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该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控制犯罪的基本政策,而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下的刑事制度能够很好地贯彻这一基本政策。在当前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有着实施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的刑事政策和策略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的刑事政策和策略及其运用敬大力一、刑事政策和策略及其发展政策和策略是一种政治措施,从本质上讲,无论政策和策略涉及哪一具体的社会生活领域,都属于政治的范畴,是政治概念。在我国,作为政治措施的政策和策略,就是党和国家在各种涉及全局利害关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析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政策是国家针对犯罪而采取的防治方略,是人类理性在刑事领域的产物,是社会法制文明程度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刑事政策是否适时适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惩罚和预防犯罪的整体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并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有效预防控制犯罪、高效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仍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应当围绕不起诉范围、非刑事化处理、刑事和解制度、答疑说理制度以及社区矫正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05,(8):6-6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行的刑事政策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刑事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不高。我国刑事政策的制定大多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刑事政策的政治色彩浓于犯罪与刑罚的自身规律;(2)个别刑事政策如“严打”,过分追求短期轰动效应,忽视长期治理;(3)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不分,刑事政策取代刑事法律;  相似文献   

5.
刑事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民参与刑事政策制定是提高刑事政策质量的必要手段。总体而言,我国现阶段刑事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的水平还比较低,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制度方面的障碍,也有文化观念方面的误区,以及公民参与能力的缺失。全面而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完善我国刑事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政策(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政策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因为,从早期纯粹的打击犯罪的人类自发性反应,到作为合理而有效地反犯罪斗争的手段并成为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整体系统性的刑事政策,完全是欧洲启蒙时期以后的事。真正的刑事政策只有在对刑法制度进行反省以后才会产生。刑事政策 Kriminalpolitik 这一概念的首次面世,则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法学教授克兰斯洛德和费尔巴哈合著的著作《Lehrbuch》(1803年)中。费尔巴哈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刑事政策是立法国家的智慧”。不难看出,当时这一概念过于强调惩罚性,是以刑罚的运用为核心内容,比较狭隘。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刑事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目标的回应,它的确立表明我国的刑事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完善。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过程中,我国现有的刑罚制度需要做出何种调整和完善是我国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下,研究刑事合意的发展变化以及具体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是我国现阶段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基本刑辜政策。这一刑事政策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司法工作的根本政治主张,蕴涵着符合司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要求,是我们执法的灵魂。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做好刑事执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红桥区检察院在贯彻这一刑事政策方面着重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价值边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表现为制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满足政策变革之根本特征的需要。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出发,分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础,准确定位其价值边界,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与司法的正确引导,必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健康、有序的建立与发展。而且只有基于制度与价值的分析,才能超越表面化的文本政策而溯及其背后真正的利益动因,才能构建一个解释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美国刑事司法统计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霞泽  周勇 《中国司法》2007,(5):98-100
刑事司法统计制度(System of Criminal Justice Statistics)是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领域中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发布出版以及统计机构方面各种制度的总称。通过刑事司法统计获得的数据资料通常是一个国家研究和评估其犯罪趋势、制定和完善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依据。一、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a logical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of devising socially acceptable policy for the operation of a corrections system.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sidering separately the frequently mentioned, but conflicting goals of providing rehabilitation, retribution, detention of dangerous criminals, and general and specific deterrence of criminal behavior,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goal be couched in terms of minimizing the social cost of crime. By developing a model which illustrates how the corrections process relates to the various facets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by isolating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which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uthors are able to show there is an optimal level of rehabilitation, detention, and deterrence associated with a socially optimal level of criminal activity and criminal justice control activity. Although much remains to be learned before such a model can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already pointed the way for learning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balance the alternatives for policy. An enumeration of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identifies target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13.
樊文 《法学研究》2011,(3):112-137
1979年以来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忽视或遗忘了刑法的特征与内在价值,高估了刑法影响人的行为的可能性,刑法一直保持着在功能化方向上的惯性,刑罚结构和刑罚适用面临着重刑主义的突出问题。我国的犯罪控制存在着惩罚主义的结构特征,然而惩罚主义的意愿和努力,并没能有效遏制犯罪规模和犯罪的总体严重程度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刑事政策和刑罚体系的主导思想没有做出重大调整前,刑罚轻缓化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英辉  向燕 《河北法学》2008,26(5):52-56
刑事和解为近年来我国实践部门探索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新途径。刑事和解在我国的适用,具有正当性基础,具体表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和宽严相济为刑事和解正当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刑事和解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刑事和解是我国司法现实的需要,是实现利益兼得、有效化解矛盾、解决司法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联合国所提倡的,各国通行的解决刑事纠纷的方式之一;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司法理论并不相悖,体现了解决刑事案件方式的多元化和价值追求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hift from crime as a problem of the police and judicial authorities to a subject of local policy. It will, in particular,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fety policy and social policy. Safe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theme in the last decades.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reasons to explain why this is the case: the increase of crime, increased attention for the victim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government. A concentric model is proposed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a systematically set up local safety policy. In the Netherlands programmes such as Communities that Care and Justice in the neighbourhood (Jib) are important developments which stress the integral approach of the crime and safety problem. The article closes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convergence of criminal justice policy and social policy.  相似文献   

