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交评论》2017,(3):1-26
"一带一路"沿线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实现发展。东亚和中国依靠出口导向战略实现了工业化,但在今后一个时期,国际贸易增速将显著低于GDP增速,加上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世界发展需要新思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推动以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全球化。中国具备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业贸易能力,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当于两个二战后美国经济规模大小的富裕经济地带,在战略上中国倡导共商、共享与共建原则,因此,"一带一路"具有深厚的带动力。预计2030年左右,"一带一路"沿线中低收入国家有24亿人将转变为中高收入人口,而届时中国有14亿人口将成为高收入人口。尽管富裕起来的中国在战略上的确构成对美国的重大挑战,但"一带一路"也为中美两国创造了合作共赢的机遇。因此,中国应统筹"一带一路"与"新型大国关系",从战略上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倡议,这一倡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经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等领域实现互利互惠的目标是我国与沿线各国共同寄予的美好期许。然而,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法治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使得相关人员很容易受经济利益驱使,难以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陷入腐败的泥沼,侵蚀各国的共同劳动成果。对此,沿线各国应加强反腐败的司法合作,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联合侦查的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确保"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国际上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与问题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梳理部分国际上对"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机遇和问题的认知基础上,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注重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性与社会性,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专门领域的合作平台、为市场运作建立保障、系统培养"一带一路"专业化建设人才、改善自身软实力以促进民心相通落实等途径,最终将"一带一路"愿景转化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沿线国家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合作交流,同时,政治、外交、教育等软实力的合作交流更具有基础决定性作用。中国高等教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合作交流,但交流的层次与深度参差不齐,必须发挥战略优势、整合资源,展开与沿线各国的深度合作,通过软实力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作为世界各国当下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投资又是助推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所以从投资起步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良好合作。本文主要从经济外交中的投资方面分析中国外交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分别从投资与经济外交、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建构共同模式等方面具体阐述。这些机遇对于中国扩大对外交往,实现沿线各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等都具有现实意义,需要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重点把握。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东北地区应找准定位,挖掘自身优势,实现新时代东北振兴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辽宁省应利用港口及开放平台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更加紧密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吉林省、黑龙江省在融入"一带一路"进程中亟待将自身优势结合沿线国家的需要开展广泛合作,巩固和深化合作共识,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东北地区需重点处理好与东北亚经济圈内国家关系,巩固和提升其在东北亚经济圈中核心枢纽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开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不仅要促进沿线各国在经济技术上的互惠共通,更要在制度建设上为"一带一路"提供中国方案。以立法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司法体系、法律服务体系为内容的法律保障体系是"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考察和评价陕西开展"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法制保障体系实践基础上,从创新立法格局、加强行政执法、深化司法改革、提升法律服务等方面提出优化陕西开展"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法律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协力推动沿线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建设给中欧新能源合作带来了基础设施、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便利。然而,中欧新能源合作还面临着新能源合作中的"双反"问题、技术壁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通道问题和美、俄等大国的压力问题。中欧需要通过具体合作项目的制定和实施来加强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建立和完善中国与欧盟以及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多重新能源合作机制,借助"一带一路"加强新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9.
自"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以来,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表现出了积极性、开放性、主动性的特征,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情况复杂,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会面临市场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劳动标准、生态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诸多问题引发的法律风险。政府可通过搭建政策沟通协调中心,构建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开展国际税收金融等经营合作,建立"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等措施加以应对。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当遵守沿线国家法律法规,做好"一带一路"投资环境调查工作,加强沿线国家劳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善于规避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实现绿色投资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创造了重要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必须完善整体规划设计和多层次政策沟通,以互利互信、合作共赢为目标促进长期合作,充分兼顾和关注中东欧国家的差异性,以重点项目示范逐步推进合作,侧重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程,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实践、践行正确义利观的有效举措、中国构建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良好国际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