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竺彩华 《外交评论》2022,(6):22-47+5
拜登执政以来,美国贸易政策安全化进一步显性化,贸易安全化甚至替代贸易自由化成为美国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以服务于其整体国家安全战略。美国贸易安全化转型的深层原因,是其主导形成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不能保障其实现霸权利益,反而使其在国内外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美国需要打破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制约,重构国内经济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以重新整固美国霸权利益,而贸易安全化就成为其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选择。美国重构世界贸易体系的逻辑已经从经济逻辑转向安全逻辑。在实施路径上,美国在国内外推动形成了对华战略竞争统一战线,对中国强化进攻性的单边主义政策,对盟友重启排他性的多边主义政策。美国的贸易政策安全化使全球贸易体系进入了一个失序的时代,中美在先进技术和关键供应链领域的脱钩已经不可避免,世界可能形成“等级化”的市场和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2.
拜登执政以来,美国贸易政策安全化进一步显性化,贸易安全化甚至替代贸易自由化成为美国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以服务于其整体国家安全战略。美国贸易安全化转型的深层原因,是其主导形成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不能保障其实现霸权利益,反而使其在国内外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美国需要打破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制约,重构国内经济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以重新整固美国霸权利益,而贸易安全化就成为其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选择。美国重构世界贸易体系的逻辑已经从经济逻辑转向安全逻辑。在实施路径上,美国在国内外推动形成了对华战略竞争统一战线,对中国强化进攻性的单边主义政策,对盟友重启排他性的多边主义政策。美国的贸易政策安全化使全球贸易体系进入了一个失序的时代,中美在先进技术和关键供应链领域的脱钩已经不可避免,世界可能形成“等级化”的市场和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3.
美欧明确表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的原则和规则将是重构全球经贸规则的基准,因而TTIP具有深远的地缘战略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际体系内权力关系、国际贸易分工地位及价值观三个方面。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大国高度相互依存关系已成为国际体系演变的结构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TTIP的排他性。欧盟是国际经贸规则的改变者,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海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TTIP谈判和国际经贸规则变动将考验中欧关系的发展,中国将面临欧盟更强的规制压力和对等竞争挑战。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下,中国应主动加强对欧外交,升级中欧经贸合作,了解、适应和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制定。TTIP谈判对中国以及中欧关系既意味着严峻挑战,也蕴含着重要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其中资本逻辑的搅动和侵蚀是一个重要因素。资本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导致资本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网络信息舆论的生成秩序,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和传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资本逻辑的介入下,现代社会的网络意识形态建构权力实现了重新分配。资本利用其对网络信息舆论的支配和垄断,对意识形态内容和导向进行资本化的塑造,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造成巨大冲击。因此,不仅要限制资本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无序扩张,而且更要警惕和限制资本在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影响。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深入研究资本逻辑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影响机理,探索有效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其体制转换成为制约全局的关键问题。根据资本市场存在的矛盾,应由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打破资本成分化的界限,实现资本在各经济成分之间、各产业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从产权多元化入手,实现企业、城市经营资本化;科学规划,建立既有统一性、高效率,又分层次、有分工的现代化资本市场体系。通过建立新的资本市场模式,抓住新世纪中国经济起飞的机遇,形成亚洲地区资本市场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罕见的政治撕裂,一个重要来源在于美国不同社会阶层已由以往的利益相关转向利益疏离,而它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是在全球层面改变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利益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过程,它所造成的利益疏离和政治撕裂,可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期英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作为参照。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资本逐利全球化与利益分配国别化之间的冲突,资本的全球扩张及其反国家特性导致国家的利益协调与分配功能弱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业资本全球配置,全球经济高度金融化,"国民经济"趋于瓦解。财富向少数群体集中,跨越国家界限的精英联盟及其普世价值观形成,受益者与受损者间的利益断层线出现。资本意志左右国家意志,主权国家的契约伦理受损,国家失能现象加剧。国家间对立加剧,国际格局日益混乱,全球秩序呈现行将瓦解迹象。政治全球化即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管理和规制的缺乏,反映了主权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治理限度,这也使得经济全球化有其无法舍弃的政治维度,要适应主权国家林立的政治事实。同时,要通过全球治理体系的更新和创建,努力管理和规制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全球性的利益协调和再分配机制,管控因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政治紧张。  相似文献   

