人都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长期以来养成的良好道德习惯使然。因此,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必须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把习惯养成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4.
约翰·威尔逊的道德教育直接教学法以语言分析哲学为背景,解释了"道德""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道德要素"等相关概念,强调道德理性,主张将道德要素直接呈现给学生,进行方法论的直接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其方法启示着当前中国道德教育教学改革:要提升道德教育的学科地位,培育道德思维能力,优化道德情境。  相似文献   

15.
社会道德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把道德教育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培养上,并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体现参与性、发展性、指导性、合作性、渗透性,是多元社会背景下的道德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有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检验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党员教师培养的是祖国的花朵,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其道德情操对学生及社会具有奠基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把培养党员教师道德情操提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努力探索培养党员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新途径,永葆党员教师的先进本色。坚持学习,升华思想是培养党员教师道德情操的首要问题。邓小平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面对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17.
德育中的道德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要求的影响下,将其转化为自身需要,形成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育中,道德内化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实现内化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归宿。道德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铸造他们良好的道德人格。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教育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经过教育者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当其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就会由客体变为主体,道德教育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能力的培育,必须以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能力的现状为依据,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9)
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借助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给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初中学生带来了严重冲击。本文通过对巴东县某中学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梳理出该地区初中生的思想现状:总体上学习态度积极、学习目标明确、爱国热情较高、道德判断基本正确、有法律意识。但也存在学习压力过大、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化、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不协调、心理调试能力欠佳等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应形成合力:家庭应注重家风培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社会需营造良好环境,创新闲暇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策略有两种: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行为培养策略。它们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对于提升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即更新德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改革德育内容,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和序列性;完善德育目标,重视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加强德育课程,加大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