16.
钱叶六  郭健 《政法论丛》2007,1(3):91-96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了两极化的刑事政策,其不仅体现在刑事实体立法之中,而且体现在刑事诉讼程序及刑事执行等动态运行的全过程之中.刑之谦抑的要求与犯罪高压态势之矛盾促成了两极化刑事政策的生成;调和刑罚报应目的与预防目的的综合刑论是两极化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石;刑法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之平衡是调整刑事政策的基准和杠杆;犯罪学研究的成果为两极化刑事政策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刑事一体化践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槐植  闫雨 《中国法学》2013,(2):139-146
刑事一体化理论的精髓在于融通学科联系,解决现实问题。作为观念的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的关系极为密切,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是当代刑法的潮流,刑事政策有助于顺畅刑法的运作,强化刑法的适时、有效性。犯罪学概念的"主观恶性"在量刑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一体化的性状。  相似文献   

18.
论刑事政策与刑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政策可表述为:国家或政党基于犯罪态势而制定的控制(预防)犯罪的方略,可分为基本的刑事政策和具体的刑事政策。指导刑法立法的刑事政策是基本刑事政策;影响刑法司法的刑事政策是具体刑事政策。只有在较长时期内涉及全过程的主要的刑事政策才是基本刑事政策。具体刑事政策,它相对于基本刑事政策而言,指在犯罪控制的某一领域或某一阶段中起作用的刑事政策。就刑事政策与刑法立法来讲,刑事政策即基本刑事政策是刑法的灵魂,刑事政策高于刑法;就刑事政策与刑法司法来讲,刑法则高于刑事政策即具体刑事政策,具体的刑事政策只能在刑法的框架内运作,但可以影响定罪与量刑。  相似文献   

19.
沈琪 《比较法研究》2014,(2):160-175
在英美刑法中,近因判断是在事实原因判断之后对结果可否归属于行为所进行的规范性判断,本质上是一个基于价值判断的归责过程,是因果关系判断的核心问题。"可预见性标准"是近因判断的核心标准,它彰显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不仅具有教义学上的可操作性,而且还具有能够容纳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英美刑法在因果关系判断中区分归因与归责,将归责判断归属于因果关系范畴和以"可预见性标准"作为归责判断的核心标准,值得我们在刑法因果关系理论重构中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资本解释范式的刑事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理论为刑事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范式,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宏观而言,社会资本存量与控制犯罪效果成正比;微观而论,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本对犯罪生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相应的刑事政策。因此,从社会资本角度来反思和发展我国现行刑事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