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佳蔚 《法制与社会》2014,(11):245-246
电影《被告山杠爷》中具有法律争议的情节折射出乡土社会与现代法治的种种冲突,这是由于现代法治根植的土壤,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等都与乡土社会的治理是两条不同的思维路径。冲突可抽象为司法与行政、礼治与法治、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冲突。协调这些冲突需要以解决纠纷为中心,重视民间法的力量,关注村民的法律创造力,并用反司法理论治理基层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也是我国法治建设与改革又迈出新的步伐的一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随着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也步入新的轨道,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作者通过孙洪坤所著的《程序与法治》一书,解读了程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社会进程中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法治理想主义路线中,中国民间组织的法治意义被描绘成如下一幅法治秩序的生长图景:在国家与社会的合作互动中,多元化的民间组织通过协商、谈判参与立法实践,形成被共同认可的、且对国家法律有支撑和补充作用的"民间法"。法律运行方式亦从全能独断式向参与、协商式转变。然而,如此一幅民间法律治理的理想图景却遭遇到现阶段中国民间组织生长艰难的挑战。与法治理想主义以理想性立场为核心的分析进路不同,法治现实主义更关注法治现实进程及其制约因素,在民间组织等相关问题上,更强调分步推进战略,谨慎寻求得近期行动的可行性及其与远期行动之间的协调与衔接。由此,在几个重要方面形成了与法治理想主义不同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有3部法律与8部行政法规直接使用了社会管理概念。这些立法中的社会管理概念,有不同的来源、表现形式、语境、内涵、外延,形成了不同类型。无论立法内外,社会管理概念都不同于治安管理概念。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切忌以治安管理主导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中的社会管理概念与现有立法中的社会管理概念联系密切,同时存在一定的张力。因此,完善社会管理立法刻不容缓。要认真对待现有立法中的社会管理概念,这是完善社会管理立法躲不开、绕不过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省人大常委会的机关刊物,《法治与社会》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努力提高办刊水平,适应人大工作的发展需求,使杂志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深深植根于各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这一沃土之中,不断汲取永不枯竭的生活源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在全面展示中国法治成就的同时也在揭示中国法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和基本规律。在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之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治建设反映了法治发展规律,已经形成的关于法治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政党是法治的基本要素,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价值观,由有限政府理念到政府责任观念,社会建设与社会权利,人民民主和人民法治的意识形态,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等等。这些基本观念和思想已经和正在影响着法律制度的进步和法治国家的实践,构成中国法治未来发展的思想主线和文化基础,中国法治也因此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完整把握中国法治的内涵,必须立足于中国法治的宏大体系,视政党为中国法治的基本要素,加深人权与法治的内在关系,确立社会法治对中国法治的意义,以及发展法学教育加快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创刊不久,我就接触到它了,那时我从旬阳县委组织部调到宣传部工作。在众多的报纸期刊中,《法治与社会》让我眼前一亮,爱不释手,从此与它结下不解之缘,相随相伴二十年。在我的心目中,《法治与社会》是最好的一份刊物,它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不断推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精品,不断增强思想含量、知识含量、文化含量、法治含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与社会》紧跟时代变革的鼓点,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不断增强全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扩容改版。在内容上,以板块统领栏目,设置了封面人大法治社会等板块,增强了杂志的思想性、指导性、实用性和贴近性。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化的信息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是”信息社会”这个时代的特色。处在信息社会时代的政府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即同时具备信源、信道、信宿的角色。作为承担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在履行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即政府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在信源、信道、信宿这三个环节中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纲要》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划建设法治政府蓝图的纲领性文件,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坚持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的创造性结合,是《纲要》的核心精神,也是《纲要》的最大特色。《纲要》的理论精髓体现在:(1)《纲要》贯穿的内在主线:监督、规范行政权与保护、扩展公民权相结合;(2)《纲要》规定的基本内容:依法行政理念与依法行政制度相结合;(3)《纲要》确立的法治目标:建设法治政府与形成法治社会相结合;(4)《纲要》选择的法治道路:自上而下政府推进与自下而上全民参与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李燕萍 《中国法律》2007,(6):37-38,123-125
回归之前,澳门地区属于准殖民管制型法制,特点在于大多数法律脱胎于葡国法律,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这些法律对於主要由华人构成的澳门社会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未能真正深入澳门社会。也就是说,法律规则与法律目标分离、法律设计与法律实效脱节。因此,法律本地化就成为澳门法制转型的中心议题,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特区政府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中核心概念的"自生自发秩序",它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曾经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对其内涵、优势、弊端一一作出阐述,并指出其对今天正在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市民社会建设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苏永生教授出版了一本专著——《区域刑事法治的经验与逻辑》(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书中对刑事法治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区域刑事法治化是刑事法治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刑事法治的历史考察,作者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区域性是刑事法治的基本样态。刑事法治的区域性要么通过明确划分不同法域表现出来(如美国、德国),要么通过赋予地方立法机关刑事立法权表现出来(如英国、日本)。通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黄帝四经>的记载,黄帝创造和传播了法治与德治及个人自由的观念;而且自黄帝始,这些观念就已出现在中国社会.本文先将源于黄帝的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理论熔为一炉,强调黄帝的思想与实践构成中国法治与德治科学观的基础.之后将西方的科学观念概括为"万物皆为信息".因信息学认为比特为万物的本原,而物理学认为反熵导致了秩序和生命,同样,黄帝倡导的"先予后取"原则就是人类秩序的本原.最后,本文揉合中国思想与西方的科学观,凝炼出黄帝思想体系的核心所在:法治与德治科学观的反熵运行体系.这个体系奠基于"先予后取"原则,取就是熵,予就是反熵.在人类社会中,反熵组织创造和分配了秩序,因此可以将其表述为所有可欲物的创造和分配都是取(反熵)与予(熵)之间的交换.就向所有人更公平地创造与分配可欲物而言,反熵运行体系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明的最强大、最有效率的体系.具体讲,中国法治与德治科学观体现为五条天命:仁、义、权利和义务一体、杨朱六大自由、一个管制而自由开放的市场体系.更具体地涵盖四个部分:商鞅关于法治的科学观、孔子提出的互惠正义与道德黄金律、老庄的自然无为思想、杨朱的的"为我"思想以及"六感"基础上的六大自由.在中国法治与德治科学观的框架内,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反熵机制,通过它能产生充足的可欲物,增加每个公民的财富、仁爱、力量和正义,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我们可以更好地创造、再创造、分配、再分配所有的可欲之物,更加公平地分配已累积的财富、仁爱、力量和正义.  相似文献   

