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卿  王国龙 《河北法学》2024,(3):92-107
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为适应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以及回应基层社会法律治理的需要,围绕着基层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新时代人民法庭正在通过“两化建设”和“示范化建设”,以法治的逻辑来型塑和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并逐渐形成了新时代人民法庭的角色定位及建设模式。当然,对新时代人民法庭的角色定位及建设模式,也亟需理性反思和理论提炼,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从高院机关到23个中级法院、133个基层法院、387个人民法庭,“柜台式办公、窗口式服务、人性化环境”的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已经成为广东全省法院一道为民司法的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黄守冠  符英  冯卿 《特区法坛》2002,(73):16-17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大量的民商、刑事自诉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窗口”。因此,加强人民法庭基础建设已成为人民法院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全面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精神、省高院《全省人民法庭达标活动规划》以及海南中院《于加强法庭建设的实施意见》,基层法院结合“作风转变年”的实际,正在紧锣密鼓地狠抓人民法庭的达标工作。辖区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社会处于矛盾和纠纷多发期,处于与矛盾接触最前沿的基层法庭,需要探索一条以有限的司法资源化解大量的社会矛盾的道路,那就是以诉前调解为基础的联合调解。以人民法庭为主导力量,联合乡镇、村等基层调解组织力量,通过调解的方式把各种矛盾解决在基层。  相似文献   

5.
文华良 《河北法学》2012,30(11):157-162
印度“人民法庭”为普通民众特别是社会底层民众能够接近司法提供了一个渠道.印度法律明确规定了它的组织机构、受案范围、经费来源和组织成员等.“人民法庭”具有受案范围较广、选择自愿、程序快捷、裁决终局、解决案件免费等特点,它既能对弱势群体予以法律援助也能减轻法院积案负担.鉴于印度“人民法庭”和我国人民调解有较大的相似性,其制度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煜焕  罗小平 《法治研究》2014,(12):100-107
在最高法院统一的审执分立改革理念下。人民法庭的执行权大多被上收到基层法院的执行机构,人民法庭日益成为基层法院机关外的又一个审判庭。忽视人民法庭大多设置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其所面向的广大农村社区仍然处于乡土熟人社会的现实,与人民法庭制度设计的初衷和人民法庭的职能定位存在偏差,也与社会及法律活动的分工和专门化发生冲突。从审判与执行的差异性原理中,虽然可以导出执行程序的独立性和专业化要求,但在人民法庭“弱司法化”的特定语境中,可以有程度不同的多种落实样式。人民法庭呼唤一种外部审执合一、内部审执分立的协调模式,以实现审判和执行工作的相互监督、制约和相互支持、配合,提升人民法院整体工作的公信力和群众认同度,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张衔峰 《北方法学》2013,(6):135-146
现代司法作为西方法治的舶来品对中国固有的司法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依法治国的今天,现代司法与中国传统的接触更多地表现在当下的农村社会。设置在乡镇中的人民法庭代表着司法权在基层社会中的渗透,作为一种权利救济途径的司法救济将民众与人民法庭联系到一起,将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与现代司法联系到一起。在这个传统与现代相互交错的时代,我们应当关注于司法救济如何落实抑或人民法庭如何在基层扎根。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人民法庭制度是根据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建立的。60多年来,根据司法为民、便民、利民宗旨和原则建立的人民法庭,为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法庭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坚持既便于人民群众诉讼,又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为推动农村经济改革、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法院针对人民法庭承担着辖区内审判民事案件、化解社会矛盾和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任务越来越重的现状,去年以来,院党组把工作的力度和"人才物"向基层倾斜,将人民法庭建设成了化解矛盾的前沿、联系群众的桥梁、服务社会的窗口。该院要求,新任审判员必先到法庭锻炼,干警提拔任用,先考虑法庭工作经历。为缓解法庭审判力量的不足,先后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70名人民陪审员,及时做好诉调对接和司法确认工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5个基层法庭全部按国家标准建  相似文献   