7.
商业广告作为一种社会冲突的生成变量,由于过度受制于资本逻辑,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极大威胁,其具体作用路径主要为阶层区隔与消费排斥、欲望制造与生态危机、文化暴政与信息抗争、理想展示与现实落差。发挥商业广告的积极作用,必须彻底打破"资本逻辑"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商业广告在制度规训、道德统摄、资本逻辑三者之间形成内在的张力平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克思著述的研读,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保护思想。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指出其中"资本的逻辑",这是对环境危机原因的重要揭示。同时,解决环境危机,必须超越"资本的逻辑",走向"生活的逻辑"。具体来说,就是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戚凯 《外交评论》2020,(2):23-50,I0002,I0003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经贸领域的域外管辖权问题进一步凸显。作为回应,美国采取了滥用域外管辖权、单方面依据国内法强行管辖他国机构或公民的政策,这种行为被称为"长臂管辖"。"长臂管辖"的形成和发展与美国霸权护持战略密切相关,是美国在国际经贸领域压制竞争对手的重要工具。美国立法、司法与行政执法部门依靠本国综合实力与政治理据,相互协作,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长臂管辖"机制。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视中国为霸权挑战者,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为了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美国在贸易与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了严厉的"长臂管辖"。这些"长臂管辖"存在严重的程序公正与透明度等问题,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加剧了中美战略竞争。从推动全球治理秩序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中国必须坚决反对美国以霸权推行"长臂管辖"、以"长臂管辖"护持霸权的错误行为。  相似文献   

10.
推动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实践动因系统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有中国特有的体制性因素和“发展至上”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导向因素,也离不开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禀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演绎,也得益于国际和平大环境与全球一体化发展所提供的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在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市场经济逻辑、社会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全球化进程逻辑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同时也面临调整和完善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Like the rest of the work world, the Canadian public service was designed as a system of manpower utilization. Achievement in the world of work has, in industrial societies, been more than a masculine pursuit: it has been a basic criterion of manliness.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civil service has refused to accept women on the same grounds as men for most of its history, nor is it surprising that some of the barriers erected in earlier years have been institutionalized in the current structure. Throughout history we have concentrated and elaborat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but the tide of social change set in motion b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s led to a situation where it may make life easier to stress our similarities as human beings rather than our differences as men and women. The traditional roles of women have lost much of their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meaning, so more and more women will move into jobs that have in the past been defined as male. As they do so, the traditional roles of men also lose meaning: it is hard for achievement to symbolize manliness when women also achieve. But if we were to recognize that both male territory and female territory are quite limited, we could move on to the territory of common humanity and to the opportunities it offers not only to find meaning but to create it. Sommaire. Comme le reste du monde du travail, la function publique canadienne a été conçue pour être un système d'utilisation de la main-d'euvre masculine. Dans les sociétés industrielles, les réalisations dans le monde du travail ont été plus qu'une activité masculine: elles ont été Ie critère fondamental de la masculinité. Il n'est done pas surprenant que la fonction publique ait refusé d'accepter les femmes sur la même base que les hommes pendant la plus grande partie de son existence et il n'est pas étonnant non plus que certains des obstacles égés au départ aient été institutionalisés dans les structures actuelles. Pendant toute notre histoire, nous avons insisté et élaboré sur les différences entre hommes et femmes mais l'évolution sociale dont la révolution industrielle a été raponsable, a créé une situation dans laquelle la vie est simplifiée si I'on insiste sur nos similarités en tant qu'êtres humains plutôt que sur nos différences en tant qu'hommes et que femmes. Les rôles traditionnels des femmes one beaucoup perdu de leur caractère absorbant et de leur sens, et des femmes de plus en plus nombreuses occuperont des posts qui avaient été définis autrefois comme étant des occupations masculines. Du même coup, les rôles traditionnels des hommes perdent leur signification: il est difficult de faire da réalisations le symble de la masculinité lorsque les femmes en ont aussi à leur crédit. Si toutefois nous reconnaissons que le territoire masculin, comme le territoire féminin, sont très limités, nous pourrons envisager le territoire commun de l'humanité et les occasions qu'il nous offer non seulement de trouver un sens à notre vie mais de lui en donner un.  相似文献   

