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卫生部原部长傅连暲的大儿子在上海中山医学院办公室当主任,我因单位有一位同志治病跟他有过接触,对他助人为乐的高风亮德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
李生明 《党史文汇》2014,(10):55-57
正2014年2月2日,是老红军郑富贵逝世11周年的日子。他享年107岁,我在大同市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曾经拜访过他,我衷心祈愿这位1928年入党、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南征北战的老红军战士在九泉之下,能够听到我个人纪念他的心语……素面朝天一老翁在有着赵武灵王墓和"胡服骑射"故事的灵丘县,有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长征和平型关战役,后在解放战争中因负伤留在该地生活的老红军战士郑富贵。2001年7月的一天,我利用下乡间隙,第一  相似文献   

3.
参谋长传奇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参加过长征,参加过抗战,参加过解放战争,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他几乎在我建军史上的各个战争时期,都在出任参谋长一职,累  相似文献   

4.
聂帅与家乡     
聂帅的名字,我在早年读书的时候就听说过,以后从地下党的报刊和杂志上看到过他的消息,那时我就为家乡江津有这样一位人物而自豪。1949年解放前夕,家乡普遍流传着“聂荣臻要回来办50寿辰”的说法。这说明广大群众渴望解放,也说明聂荣臻的名声已广为人知。50年代初,他曾经回到过家乡,还专程到他的母校江津中学去看望师生,因学校放假未能看到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而感到遗憾。我经常见到聂帅,直接听取他的教诲是1978年。当时,我出席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聂帅派秘书把我接到家里,从下午4点一直谈到6点。他详细询问家乡的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从农业生…  相似文献   

5.
正前段时间和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聊天,他讲起一件事。刚退休时因组织关系变动,未能及时交纳党费,在关系转到社区的第一时间,他将前几个月没有交纳的党费悉数补齐。他说:"没交党费的那几个月,我过得很心慌,党员交党费,是对党应尽的义务。"朴实的话语,平凡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知道,在他心里,党费很重,那是深沉的党性的力量。我们常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其实,交纳党费对每一位党员来说才是最标准的仪式,时刻提醒着自己  相似文献   

6.
“五一”长假期间,我因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冒充周恩来贴身警卫的人需要核实,就拨通了北京一位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家的电话,可对方一听我的声音马上即回答说:“你是不是问力平过世的事?”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着问了三次,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可对于这样的事,我还是宁愿信其无,不愿信其有。我随即又拨通了一位原在中央文献室周组工作过的同志家电话,她也告诉我说,“力平同志患结肠癌已经两年多了,因为结肠部位靠肝脏太近,不好化疗,他就一直挺着……‘五一’期间,他走了。”听到这里,我的泪水不由夺眶而出,因为就在去年,我…  相似文献   

7.
有识之士担心人们以后连信也不会写了。而我的忧虑,不是以后,却是眼下;不是因电话和互联网的普及,而是因汉语文化知识的缺失。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和一般知识分子的信且不用说,这里举几例文化层次较高者书信的出人意料处。我的一位同乡,本地某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多种报刊发表过作品。一次他找我商量他的工作问题,并拿出商之于父亲的信让我看。令人惊奇的是,他  相似文献   

8.
有识之士担心人们以后连信也不会写了。而我的忧虑,不是以后,却是眼下;不是因电话和互联网的普及,而是因汉语文化知识的缺失。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和一般知识分子的信且不用说,这里举几例文化层次较高者书信的出人意料处。我的一位同乡,本地某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多种报刊发表过作品。一次他找我商量他的工作问题,并拿出商之于父亲的信让我看。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位在海外求学的亲戚告诉我,他在美国见到过一位女教授的名片,上面印着:“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45);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63);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81)”。他觉得奇怪,就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位老太太告诉他,知识在不断更新,过了一段时期以后,原来的博士学位已名不副实,只好再去攻读新的博士学位,要是有需要,我还想再做一次博  相似文献   

