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理论》2020,(2)
技术伦理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面对不断出现的技术伦理问题,工程师、哲学家、伦理学家、政策制定者等等都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维贝克在力图解决这些问题时,不同于以往的伦理学家,他通过对传统人本主义技术伦理学的解构,进一步建构了非人本主义技术伦理学。本文试图详细阐述非人本主义技术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非人本主义技术伦理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方法模式中的人本主义互动模式为切入点,以与流浪儿童建立信任关系为突破口,以探寻人本主义互动模式的理论假设和态度条件在与流浪儿童建立信任关系中的效用,同感、真诚、无条件接纳、尊重、关爱等是流浪儿童获取信任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土地出让领域腐败的制度与法律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清土地出让领域腐败的制度性与法律性根源是治理土地出让领域腐败的基础。对土地出让领域相关制度以及相关立法之缺陷进行系统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土地出让领域腐败有着深刻的制度和法律根源,涉及土地供应、出让与管理制度、廉政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立法体制及法律本身问题等方面。治理中国土地出让领域腐败必须从完善制度和立法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收集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市"一把手"岗位上腐败的142个案例,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数理统计与定性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这些"一把手"的基本信息、腐败领域、腐败状况等进行分析,来观察其腐败状况、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一把手"腐败涉案时间跨度和潜伏期长、涉案金额大,区域相对集中;受贿是主要腐败方式;经济上插手房地产、企业经营、工程项目,政治上买官卖官,生活上包养情妇是较为集中的三大腐败领域;边腐边提、带病上岗现象突出;家人涉案、窝案串案较多。这表明目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本文探讨了"一把手"腐败根源,提出了治理"一把手"腐败的机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廉政文化研究》2010,(3):94-95
政府采购腐败风险是政府采购权力的行使者违背政府采购制度基本原则,使政府采购的实际结果与政府采购的预期目标相偏离的可能性。具体可表现为职权划分的腐败风险、制度执行的腐败风险、方式确定的腐败风险、信息发布的腐败风险、人员自身的腐败风险等形式。其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腐败滋生的漏洞;政府采购权力本身的腐蚀性,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世界各国不得不思考的严重社会病患,也是当今国人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面对日益盛行的腐败现象,人们开始探寻它的深层根源。关于腐败探源的文章很多,有的从法律制度、权利制约层面分析,有的从人性弱点、道德约束方面论述,本文从腐败文化和社会心理角度切入,结合当前腐败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分析腐败借助某些文化现象得以蔓延的危害及原因,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抑制腐败文化蔓延并治理腐败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伟城 《学理论》2011,(2):32-33
权力就其本身的性质而言具有强制性和绝对性,因此两种特性的存在,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和特权思维,而占有欲和特权思维的极端化必然导致腐败滋生。为了防止腐败,必须进行权力制衡,防止权力过分集中,通过分析权力制衡理论的发展进程,借鉴西方国家腐败治理的现实经验,从而对我国的腐败治理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关于廉政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腐败本身的多样化特征,传统的廉政制度似乎已经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迫切需要进行廉政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诱发腐败的相对剥夺心理: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职人员腐败诱发的社会心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在经济增长迟缓的发展中国家,福利价值的相对剥夺是公职人员腐败的主要诱因;在一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和转型社会,获取财富的多寡容易成为衡量权力价值的主要尺度;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诱发腐败的动机则主要在于时权力本身的地位、荣誉和影响力的追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或一国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公众心理对腐败的容忍程度有所不同.在经济增长迟缓的发展中国家,公众大多认为腐败可以容忍;在转型国家,公众对腐败的态度由容忍逐步转变为不容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公众都一致谴责腐败行为,并希望在原则的基础上对之予以惩罚.  相似文献   