12.
美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情感活动本质地体现出其超越性特征。审美实现是建立在对价值功利性和有限、在场的超越之上,进而实现审美自由的。艺术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本质地体现出创美的超越性特征。美、审美、创美的超越性特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3.
二、自由与权利、权力、法律(一)自由与权利“权利”是由自由衍生出的一个概念,指的自由存在的一个特殊形态,或一种特殊形态的自由,即被社会认可的自由。而“认可”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它具有合理性、正当性,这意味着其存在对别人的自由、乃至于全人类的自由有价值,能促进或增加这些自由,起码能与其它自由相容,不会妨害其他人的同样自由;其二是,它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所在组织的保护,因而在其受到侵犯时还会借助于所在组织的力量排除之。权利是被社会认可的自由,但被认可的范围和保护的方式是有差别的,由此可以分为许多种。从被认可…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与权利、权力、法律等概念有关,因此把它们放在一起来思考,不仅对于理解“自由”概念,而且对于弄清其它概念都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在对自由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论述。本文作者认为,自由是人的合理的自主状态或相对的独立性,自由的根据虽然在于人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但与社会制度关系极大。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中被认可的自由,而权力则是社会为了兑现这一认可协助权利实现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它是权利的聚合与转化的结果。它由权威和强力构成。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它来源于权利,也服务于权利。权力协助权利实现的办法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行为准则来建立和维持一种社会秩序,从而为权利的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法律就是诸种社会权力中具有综合性和地位最高的社会权力,即政治权力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社会里,自由离不开法律。  相似文献   

15.
行政职能、功能、效能、效率、效益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职能、功能、效能、效率与效益是行政学中内容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范畴。行政职能指行政组织对社会进步应起的作用 ;行政功能是系统科学概念 ,当行政组织的功能与实现行政目标一致时 ,行政功能表现为行政职能 ;行政效能则是行政组织内在能力的外部表现 ,指行政组织活动对实现行政目标发挥的有效的功能 ;行政效率指行政活动产生的效能与消耗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比率 ;行政效益指行政活动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 ,体现了行政职能、功能、效能与效率的内在统一 ,是行政学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16.
太少阴阳和三阴三阳模式是阴阳学说中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对阴阳的分割,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就形成了两种阴阳模式。太少阴阳模式与四象模式或河图五行模式是等同的,用来描述事物阴阳变化的起始和终结的过程。三阴三阳模式受到了三才观的影响,除了对阴阳变化终始的描述以外,还增加了对阴阳中间状态的量变阶段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切实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义极为重大,也是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本领、发挥能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讯问、询问、盘问三词在汉语词义上和法律性质上存在着区别 ,这种区别反映了我国传统法文化中刑事诉讼程序的控辩双方不平等的理念对现代刑事诉讼立法的潜在影响。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 ,尽管供述不能独立地作为定罪证据 ,但是供述作为侦查机关获取其他定罪证据的重要途径 ,和在其他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形下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支持 ,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个性与政治     
本期摘译的是意大利心理学家卡普拉拉等五位学者合写的论文《个性与政治:价值观、人格特征和政治选择》。传统政治学认为,人们在从事政治活动时,或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或是基于正义。无论是基于前者还是后者,这样的行为都被认为是理性的。政治心理学所要追问的是,除了利益或者正义,人们的行为是否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行为是否具有非理性的成份?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说人们的政治行为有时是为了获得心理的满足,这样的行为有时是非理性的,即使有理性的考虑,也是有限的理性。从政治心理学理论出发,一些学者认为,当今西方民主国家的政治越来越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政治的个性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候选人的个性成为选民关注的焦点,其二是选民的个性而非他们在各种利益集团中的社会定位成为政治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个性与政治:价值观、人格特征和政治选择》一文将个性视为一套支配情感、认知和动机过程的动态自律系统,同时借助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认真性)和施瓦茨的个人价值观理论,运用意大利2001年大选投票数据分析,探究了个性中人格特征和个人价值观两个维度对选民政治选择的影响。人格特征来源于个性心理,个人价值观来源于社会心理,人格特征和个人价值观展现着个性机能的不同方面,影响着选民的政治行为、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换言之,选民的个性特征往往使得他们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某位候选者或者某个政党。  相似文献   

20.
讯问、询问、盘问三词在汉语词义上和法律性质上存在着区别 ,这种区别反映了我国传统法文化中刑事诉讼程序的控辩双方不平等的理念对现代刑事诉讼立法的潜在影响。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 ,尽管供述不能独立地作为定罪证据 ,但是供述作为侦查机关获取其他定罪证据的重要途径 ,和在其他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形下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支持 ,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