10.
白银市是1985年恢复成立的,辖3县2区、78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39万。1986年成立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几年来,市、县(区)两级法院重视基层,下功夫,花气力,大抓人民法庭五个方面的建设。 一、抓好人民法庭的机构设置和物质建设,充实法庭工作人员。建院初期,部分人民法庭在选址和分布上不够合理,有的管辖范围大,有的管辖范围小,有的工作量大,有的工作量小,还有的基层法院连一个人民法庭都没有,难以开展工作。对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在白银、平川两区增设了4个人民法庭,还将靖远县的一个人民法庭迁址,使全市人民法庭在布局上趋于合理,基本上达到了平均3个乡(镇)一个人民法庭。现在全市共设人民法庭27个。其中:农村人民法庭22个,城市人民法庭5个;并且多渠道充实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创造稳定和谐社会环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召开这次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这对于进一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表彰了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民法庭和司法所,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辛勤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第一线上的广大人民调解员、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基层法官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肖扬同志、福森同志都在会议上讲了话,他们的讲话我都同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刘新星 《河北法学》2012,30(6):162-163,164,165
随着乡村社会转型,乡民与国家、家庭、传统规范之间的纽带早已松懈,个人对社会保有的团结情感和道德责任感随之淡薄,乡村社会的整合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人民法庭的司法运作在修复国家与乡民之间的关系,加强社会整合方面的功能越来越重要.虽然不少研究对人民法庭能动的、便民的司法运行模式持否定态度,但若立足于整体分析的方法与视角,从人民法庭对乡村社会整合的功能意义出发却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人民法庭的功能性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顾培东 《法学研究》2014,36(1):29-42
近十余年来,在法院现代化、正规化、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人民法庭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然而,我国基层社会纠纷的有效解决正逐步凸显出对人民法庭功能的需求,人民法庭自身的条件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重新审视人民法庭的地位与功能,把适当增加人民法庭的设置,合理调整人民法庭的区域布局,充实人民法庭的审判力量,强化人民法庭的功能,作为我国基层法院当下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路径。这既可以从S省P县法院相关实践中部分得到证明,更可以从司法辖域的相对限缩、人民法院发展的主导思路以及基层法院审判工作主要特性等三个维度得到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2007,(5):1-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基础建设,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平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  相似文献   

15.
周剑平  杨杰 《法制与社会》2013,(35):176-177
人民法庭作为最基层的审判组织,是司法的最前沿,承担着繁重的审判任务,长期以来,人民法庭的安检工作欠账太多,如何做好人民法庭的安检工作,关系着整个法院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7月8-9日,第三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出席会议并讲话。孟建柱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法庭工作,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便民的独特优势,当好司法为民排头兵,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姜爱东 《中国法律》2006,(3):32-34,90-95
2006年1月26日,新华社及各大媒体同时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西部地区基层派出所、乡镇司法所、人民法庭建设规划》,会议听取了发展改革委关於中西部地区“两所一庭”建设规划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公安派出所、乡镇司法所、人民法庭是政法机关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的最基层单位,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加强中西部地区基层“两所一庭”基础设施建设,从2004年到2008年,中央安排74亿元资金,用於解决西部地区公安派出所、中西部地区乡镇司法所和人民法庭无房和危房问题,改善工作条件,为更好地履行执法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和基层政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基础建设。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司法所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全系统的贯彻和落实,根据司法部领导的指示,基层工作指导司和《法制日报》、中国普法网、《人民调解》期刊联合开设《基层建设巡礼》专栏。现面向社会征求与专栏相关的稿件和图片。专栏主要内容反映:1、各地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指示精神,落实司法部两个会议要求,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加快推进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的新情况、新动态;2、报道司法所建设取得的新成效,总结的新经验,宣传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和突出事迹;3、宣传各地加强基层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和先进人物。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库尔勒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构建“平安和谐库尔勒”为目标,以实施依法治困基本方略为总纲,以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为中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手段,以队伍建设为根本,确保全市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力量充实、管理严格、保障有力、工作规范、人民满意”的总体目标,奋力推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农村绝大程度上仍是乡土社会,体现着乡土社会的特点,乡民们处理纠纷时更多的是考虑传统的民俗习惯,注重个案,要求实质正义。处于乡土社会背景中的基层人民法庭如何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兼顾乡土社会的特点,考虑乡民的特殊要求,做到纠纷的真正解决,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变迁中的乡土社会入手,探讨了人民法庭在依法办案的同时所遇到的现代司法理念与乡土社会特殊要求的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基层法庭司法行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