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份紧急“通缉令” 1994年7月7日,一名重案犯从武汉监狱脱逃!当天,一份紧急“通缉令”从武汉发往全国。 通缉令 鄂公缉[1994年]第02号 劳改犯姜军,男,现年26岁,湖北省应城市人,家住应城市四里棚中姜村。1990年6月因盗窃、脱逃罪,经湖北省孝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投入劳改后,于1991年5月因犯  相似文献   

2.
那是一个残酷的夜晚…… 四周漆黑,寂静无声。一名外地打工的女青年在河南省博爱县电影院看完夜场后向北走到无路灯的黑影处时,被5名紧随其后的男青年上前搂脖捂嘴,挟持到了县城附近的麻庄村北地。姑娘两次被轮奸。这事发生在1989年10月9日。 第二天,姑娘泪如泉涌、神情呆呆地哭诉到公安机关。博爱县公安局的干警们听后,个个义愤填膺,他们立即组织专案组开展侦破,一周时间内将3名主犯抓获,两名案犯脱逃。后首犯被枪决,主犯判无期,第三被告判15年,第四被告脱逃后也被抓获判了刑,唯有第五被告丁中生脱逃,公安机关虽多次抓捕,均未见其踪影。过了6年,这个逃犯因不堪于非人的隐匿生活,才被迫投案。 逃犯丁中生到底藏在哪里呢?请听他的自述:  相似文献   

3.
白文杰  何凡 《警察技术》2000,(1):46-46,1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口及户政政策进一步放宽、放活,城乡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随之而产生的流动人员作案后在作案地服刑关押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异地关押的罪犯存在着关押前经历了解不详,心理情况难以掌握,脱逃后追捕归案难度较大等特点,这是近年来看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异地犯罪且在异地服刑的罪犯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看押对策。一、异地服刑的罪犯心理及行为特点1.暗藏杀机,伺机脱逃此类情况多属于罪没有查清的罪犯。此类罪犯危险性极大,在服刑期间非常警觉,他们深知自己是大案、要案案犯,作案多端,…  相似文献   

4.
日前,安徽省芜湖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丁程龙、副院长朱长华被免去职务。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丁程龙,自1993年任职以来,无视宪法、法律,藐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多次抗拒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虽经多次批评教育,仍不改正。任职期间,执法违法,乱收费用,非法动用诉讼当事人财产;篡改法律文书,枉法裁判,滥用审判职权,损害了审判机关的形象;更为严重的是玩忽职守,致使重大案犯在庭审期间脱逃,给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5.
对于脱逃犯罪,古今中外各国法律均作了理论界定,并通过立法和司法活动对犯罪主体进行刑罚惩治。我国对脱逃犯罪的立法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新刑法中又予以了修改和完善。从脱逃犯罪的立法演进、现状特点、原因规律入手,研究脱逃犯罪的司法对策,预防和控制脱逃犯罪的发生,保证监管场所的安全,对于司法实践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脱逃是罪犯的一种重新犯罪行为 ,特别是四类罪犯脱逃的危险性更大。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四类罪犯脱逃的动因 ,强化监狱防逃工作 ,做到“挖得出、管得住、改造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看守所留所服刑罪犯脱逃成为影响看守所安全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对看守所留所服刑罪犯脱逃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看守所留所服刑罪犯脱逃的措施:高度重视,实施严格管理是基础工程;劳教结合,促进改造转化是治本之策;因材施治,矫正脱逃心理是有效手段;打防并举,实施综合治理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家属规劝,是公安机关利用家属与拒供案犯在情感、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因素,从侧面对拒供案犯进行劝导教育,动摇、瓦解、软化案犯的抗拒意志,使拒供案犯的情绪情感受到家属的感染,从而改变拒供心理,主动认罪服法的一种策略,对处于预审阶段的案犯,是否使用这种策略。历来是有争议的。但是,随着智能化犯罪的逐渐突出,一些犯罪分子反审讯意识日趋增强。  相似文献   

9.
张某的脱逃行为是否应定脱逃罪冯治明,崔成模张某因他人指认犯有强奸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羁押于某市看守所。张利用被讯问之机,乘人不备脱逃,次日被抓获。事后,检察机关以张的行为不构成强奸罪,不批准逮捕。但张某的脱逃行为是否应定脱逃罪,产生了三种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通常讲的逃犯,一般是指批捕在逃的案犯,批准送劳动教养在逃的案犯,作案构成犯罪在逃的案犯(以下简称三类逃犯)。 近几年来,公安机关在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斗争中,虽然都把追捕逃犯当作一项内  相似文献   

