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案讯点击     
《法律与生活》2012,(20):61-62
“阳光审务”助推廉政风险防控 今年,河南省濮阳县人民法院在原有人民陪审员制度、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审判执行、巡回审判等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审判公开的范围和力度,建立健全法院公众开放日、庭审直播等系列“阳光审务”制度,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徐红瑞)  相似文献   

2.
唐静 《法律适用》2014,(4):111-115
心证公开作为更深层次的审判公开,是实质意义上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法院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心证过程的动态公开即庭审中的心证公开,构建符合我国司法规律和审判实践的民事诉讼庭审中的心证公开模式。本文以庭审心证公开的价值功能为研究基点,分析了庭审心证公开失范背后存在的困顿现象,并在立法完善、程序构建和制度配套三个方面提出消解困顿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关注     
《检察纵横》2012,(3):58-58
最高法连续发文力推司法公开 司法公正应当是“看得她的公正”,司法高效应当是“能感受的高效”,司法权威应当是“被认同的权威”。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7年出台的《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审判公开中提出的。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司法公开三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义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对司法公开的六个重点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六个重点环节是: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2010年,最高法院确定了25项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100个法院成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其中包括11个高级人民法院、33个中级人民法院、1个专门法院和55个基层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4.
区鸿雁 《中国审判》2010,(12):45-45
11月4日上午,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坐无虚席,当地2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邀参加当天公开审理的柳某上诉朱某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庭审活动暨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为法院庭审活动及法院司法宣传月工作“挑刺”。这仅是曲靖中院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活动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汪敏 《中国审判》2013,(12):59-61
<正>一、问题的缘起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强调各种形式的司法公开,从裁判文书公开推广到各类庭审的公开,而且强化了公开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当事人确有正当理由要求不公开的以外,各级法院应当将公开宣判的裁判文书进行上网。最高人民法院为此还出台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2009年)及《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2010年),以考核、考评各高级法院的形式推进司法公开。但是,目前有关裁判文书公开的政策仍然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6.
5月6日,陕西省西乡县人民法院刑庭审理了一起一名聋哑人涉嫌盗窃财物案件。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公正公开,增强庭审透明度,法院将庭审情况通过微博进行了同步直播。  相似文献   

7.
当前,司法改革的一个难点即司法公信力下降甚至缺失,而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则被认为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庭审公开作为司法公开的核心内容,理应成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着力点.然而,当前的庭审公开实践并未达到其应有价值,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出台了系列关于司法公开的新举措,进一步放大了现阶段庭审公开存在的问题.庭审公开的问题与其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控制关系重大,需要我们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庭审公开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案件公开审理的范围,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将庭审公开置于程序控制之下,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潘建安 《检察风云》2014,(11):32-33
2014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两会上指出,"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成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各级法院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多种媒体直播社会关注案件庭审情况,取得良好效果。"2013年对于我国司法公开的进程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薄熙来案、王书金案、北京大兴摔童案、南京饿死女童案等一批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进行了庭审直播,撩开了我国司法的神秘面纱,在推进我国司法公开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博、推特的使用改变了英国庭审的报道方式,促进了英国庭审公开制度的发展。英国庭审公开的法律与判例相互依存、原则与例外(某些情形)相互转化、诉讼价值(公开与公正、公平以及自由与安全、秩序)相互博弈、传统与现代相互促进代表了英国庭审公开的特色,而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庭审过程公开、建构一系列保障措施以及正确处理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的关系是英国庭审公开制度的启示。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则是其精髓,值得吸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鸽君 《江淮法治》2014,(24):34-34
正11月11日,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坚带领高院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在市中院院长许建等人陪同下,来到蜀山法院调研视察工作。张坚院长一行首先来到诉讼服务中心。在"中心"的一台移动电视前,法院工作人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今年以来开展的司法公开工作。张坚认真听取了介绍,对蜀山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庭审直播周和组织媒体网友看法院等一系列形式,扎实开展的庭审网络直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2,(9):4-5
王胜俊: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必须确保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司法公开是一种态度、一种自信、一种力量,有助于强化对审判权的监督,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着力排除观念、管理、技术上的障碍,推动司法工作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实质公开,以利于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进行评判和监督。着力加大程序公开力度,提高立案、庭审、执行、听证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经过严格资格审查,依法任命25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260余件,增强了案件审理的透明度和当事人对判决的信服力。连续开展人大代表旁听评议庭审活动,旁听评议38起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效促进了审判工作质量和公诉水平提高。坚持每半年听取一次市法院、  相似文献   

