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柱,充满亲情的社会是和谐文明的社会,充满亲情的民族是和谐进步的民族。亲情是成长、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感恩教育的缺失,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亲情观念正在逐渐淡薄。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而实施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上许多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知感恩、情感冷漠等现象.文章解读了感恩的含义及其意义、分析了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并认为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要的是合理定位感恩新理念,努力营造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绿叶对根的情谊,是立身做人之根本。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感恩是一堂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道德意识多样化的今天,更应该强化这一道德观念.让感恩的声音在全社会响起来,让感恩的美德世世代代传下去。  相似文献   

4.
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价值观教育素材。电影《唐山大地震》体现了亲情与同胞之情的大爱主题,带给人们对人性的拷问和心灵的震撼。该影片引导青少年要爱心相伴,与人为善;互相理解,懂得感恩;用心生活,珍惜生命,对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尚艳霞 《湘潮》2013,(1):184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感恩主题;学生学习中体会感恩之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语文学科担负着感恩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学时适时渗透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本文阐述了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具体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中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又是关键的一环.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呈现出结构软化、功能弱化的特点,这是由市场经济等社会变革的负面效应、高校感恩教育理念的偏差、家庭教育中的执傲教育观和不妥的教育方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失衡、感恩文化的断层、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天津师范大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树立先进典型,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李俊伟:感恩教育,是做好当前扶贫工作、群众工作的有益补充。图为李俊伟近照。感恩教育,是做好当前扶贫工作、群众工作的有益补充。感恩,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感情,也是社会发展得以延续的精神支撑。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群众也应当感恩奋进。感恩是一种生存哲学,人类在相互关心和体谅中得以延续;感恩是一种道德  相似文献   

10.
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很多,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重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营造校园感恩文化氛围;加强师德教育;重视实践活动;构建感恩教育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感恩教育的涵义 感恩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感恩的思想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羊羔跪乳、义鸦反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随意割舍,点击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俯首皆是.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目前社会感恩意识缺失严重.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有机配合,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感恩教育有利于激发培养高职学生的心理潜能,构建高职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优化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其人格发展。当前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认识缺位、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不良环境消极影响等问题。构建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社会应该努力创造感恩教育的优良氛围,学校应该健全完善感恩教育机制,学生应该深化感恩意识,激发培养自身的感恩情感。  相似文献   

14.
感恩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感恩教育有利于激发培养高职学生的心理潜能,构建高职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优化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其人格发展。当前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认识缺位、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不良环境消极影响等问题。构建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社会应该努力创造感恩教育的优良氛围,学校应该健全完善感恩教育机制,学生应该深化感恩意识,激发培养自身的感恩情感。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感恩教育缺位、家庭感恩教育失衡、社会感恩氛围淡薄,使大学生逐渐丧失了良知,缺失了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教学与实践,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成才,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相似文献   

17.
孟喜龙 《世纪桥》2009,(3):110-111
大学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也是解决社会问题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并将感恩教育融于整个教学管理,与校园文化结合,借助有效的载体,使感恩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王玉娟 《党史博采》2009,(11):43-4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感恩教育缺位、家庭感恩教育失衡、社会感恩氛围淡薄,使大学生逐渐丧失了良知,缺失了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9.
会感恩、知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感恩和诚信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必然要素。笔者认为,学校是进行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做人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和诚信,必须紧密联系学校这个主阵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以感恩诚信为主的教育,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是一种追求高尚品德的精神境界,是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某种准则。知恩图报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感恩的萌发为起点,探索感恩心理的三元素及其关系,由此探究感恩教育对感恩心理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