11.
犯罪作案人的手印有时遗留在胶带表面,例如:案犯欲破窗玻璃入室,怕玻璃落地发出响声,在玻璃面上贴上胶带;案犯在作案时怕受害人呼叫,用胶带封住受害人的嘴等等。这些案犯在使用胶带时必须不戴手套,才能揭开胶带头,因此不可避免地留下作案人的手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已发三起未成年人杀人案,从现场勘查信息分析入手,分析刻画未成年杀人案中案犯的心理痕迹特点,以及在案犯刻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3名从重庆到乌鲁木齐市打工的农民,开着盗窃的东风牌大卡车,路遇公安民警驾驶的桑塔纳轿车,故意撞坏,尔后持铁棒殴打民警,抢劫公安巡逻车逃窜。公安机关立即布网,缉拿案犯。案犯不听鸣枪警告,驾车冲向民警。民警开枪,3名案犯全部受伤,目前均被依法逮捕。  相似文献   

14.
法博士信箱     
对疑似“非典"病人被隔离后脱逃的行为该如何处理法博士: 某公安机关将一名疑似“非典”病人强行隔离。后来该病人脱逃,其被抓获后,公安机关对其进行了治安处罚。当事人不服,控告该公安机关违反行政处罚程序。请问:公安机关该如何正确处理此案?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暴力犯罪是一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严重刑事案件。其中,普通抢劫(入室)、抢劫银行(包括押钞车)、绑架、持有爆炸物(室内)、劫持飞机和轮船等案件,当案犯行为败露,被警方包围后,由于案犯手中持有凶器、武器或爆炸物,甚至是劫持了人质,因而气焰极其嚣张,有恃无恐,与警方和政府讨价还价,而警方和政府也因唯恐危及人质安全等原因不得不向案犯进行妥协。对于上述案件,从迄今为止能够接触到的案例和方案看,警方主要的对策有:(一)与案犯谈判,尽量拖延时间,甚至争取说服案犯释放人质、弃…  相似文献   

16.
应摒弃小农意识冰溪最近,常能听到这样的议论,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精神少了,而小农意识大有增强之趋势。这绝非耸人听闻。君不见,甲地公安机关通缉的重大诈骗案犯被乙地公安机关抓获,当甲地警察兴冲冲地前往乙地押回案犯时,乙地的同行却提出要从案犯所骗款额中按比例...  相似文献   

17.
一个集资诈骗数亿元的重犯,在2003年的除夕之夜,从戒备森严的看守所里轻易脱逃了……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逐步向后法的二元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对案发于东莞地区2013-2016年期间已侦破的138例机械性窒息死亡的他杀案件中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案件类别、第一现场位置、作案工具的择取、尸体的暴力损伤、案犯的反侦查情节、悔过情节及案犯动向等相关信息与案犯同被害人间熟悉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是否熟人作案与案件类别、第一现场位置、工具选择及其他暴力损伤相关性大。故意杀人案、绑架杀人案多为熟人作案,第一现场为郊外的多是非熟人作案,自备工具的多为非熟人作案,无其他暴力损伤的多为非熟人作案。而在案犯的反侦查情节、悔过情节以及案犯动向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绑架、因感情或谋性而非谋财的杀人,案发于被害人居住场所,徒手或现场获取作案工具,尸体存在多种"致命"损伤,是推断熟人作案4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广州毗邻港澳,是祖国的南大门,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门户。她所处的特殊位置,使其成为社会治安的敏感地带。近年来,通过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青少年案犯一般都占案犯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七十,并以恶  相似文献   

20.
脱逃之后     
脱逃之后吕国成人生是一条环环相扣的因果之链,因果关系导致了人生的某种惯性。有人因拥有熠熠生辉的昨天而自豪,有人因往事不堪回首而悔恨。面对昨日,脱逃的罪犯是何心理?他们往往匿于一隅,不见天日,偶有凤吹草动,便疑法网再罩,吓得魂不附体,哀而叹曰:悔不当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