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可金 《外交评论》2011,28(6):73-89
作为除安全保障、经济发展之外的第三层面,人文交流历来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推进,各国都极大地提升了国际人文交流的战略重要性,在人文软实力领域展开了日益激烈的竞争,人文外交异军突起。尽管各国对人文外交的理解不同,但都高度重视人文因素在外交中的影响,并积极探索和推进人文与外交的结合。在这一潮流推动下,国内外学界对于人文外交的研究方兴未艾,提出了文化霸权论、文明冲突论、软实力论、文化安全论、话语权论等。为使一国文明永葆生机和活力,各国积极推出思想外交、文化外交、公民外交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外交,促进了本国文明体系的革故鼎新,努力占领全球先进文明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承认是外交、国际关系、国际法领域里一个古老的概念。在国际关系领域,承认一直被视作国家交往的前提条件,是否给予承认也因此成了一种政治资源。随着非国家行为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社会进程,外交承认的原则已经在包容性和排他性两个极端之间发生重大的变化,欧盟的对外行为最能反映外交承认的新特征。但欧洲的创新没有取代传统外交,而只是增加了新层面。从长远来看,NGO和其他行为体参与国际社会对外交承认标准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人文外交是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旨在推动中国人民与中东欧国家人民的心灵沟通与良性互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启动较早,通过文化交流、人员交流和思想交流,人文外交正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快速发展。当前,中国对中东欧国家人文外交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中东欧国家对华负面认知和疑虑、中东欧各国国情的差异、信息媒介传播变革以及乌克兰危机等问题,是当前对中东欧国家人文外交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此,需要把人文外交作为中国构建、强化自身特色鲜明的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提升人文交流的水平。今后,对中东欧国家人文外交将在中国对欧外交总体布局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苏长和 《外交评论》2013,30(1):1-11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之间的相敬相亲是国际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文章提出全球化时代各国国民的国际关系教育问题,认为国际关系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各国人民正确地对待外部国家及其人民,在差异中形成人文相亲的交流格局,帮助各国人民在国际交往的基本问题上形成比较接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文章探讨了影视新闻、学术研究、人文社科教材、日常交往等在各国国民国际关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梳理和评论了四种国际关系教育模式,即相互妖魔化的国际关系教育、"普世价值"国际关系教育、新殖民主义国际关系教育和人文相亲的国际关系教育。文章对中国国际关系教育的思想和文化资源做了扼要的阐述和概括,指出了国际关系教育对于深化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术议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吉胜 《外交评论》2013,30(1):12-29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关系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常借鉴其他学科而不断经历理论突破。由于语言具有政治性、权力性、建构性等特点,它一直在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进程与结果,也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所关注的一个要素。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建构主义等"后"理论针对语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而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与语言学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国际政治语言学可以围绕语言在学理和政策层面继续深入。学理研究主要包括围绕语言拓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视域、话语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文化、思维与国家行为之关系研究等维度。政策研究主要包括语言战略与国家外语能力、话语建设、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研究等方面。国际政治语言学不仅会继续丰富国际关系领域的跨学科理论研究,同时也可以为外交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人文领域内的交流日益加强,人文外交的柔和性作用受到各国普遍重视。中日邦交有上千年的人文交流历史作为前提基础,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性发展,中国对日人文外交愈加符合两国人民的现实性利益诉求。当前,经过两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中日关系迈入新的发展时代,中国对日人文外交出现大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思考对日人文外交的对策,事关中日两国的前途命运,推动双方关系持续改善,向好发展,对于维护地区安全、国际格局总体走向都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有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但一国的外交行为及其外交政策的制定必定会打上该国的文化烙印。影响日本对外关系的文化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等级观念、危机意识、天皇崇拜思想、耻感文化、历史观。了解文化差异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更有助于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微观层次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人格化的视角观察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行为、探寻国际冲突的根源,成为传统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切入点.现代意义上微观层面的国际关系研究十分注重个体的认知能力,强调政治领袖和决策精英的外交理念、才能、素质以及外交家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应变能力在国际关系演变中的特殊作用.因此,个体主义分析方法已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综合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为进一步理解政治精英在国际关系和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活动,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纪念活动有何政治意义?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一、有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文化外交所促成的文化了解、认同与交流是促成国家间合作的推进剂。“认同理论认为,在承认国际社会物质结构的前提下,认同重点强调由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构成的社会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并着重研究行为主体与社会结  相似文献   

11.
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冲突引起文化安全问题。经济全球化中,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文化一元化的威胁。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主战场,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健全文化安全管理,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既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结果,它具有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融合以及各民族的文化资源被全人类所共享两层涵义。文化多元化是指各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是一对辨证统一的范畴,二者之间是并行不悖、互补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本质上就是争取认同,文化认同是一切认同的基础,文化统战工作就是要增进广大统战成员的中华文化认同夯实共同价值基础,推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最广泛联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自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精神支撑。基于马克思文化批判的视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文化自信的根由在于它展现了中国必将实现国家复兴的民族信心、体现了承继中国红色基因的革命自信、彰显了中国能够"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时代信心,更在于它使中国领航核心——中国共产党的从容治理全面展现出来。深入和系统把握文化自信何以能够坚定支撑中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助于我们在新征程中不断有新作为。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位置凸现。当前文化安全中不仅有来自外部的侵入性文化安全,更有来自于国家内部的流失性文化安全的影响。文物中蕴含着重要的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铭刻着历史文化记忆,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历史传承。保护文物,作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保护历史,就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繁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国家的生命和重要标志。文化统战作为促进统战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研究新时期文化建设领域统战工作的纲领与方式,文化统战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才有望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李普涛 《理论前沿》2005,(10):31-32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趋势,文化霸权主义是一个突出的全球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任何民族只有向世界奉献民族文化新特色,才能遏制文化霸权,共同构建世界文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化安全与文化主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娟 《理论前沿》2003,3(1):28-29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发生了变化,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的文化主权,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树立新的文化安全观,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用新的方式维护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全球化主要是指超越本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当今国际关系日益受到更为繁多、更为复杂的权力体系的作用和影响,文化作为其中一部分也正在成为国际关系中继安全贸易之后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当今我国的文化安全已经上升到同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主要受到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国内三大文化市场存在的缺点和劣势影响,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一方面必须要坚持中国文化的根基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另一方面还要在吸收和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做到合理扬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的格局,以达到中西方文化的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