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各区实行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基层政权的过渡组织形式。通过区代会,中共领导广大市民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和巩固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在区代会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中共将自己"阶级政策"和"民主运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协商"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民主。但区代会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毛泽东推广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验,掀起全国范围内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热潮。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利用报刊、档案等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略述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形、毛泽东推广松江经验始末及松江经验在当时产生的全国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主建政是中共政治建设的目标。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中共民主建政的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一直特别关注,在代中央起草的相关文电中,不仅对其进行制度设计,而且在各地的组织实施中进行督促指导和相关经验的推介,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保证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建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1949年松江县举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经验,经刚刚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批转后,为全国各县所仿照,传播甚广,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基于复杂的社会阶级、阶层,普选条件尚不成熟等客观因素,我国在各地方省市探索实行了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北平和平解放后,为使由国民党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城市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城市,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生民主政权,1949年8月至1954年6月,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召开了四届各界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6.
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前的政权形式,对各地民主建政和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学术界迄今对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对这一制度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以及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因此,闽西苏区时期,苏维埃政府开展以学校为阵地的义务教育、以军队教育为核心的干部教育和以识字扫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教育等三大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教育主体国家化、教育客体大众化、教育形式军事化、教育内容革命化等鲜明特点,开创了人民教育的先河,成为抗日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事业的源头,并在解放后得到传承,堪称“共和国教育总预演”。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践和理论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直接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认识,又奠定了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独创性理论的基础,同时对于培育形成井冈山精神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从加强党的建设着手,建立了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并对该制度作了具体详细规定。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对加强当时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组织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巩固和发展了党的民主集中制,转变了党的干部作风,提高了干部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为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对当前树立党中央的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凝聚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是对我们党执政以来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坚持、创新和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南方局的历史地位及其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1月建立于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战时期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周恩来和南方局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经过10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国统区艰险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开创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有力地配合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推进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新中国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2.
林学启 《学习导报》2012,(24):39-40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然规定国家政权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条件还不具备,于是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从1950年到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民主建政的高潮,其主要内容就是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适时地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为党接管城市的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他提出了接管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应执行的阶级路线,以及一系列接管城市的方针、政策,有力地指导了当时各战略区接管城市的工作;在指导接管城市工作的实践中,他强调要城乡兼顾、保护好现有的生产力,以便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形成于1930年,但这一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被全党所接受。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指导方针问题并未真正解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的加深,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指导地位终于在全党确立。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一届人大召开之前,召开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型和准备,是建国初期人民参加管理政权的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理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设人民政权的光辉实践。它开创了我国民主建政的辉煌时期,保证了建国初期各项社会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为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董欢 《求实》2008,1(2):4-6
科学发展观,是以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前进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党内巡视制度初现于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中央特派员"称谓。在革命时期有两个关于巡视工作的专门文件,分别是1928年的《巡视条例》和1931年的《中央巡视条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工作密切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领导,在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挖掘优秀干部、监督地方工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先行者,其一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正确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目标,即推翻专制主义,实现民主共和。晚清专制主义统治表现出了一系列“逆现代性”,使其成为中国长期贫穷落后,屡遭列强侵略的根源,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因此。高举孙中山的伟大旗帜,彻底推翻专制统治,实现主权在民,走现代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广大民众共同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以鲜明而严肃的态度,要求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他代表中央起草的9封文电,既是刚性的工作部署,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南,还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理论、基本内容及工作方法之源。9封文电,内涵丰富,其中不少思想观点,对于我们保持与发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良传统,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和现实指导。其构建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程的序幕,也无可争辩地凸显了毛泽东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开拓者、创建者、奠基者的卓越功勋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指示和通告。通过建立健全这些制度,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和发展,中共内部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在作为行为模式方面获得了制度化,而且在作为形式上的文本制度规范上也实现了制度化,中共整体组织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为战争胜利、最终打败国民党军队,奠定了现实的基础,显示出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在今天,它们依然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