14.
翟建  张培鸿 《中国律师》2008,(12):31-33
伴随着10余年前《刑法》的修订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刑事辩护的难点、疑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所有这些问题的症结与对策,就成为刑事法理论与实务研究的热点。经过长期的争论和不同观点的碰撞磨合,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尽管也有一些学者和律师总结出更多的“难”。比如质证难、辩论难,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5,(2):12-13
2004年12月24日,纪念《民声报》创刊10周年、《法治与社会》创刊5周年座谈会在省人大常委会多功能厅举行。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岳松华、副秘书长何少林出席了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报刊社全体员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任永革主持。  相似文献   

16.
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刚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庆祝《民声报》创刊15周年、《法治与社会》杂志创刊10周年。首先,我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民声报》和《法治与社会》杂志的成长发展、支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历届常委会领导同志、各市县人大和新闻界的同志及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自国家运用刑法统治社会以来,先后出现了"决断论"、"规则论"和"秩序论"的刑法观。虽然这三种刑法观在我国当下的刑法实践中都有所展现,但是"规则论"和"秩序论"的刑法观还没有得以充分展开。为了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必须提倡规则、决断、秩序"三位一体"的刑法观。一方面需要通过提升文义解释的地位来深入贯彻"规则论"的刑法观,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深化区域刑事立法和引入文化与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使"秩序论"的刑法观得以有效展开。此外,还要求在刑事立法层面突出"秩序论"思维,在刑事司法层面注重"规则论"思维。  相似文献   

18.
序一桂维民同志关于突发事件应对的这部新著,在我案头放得有些日子了,我得闲时就翻读若干。维民曾是中央党校的学员,也曾是我在陕西时的同事,熟人的文章读起来很觉亲切。他书中所写的应急案例也多是我所关心的,所以也有兴趣去读。不少案例我原来只是略知一二,这次读后方知其详,也是大有收获的。维民对这些案例的分析颇有见识,体现了他认真的研究,也融入了他个人的经验,既有学术视野与学术背景,又不是不接地气的纸上谈兵,这大概是他这部书价值之所在。维民平时做事、为人都有书卷  相似文献   

19.
《决定》的定位与进一步完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出台后,社会各界予以积极评价。大家认为《决定》体现了建立现代司法体制的目标和方向,有利于促进“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现代司法鉴定体制,有利于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有利于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出体现了现代法治理念。《决定》的出台同时有助于提高司法鉴定活动的权威性,消除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冲突。但是,在肯定之余,笔者认为也应对《决定》仍然存在的不足予以理性评析。只有这样,才能对《决定》进行全面的解读,并促使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异质文化之间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我国社会犯罪形态愈来愈多地表现为犯罪主体的多元化、暴力化和恐怖化。在这个大背景下,暴力犯罪增幅明显,警察开枪事件亦随之增多。如果开枪尺度把握不当,不仅会影响案件的侦破,导致社会不稳定,还会引发危机的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