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盘点上海人     
王俐敏  楚梅 《今日上海》2011,(12):15-21
编者按:2011年是“十二五”第一年,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首的官方调查统计结果纷至沓来,作者围绕其中有关上海市民目前最基本的“民生环境”串联成文,内中有“成绩”,有“改善”,有“不足”,有“建议”,也有体现努力目标的“规划”,综合在一起供各方参考。  相似文献   

2.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红霞 《现代领导》2008,(10):27-27
本文清新活泼,没有“八股气”,字里行间真情流露,确为有感而发之作,颇有自己的见解,文章生动地阐述了组工干部的新进步观,此“进步”非同“年年有进步”之“进步”.而是“月月有进步”之“进步”,读后颇受教益。本刊欢迎各级领导同志多撰写这样有新意、有见地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在咱们中国,是很有些“陪读”传统的。古时候有“陪太子读书”之说,“太子”而无学童陪伴左右,那书就读不好;又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说,耐不住寂寞的什么公子,如果没有“红袖”在身边晃来晃去,书也读不利索。然则“太子”有了学童,也未必能把书读好;公子加上“红袖”,  相似文献   

5.
声音     
繁体字“亲”的右边有“见”,“爱”的中间有“心”。后经简化,“亲爱”二字变成现在的“亲”不见,“爱”无心。  相似文献   

6.
“费翔”邂逅了“特别漂亮的常州姑娘”谈何易。10年前,颇有几分费翔神韵的台湾帅小伙张坤男来到常州,开创了“罗麦”食品,“口感细腻,有弹性,有嚼劲,愈吃愈香,很清爽,够Q”是张坤男对“罗麦”食品的完美追求,而品味他与谈何易的爱情.亦有同样的感受:有嚼劲,够Q……  相似文献   

7.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8.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9.
答读者问     
《公民导刊》2009,(7):56-56
《公民导刊》自今年全新改版以来,“特稿”这一版块在“关注人大工作动态及制度建设,关注民主法制进程之亮点焦点,关注民生之热点难点”上狠下功夫,办得颇有生气,颇有新意。策划人“匠心共运”,采编者执着追求,使“特稿”亮点纷呈,特色凸显,基本上达到了“有点有面,有新闻事实,也有深度思考”的要求,值得肯定,值得珍惜!  相似文献   

10.
杨金海 《传承》2012,(1):80-81
随着全球经济的推进,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及民主制度受到更多的关注与赞誉。由此,关于“西化”与“中化”的问题再次成为当前的两股重要思潮。近一百多年来,人们围绕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中体西用”论,有“西体中用”论,有“综合创新”论,最近有“中国模式”论,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之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上曾流传这么一句话:“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这“进步”的含义当然有特指,说的和听的人也都能意会。组工干部,不仅是“跟着”,而且是“进了”,“进步”嘛理应是更快,所以我的观点是“进了组织部,月月有进步”。闻听此言,局外人会瞠目惊呼.而局内人却会连连喊冤,但是这句话却真是我——一个进了组织部工作一年有余的“业内人士”的肺腑之言。何出此言?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过去贵阳人常诜“唐家顶子,高家谷子,华家银子。”唐、高、华三家是贵阳的名门望族,发家之路各不相同。唐家有势,做官的人多,故称“项子”;高家有地,收租谷万石,故称“谷子”;华家有钱,家财万贯,故称“银子”。“项子”、“谷子”姑且不论,  相似文献   

13.
和谐真好     
请教了一位文字学高手.得知“和谐”这词其实有着重于社会关系的意味:“和”者,从“禾”(指粟),从“口”,意即人皆有嘴要吃;而“谐”呢,从“言”,从“皆”,就是说人皆得言乐言。  相似文献   

14.
甘晓 《探索与争鸣》2002,(12):27-30
20年前,知道什么是“物业管理”的人,屈指可数。也难怪,因为当时市民是缴房租、住公房,哪来的“物业”,自然就谈不上“物业的管理”!现在不同了,“物业管理”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衣食住行”四样,人们除了已经穿得暖穿得美、吃得饱吃得好之外,“居者有其屋”的理想也已基本实现。这里的“有”,不仅仅指的是“有没有地方住”的“有”,而且是更具有自豪感的“拥有”的“有”。以上海为例,资料显示,眼下85%以上的市民拥有自己的住所,这个…  相似文献   

15.
为人处世是一种哲学。人生之道,做事要“方”,做人要“圆”。有“方”有“圆”,方是做事做人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黄平初 《台声》2010,(2):38-39
在昆明时尚一条街,有一家玲珑精致的小店——“巧丽坊”,店内四壁和玻璃橱窗里,悬挂、陈列着色彩缤纷做工考究的各式各样的中国结编织艺术品。有“招财进宝”,“麒麟呈祥”、“彩蝶比翼”、“鱼跃龙门”、“十二生肖”、“福海无边”……看上去无不栩栩如生,让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7.
“大学”乃“大”与“学”之和。关于大学之“大”,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有过精彩的论述:“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那么大学之“学”与其他学问有何不同?大学之“学”又有什么丰富的内涵?我的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3,(11):31-31
“自我反省”“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向德鞠躬”“做善事”,2015年,湖北省宜昌市道德讲堂总堂已开讲8次,先后有20个道德模范走进总堂,有近4000多名干部群众聆听身边道德故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传递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20.
羽戈 《同舟共进》2012,(6):59-60
黎元洪有个绰号“黎菩萨”,有时唤作“泥菩萨”。依湖北方言,“黎”与“泥”同音,故有此两说。“菩萨”之名,谓其面善,脾气好,气度雍容,像一尊弥勒佛。不过“泥菩萨”却有戏谑之意,如俗语所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