10.
沈栖 《瞭望》2002,(31)
前不久,国际监察专员学会主席艾尔伍德来华访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一个“亚腐败”的概念。何谓“亚腐败”?它是指这么一种现象: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艾尔伍德说,在腐败丛生的国度,“亚腐败”势必泛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历来重视反腐败,积极维护执政党权力的纯洁性,进入21世纪更加把反腐败放在国家政治生活的突出位置。然而我们党经历如此多的努力,中国社会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当然这里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民主发展不充分,权力过集中,党内权力制约监督不够完善。因此,本文试图尝试从党内民主与遏制权力腐败关系;弘扬党内民主,遏制权力腐败等几个方面,探讨弘扬党内民主对遏制腐败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腐败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邓小平同志指出,反对腐败“必须把肃清封建残余影响的工作,同对于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思想和其它腐化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①因此,深挖腐败的思想文化根源,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化思想对于我们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腐败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及其治理对策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社会历史根源1没落的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基因。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中,封建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邱诗武 《学理论》2011,(35):20-21
廉政与腐败的较量,是政府本身自我修复的一个过程,如何使其在获得合法职位职权履行天然义务的同时葆有稳定的性格,存其正气,去其戾气是政府必须摸清的盲点。立足于贿赂的"正效应"认知、行贿理由成为共同知识、政府官员腐败收益分析、政府官员行为外部性四个方面,阐述腐败行为产生的缘由,进而引出对廉政监察原则的思考:树立非辩证的贿赂观——廉政监察理念的前置性安排;凸显腐败交易的潜在风险——廉政监察工作的"迂回"创新;导入上级政治权威,解除外部性锁定——廉政监察开展的拳头举措。  相似文献   

14.
邓祥云 《各界》2007,(2):3,4
该文试图对产生的腐败的根源及如何更有效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入手展开论述,旨在警示执政者更加认识到反腐倡廉要持之以恒,要下大决心,要加大力度,要坚决刹住危及国家危及社会危及中华民族的大毒瘤。  相似文献   

15.
哗众取宠、花拳绣腿反不了腐败,某种意义上说,其本身就是腐败。反对腐败,必须动真碰硬,真抓实干。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建设形势的判断、规律的把握、政策的提出,是准确的、科学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具体措施、政策,明显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到位率不高的情况,“标本兼治”在“本”的治理上明显着力不够,突出表现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关键举措并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反腐败要取得更大成效。需要探寻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新路径。一是反腐败需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员参与;二是推行信用卡消费制度势在必行;三是坚决惩治行贿行为;四是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五是实施黑名单制度;六是把“12·9”国际反腐败日摆上应有位置。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问题研究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本主义问题的研究是我国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间不乏有高潮和低谷。无论什么时期,在理论探讨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从而使问题研究陷入困境之中,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难以深入开展。在对人本主义问题研究中不但受到意识形态、文化模式差别的干扰,而且还受到语义学和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的局限。其中,人本主义概念内涵的多重性,人本主义思想来源的多源性,人本主义理论研究视角的多维性,理论与现实、意识形态、文化模式之间的张力等是主要困境,在理论上明确这种困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区分“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异同的意义“以人为本”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现在许多人对“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的理解各不同,对二者的异同有些模糊。其实“人本主义“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人本主义”英文是“humanism”,系从德语humanimus译过来的。马克思不是人本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与抽象的人本主义简单地联系在一起,现在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提法,笔者感觉不妥。党中央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解其内涵,即共…  相似文献   

18.
执政者的腐败行为从来没有象最近20年来这样成为一个导致他们倒台的因素。使大多数国家深受折磨的腐败,在民主制度中并不是什么新鲜物,而是和制度本身一样古老。巴西总统费尔南多·科洛尔1992年下台令人瞠目口呆,这是第一次一位民选总统由于被控腐败而失去权力,...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恶性肿瘤",害党、害国、害民,但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公共权力腐败之发生,是由个人主观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客观环境因素和诱因共同作用的恶果.本文试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运用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透析当前我国社会关系结构与公共权力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着力探求引发权力腐败的社会客观环境因素和诱因,并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腐败问题,必须从更深刻的社会结构层次出发,改革社会关系结构和权力结构,进一步消除权力腐败赖以发生、延续、蔓延的土壤,推进反腐败事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郭士博 《学理论》2013,(7):33-34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跳级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的关于人的异化、类存在和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深深印刻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马克思在此基础上突破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缺陷,在对"人"的认识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视野中"人"的超越,从而奠定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进行全面系统批判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