13.
公开审判,是指法院对案件庭审前、庭审过程和判决结果向当事人、社会公开的制度,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的标志之一.公开审判首次由18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而最早将这一原则制度化的是1791的美国第6条修正案,到19世纪,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实行了这一原则.我国的法律制度也确立了这一基本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 人民陪审制度是指从公民中产生人民陪审员参加法院审判案件的制度。它是否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笔者日前对重庆市沙坪坝区、永川市、江北县等5区(市)9县执行人民陪审制度的情况进行专题调查,结果表明:1636名人民陪审员中,选举产生1597名,占97.62%;特邀39名,占2.38%。他们在法院各项审判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15.
公开审判,是指法院对案件庭审前、庭审过程和判决结果向当事人、社会公开的制度,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的标志之一。公开审判首次由18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而最早将这一原则制度化的是1791的美国第6条修正案,到19世纪,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实行了这一原则。我国的法律制度也确立了这一基本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段时间来,众多社会关注度高的大要案在法院微博直播庭审,直接满足了公众对案件审理细节的知情权,为我国法院系统加强司法公开工作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与此同时,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也给法院的传统审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新的司法环境下,法院、法官如何应对,从而进一步增强司法的公信和权威成为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法治中国与司法公开—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新闻发布会暨司法公开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对浙江全省103家法院,陆续出具审务公开、立案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公开、保障机制5个方面的测评分析报告和阳光司法指数总测评报告,全国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对外发布。  相似文献   

18.
玄红莲  佟尧 《法庭内外》2013,(10):64-64
日前,北京市大兴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张某涉嫌敲诈勒索一案。 被告人张某于2013年5月23日在北京市大兴区其暂住地内,利用王某之子出走的情况。以“孩子人身安全遭到威胁”为由,通过电话、短信形式对王某进行恐吓,向王某索要人民币10万元,后被抓获。该法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庭审中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此案将择日宣判。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9,(4):77-86
我国互联网法院普遍面临开庭时间冗长、庭审仍然处于无争点审理或者争点散漫化审理的状态、经过开庭审理后法官依然无法形成确定的心证等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互联网法院没有重视其自身即有技术对审前程序的有效促进作用,缺乏对争点整理制度的有效运用,庭审仍然依循旧的庭审理念运行。现代庭审理论注重案件争点的确定、失权制度的落实,并要求法官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履行阐明义务及心证的公开,能够体现诉讼民主、诉讼规律和程序保障,以争点整理引领的庭审方式能够实现案件的集中审理以及突袭裁判的有效防止,并能够为互联网法院庭审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我国互联网法院庭审制度应在现代庭审理论的引领下,引进争点整理与失权制度、实现案件的集中审理,注重法官阐明义务的行使与心证公开,用公共理性重塑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参与权,以此达到对庭审制度革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执行公开是保障当事人知情权,确保执行公正、阳光司法的重要措施,但也是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重难点。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确定萧山法院为100家司法公开法院之一。本文即以萧山法院近几年的执行公开工作为样本,以调研、总结、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从执行立案公开、措施公开、听证公开等方面阐述现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目前困扰执行公开推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全司法辅助制度、建立执行案件短信平台全程告知制度、完善浙江法院网案件信息查询系统、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强度等司法建议措施,以求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社会公平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