10.
在西南交大校园里,人们经常会遇见一位身形清瘦、佝偻着背走路的老人.他是一位喉癌患者,七年前在因做手术住院时说过:"只要醒着,我不是想电气化铁路就是想诗词歌赋,有时候做梦都是这样,没有时间想死亡."这是一句震惊了全校师生的话,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1.
牛撖捺 《共产党人》2005,(23):53-53
我的一位文友给我介绍了一位朋友.一个花儿作家高琨先生。高琨算不上大作家,尤其在民间文化被市场经济暂时抛远的情况下.他几乎淡出了读者的视野。但高琨却是真文人,他在无意间经营着一个文学沙龙,他隔三岔五,炖点羊羔肉,做几道固原家乡风味的小菜,开一瓶烧酒,邀请在银川工作的乡党们小聚。参加沙龙的,有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也有表演艺术家。我有幸参加过一次聚会。高琨们的聚会,有闲聊,  相似文献   

12.
寻找圣人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正跪在地板上擦上面的水渍,而且每擦一下,都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贝里奇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着找了这份工作,让他终于有了饭吃。 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位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  相似文献   

13.
贾久民同志是我省干部群众非常尊敬的一位革命老前辈,今天我们纪念他的百年诞辰,缅怀、继承和发扬他的共产主义高尚品德,很有现实意义。贾老生前与我说过许多话,其中有一句铭刻在我心中,终生难忘。那是16年前在他身患重病,身体极度虚弱的时候,我去医院探望。依依告别时,他吃力地向我频频招手说:"祝您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14.
1962年春,毛泽东因秘书林克下基层锻炼,身边暂时缺少一位替他看国际资料的工作人员.3月25日,毛泽东致信邓小平等人,要求选调一位秘书来.关于人选要求,他说:"我这里的两位秘书,文化、政治水平都低,不能很好地替我阅选内部文件,更不能向我提意见,需要有一位文化、政治水平较高的同志来帮助我."  相似文献   

15.
森淼 《廉政瞭望》2008,(5):46-48
25年前,他在部队服役时就开始悉心照顾驻地附近一位老太太。退伍后,他相继照顾并亲手送走十几位鳏寡孤独老人。即使在家庭支离破碎后,他依旧奔走在帮助别人的路途上。这一走,就是25个春秋。在那条孤寂的路上,他有过愉悦,有过欢欣,有过痛苦,也有过泪水,但他还是执著地走在那条人影稀少的路上……  相似文献   

16.
一位光电公司的总经理,因下属工厂静电过高影响生产而决定召开会议,想听同仁有没有较好的解决之道。第一次开会时,他把问题做了说明,提供相关的数据后,开始征求意见,结果大家都执行静默权,低着头,避免跟他有眼神接触。他很不满地说:“来的都是管理者,对这么重要的问题竟然都没看法,都给我回去好好想一想,明天早上8点再开会!”  相似文献   

17.
在闽东革命史上,有这样一位功勋卓绝的领导人,一位牺牲最悲壮的烈士,又是一位最有争议的同志。他就是曾任过中共闽东临时特委代理书记的詹如柏烈士。他原是福安北部山区的一条好汉詹如柏,又名詹寅,1902年9月11日出生于福安县潭头乡后洋村的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父亲詹桂椿,母亲林莺娇,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詹如柏自幼过嗣给二叔。他的嗣父因忍受不了西坑地主詹志如的剥削和欺辱,含恨投水轻生。嗣母为此积愤成疾,后来也服毒自尽。这段悲惨的家世,在如柏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海正生离开我们已有一年多了。可我对他的深刻印象并未因时间的磨洗而变淡,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总渴望再与他做一次倾心交谈。虽然我曾饱含深情写过介绍他事迹的通讯并分别发表在《光明日报》和《共产党人》杂志上,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但仍觉意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像一片落叶飘然逝去,但他给后人留下的精神却如松柏那般长青……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人虽然死了,但是他还活着。他就是曾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叱咤风云几十年,做过中央领导,在晚年似平民百姓而默默无闻的李雪峰同志。李老已于2003年去世,我为他做秘书服务了17个年头。我们曾朝夕相处,他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呼唤我"小赵、小赵"的声音犹在耳边。我有时坐在他书桌的对面,有时坐在他的病床旁,听着他对往事的述说,  相似文献   

20.
谭震林     
谭震林,一位由小职员成长起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81年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脚印。他,1902年4月2日,出生在攸县城关镇一个贫苦职员家庭。9岁入学读了两年私塾,便进印刷厂当了学徒工。但他好学,自己精读了《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历史书籍。他曾这样说过:“中国的历史,我怎么了解的呢?我是从书纸店里了解的。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