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执法公信力价值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银梅 《公安研究》2008,(11):43-47
执法公信力是民众对执法机关和执法工作信任与信赖、尊重与认同、服从与执行的反映,体现着民众对法律信仰、尊严、权威的信心。提高执法公信力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提高执法者综合素质、塑造良好执法形象,尤其是要把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把严格执法作为基础,把公正执法作为关键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2.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其前提和基础条件就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一靠法制教育,二靠法制实践,而法制实践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办事,这既包括公民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包括执法机关严格执法。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就必须严格执法,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的紧密结合。一、“严格执法”的科学内涵严格执法就是指行政机关依法行  相似文献   

3.
权力的误区     
背景资料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习贯彻宪法修正案,大力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必须要把“三个代表”的宪法要求 实践好、落实好;必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大力加强公安法制建设,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郝一民  时琴 《公安教育》2004,(11):23-25
郝一民时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周永康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上的报告都指出了坚持执法为民,必须转变执法观念。要坚决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和错误的执法观念,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为关注特殊群体,彰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扩大调整范围,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大保障力度,确保被处罚人的权利;规制警察权力,凸显人权保护。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必须树立人权观念,强化程序意识,规范制约警权,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完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基本思路:确立被侵害人权利救济措施,保障被侵害人合法权益;完善执法程序,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法律语言,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细化监督程序,推行执法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7.
王世瑚 《人权》2007,6(6):29-30
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对立法和执法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在立法中,要充分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通过立法,合理配置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社  相似文献   

8.
《人权》2010,(3):2-5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您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被害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那么,人民法院在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大力保障人权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相似文献   

9.
坚持人性化执法 保障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要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坚持人性化执法,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在执法中保障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相似文献   

10.
监所管理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伟 《公安研究》2004,(5):79-8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被监管人员人权保护状况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的综合反映,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本文在考察联合国制定和通过的一系列人权保障文件的基础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公安监管工作实际,从保障被监管人员人权的意义、监所人权保障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公安监所人权保障的举措三个方面阐述了公安监所保障人权的重要性,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下,公安监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执法观念,公正执法、文明管理,依法保障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1.
孙平华 《人权》2012,(3):29-35
从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载入宪法之后,我国政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先后发表了多个有关人权的白皮书,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宪法原则上升为党和政府的自觉行动,人权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试论警察权的人权保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表明,保障人权已经成为国家的基本义务,任何一项国家权力都不得侵犯人权并应以保障和推动人权为目的。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结构中的一项重要权力,在我国主要由公安机关行使(基于此,本文所称警察权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权)。警察权的基本职能是维护秩序和保障人权,维护秩序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权,所谓“权力的理性在于确保权利”说的就是这一点。如果警察权行使中抛弃或忽视人权保障,片面强调维护秩序,警察执法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成为一柄失去控制的双刃剑,随时可能伤及无辜。因此,…  相似文献   

13.
最近,全国公安监管场所正在深入开展以打击牢头狱霸、尊重和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整顿专项活动,这是继2004年公安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在全国看守所、驻所检察室组织开展“双加强、双保障”创建活动之后,进一步规范看守所执法、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刚刚结束的创建活动旨在“加强监管执法,加强法律监督,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全国涌现出一批执法规范、管理文明的示范看守所,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已日益渗透到看守所的日常管理,法治文明的阳光照入高…  相似文献   

14.
孙平华 《人权》2012,(5):42-4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条款写入宪法,此举被称为“人权入宪”。我国宪法首次对人权的明确宣示,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所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政理念的法典化。从此,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上升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意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规定了实体内容,也对国家提出了义务要求,从而,“人权入宪”成为我国人权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确立,对我国的人权立法和完善司法过程中的人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好宪法所确立的人权原则,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治社会确定的基本方向是人的至尊与法的至上的有机统一,以尊重人权、保障人权为依归。这种价值取向对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交警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应通过贯彻“群众利益至上”、“依法管理”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三个基本原则来充分体现执法的人性化,工作中要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人格;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与当事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为当事人充分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6.
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应处理好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执法环境与执法水平、执法权力与执法权威、执政基础与执法对象等七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法并不仅仅是法制,也不仅仅是“依法办事”。就其形式上的内容来说,法包括宪法(条例、案例),即法律法规等的明文规定及其载体使之在实际生活中生效的法院法庭等等。但就其文化模式上的精神实质来说,法则高于法律法规,是国家机关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所必须遵循的规则(rules)。例如,说一国的宪法之所以被称作“法中之法”,其用意也在于宪法是先于和高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法,即使是最高权力机关也必须遵循,否则宪法也就不成其为宪法了,而立法执法的目的就在于保障人权和公民权益而不受专横权力的侵犯,以保持政权与民权的平衡。因此法又称“公平”、“天平”,就象古罗马最后一批法学家之一乌尔平的名句所称:“法是鉴别人类行为之是非的科学。”这样说来,法也就包括法学中那些追求公平正义的法理了。如果我们的法学家是从被统治者或被管理者的立场出发,这类法学家就会强调公共政治权力之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依法平等保护,从而人权或公民权  相似文献   

18.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宗旨、立法原则及处罚程序的设定等法律条文中,处处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精神,是对以往公安行政立法的发展和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通过和实施,对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处罚活动中严格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4,(1):26-28
建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建议将“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建议增加“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条款;建议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中国几十年来在人权理念上的更新发展和对人权所做的制度安排,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文化和法律基础;在当代中国以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存权和发展权都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公平与正义则是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