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格是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国民心理和行为方式上的凝集及其体现。东方文化决定了中国传统人格的是本特征,也对现代人格的转型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人亟须对自我人格和传统文化作出富有创新精神的调整,使其包括人类现代理性和多元人的行为方式、以全人类发展为已任的角色认知和需求取向。具有面向未来、创造未来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的哲学视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产生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存在形式的现代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反映,也是对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不能把网络文化理解为“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也不能把网络文化仅仅理解为对“网络经济和网络政治”的反映。就其实质而言,网络文化作为对人类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它既不同于“整个人类的文化”,也不同于“关于网络的文化”,而是与现实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有别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新型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单李欣 《传承》2014,(5):138-139
《螺丝在拧紧》是亨利·詹姆斯最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小说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家庭女教师。从荣格的"人格面具"和个性化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尤其是从家庭女教师复杂微妙的个性心理结构入手来剖析失败个性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人格和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日益普及,青少年已成为网络最为活跃的使用者.在低俗有害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中,无序、无界、匿名传播的网络状态,对青少年人格缺失甚至形成犯罪型人格起着诱发乃至推进的作用,给个人成长、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于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需要采取严厉的打击取缔措施,要完善网络立法,并从互联网技术上对低俗信息予以过滤堵截,从而使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侵害降到最低,同时,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各个方面也应自觉承担起责任,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5.
试论传统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二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参与起着二重作用 ,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公民的政治意识、参政意向和参政技能。为此 ,必须培养公民的健康政治心理并探索建构公民现代政治人格的合理途径 ,实现与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在人际关系和人伦道德、个体性与整体性、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道义与功利、现代人格特征与传统人格特征等方面,对农村未成年人与城市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进行比较,从经济发展、社区环境、教育水平、家长素质等向度分析道德差异的成因,提出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实施有效教育,以及更多地关注农村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的特征与现代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势必对受众的心理施以影响。如果网络媒体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双向互动、受者传者直接交流的优势,平衡网络受众的认知心理,成功地激发网络受众积极参与的心理内驱力,就会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人格心理邢宗兰文化可以造就人的心理和人格,人的心理与人格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我们研究人,研究人的人格价值观都得从文化本质中加以解释和剖析。当代中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中国这片古老大地上生活的人们无一例外地要受到传统文...  相似文献   

9.
张晓瑷  王宏 《青年论坛》2006,(1):100-102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和高质高效、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网络课程。网络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运用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网络学习及其主要特征,并对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影响学习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凸显其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其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培育和传播主流政治文化、提供积极的网络政治实践和政治训练.但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消解特定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少年作为社会公民的社会属性.正视这些影响和作用,发挥出网络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进程,还有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