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均衡结案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审判管理方法,同时也是及时有效地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内在要求,既是审判机制创新,也是审判理论创新。均衡结案就是按照矛盾发生、发展的特有规律动态调整办案进度,通过对案件的及时审理和早期处置,实现案件进出动态平衡与存案量相对稳定。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案件不断积  相似文献   

2.
均衡结案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反复强调的一项司法理念,也是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工作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核心就是遵循司法工作规律,优化配置审判资源,合理分配审判时间,依法及时审理和执行案件,避免出现工作年度内前松后紧、时松时紧、突  相似文献   

3.
陈忠  吴美来 《法律适用》2014,(3):95-100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案件质量评估已经融合到审判绩效考核之中,成为法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二者简单融合的现行模式,难以避免唯数据论的现象,有违案件质量评估与审判绩效考核的初衷,偏离了管理目标。应当加强对案件质量评估与审判绩效考核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刻反思现行模式的弊端,从对二者进行科学功能定位、合理设置审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审判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案件质量评估与审判绩效考核数据管理开发等方面,构建二者的有机衔接机制,提升法院管理水平,共同促进司法公正和权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不少法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怪现象",即全年审判工作任务"前松后紧",年底加班加点,"干预收案"、"突击结案"、"集中清积"情况普遍。透过此种现象,折射出结案不均衡的司法痼疾。据最高法院司法统计数字,从2006年到2010年,全国法院诉讼案件数增长了44.36%,而同期法官人数却没有太大变化。〔1〕在这种"案多人少"的大背景下,"结案不均衡"的负面影响更  相似文献   

5.
严戈  闫平超 《人民司法》2012,(23):12-15
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12】19号《关于加强均衡结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2年9月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4次会议通过,于2012年10月24日印发。正确理解与适用《意见》,对于落实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加强审判管理,解决案件审理拖延、积压、突击结案、人为控制收案等突出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津:以均衡结案为抓手近年来,天津法院积极探索审判管理新方法新途径,将审判管理的重心放在执法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以均衡结案为切入点,确立了"转变一个观念、构建五项新机制"的审判管理新思路,有效促进了司法公正高效和司法公信力的新提升。天津法院的均衡结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两级指标,一级指标为均衡结案综合指数,二级指标由6项指标构成:月结案率均衡度用以反映全年各个月结案数量的均衡程度;结收案比用来测量统计周期内的结案效率;正常审限内结案率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基层法院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法摆脱沉重的案件负担。基层法官长期承担不合理案件数量的结果,是法官陷入忙于机械化处理案件的境界,加剧裁判质量不能提升、诉讼程序的迟缓,司法威信低迷不彰。诉讼案件数量的增加,与客观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及人们通过法院解决纠纷的主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基层人民法院围绕审判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了制度创新与完善,使办案质量与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基层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还存在局部与整体之间不协调、监督管理与法官自主审判之间的冲突、管案与管人协调不够、管理监督有余而服务不足等问题。为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以解决上述问题,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提出"系统审判、全程管理"的新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司法公正与效率为价值目标,以审判工作为服务对象,在尊重司法规律的基础上对立、审、执进行一体化整合,将系统优化与全局一盘棋的审判管理理念渗入到审判过程每一个环节,做到:整体与局部系统管理、全面管理与周到服务并行不悖和审判管理与人事管理互相衔接。  相似文献   

9.
邓兴广 《法学》2009,(10):117-123
当前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司法效率遇到了空前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积案形势,如何在确保裁判公正的基础上,以尽可能高的效率来满足民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是当前摆在各级法院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推进中级法院司法高效建设,关键要健全完善审判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案件审判的科学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改革不相适宜的诉讼制度,并优化软硬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10.
管理是促进审判发展的基本措施,也是衡量司法水平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从完善流程控制、均衡结案、质量监督、业务指导、评估考核机制入手,聚精会神搞审判,精益求精抓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孙海龙 《人民司法》2012,(19):66-69
审判管理既是与审判实践相伴而生的老话题,又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仍显薄弱的新课题。201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举办全国大法官审判管理专题研讨班以来,各地法院的审判管理从组织机构到工作职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2010年11月和2012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在江苏南通和贵州贵阳召开全国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座谈会,王胜俊院长继南通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执行工作  相似文献   

12.
司法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管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目前已成了法学界与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深化与完善包括审判管理和检察管理等等在内的司法管理,是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司法管理学则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司法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司法管理学是研究司法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制度、探索司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案件数量增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近几年来的司法实践验证了这一点。2004-2008年江苏全省法院受理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2008年达882352件,较2004年增长62.64%。2008年一线审判人员人均结案达117.49件,超过2004年近2倍,其中尤以基层法院为  相似文献   

14.
葛文 《法学》2009,(10):110-116
案件管理本质目的在于为审判核心领域工作的运行提供支撑,改善法官的工作条件,保障诉讼法赋予法官审判权的运作。通过案件管理:一方面使法官只须专注审判核心领域工作,而不用再分心处理审判外部领域工作,从而减少法官所负担案件的实际工作量,减缓法官办案承受的压力,使法官有充分时间关注开庭和撰写法律文书,及时、有效和妥当处理案件;另一方面通过案件管理改善法官的工作条件,通过控制诉讼的进程,以求迅速有效地处理繁琐耗时的诉讼程序,降低法院和当事人的司法成本,加速案件在法院的流动。通过让当事人广泛参与案件管理,协同审判外部领域的工作,实现审判与当事人的需求和期待的对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满足案结事了的司法目的。  相似文献   

15.
林津津 《法制与社会》2013,(21):120-122
审限制度是我国诉讼法特有的制度,但实践中审限变更事由和期限仍具有不确定性,各地审限延长审批程序不规范、审批缺乏实质审查,疑难案件分流与审限制度分离等问题导致审限制度丧失其应有的立法价值。笔者从近3年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经验出发,以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庭及派出法庭为调查对象,综合分析审限延长制度在基层民商事审判管理中的运用现状、现有问题,并综合近期各法院审限延长从严管理措施提出对策,以期完善现有审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基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运行机制为切人点,对审判管理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基层法院审判管理运行机制还存在职能行使行政化、运行管理虚弱化、内设机构职能交叉化及人员配置角色混同化等方面的的问题,分析了审判管理四个维度方面的问题,提出审判管理机制一体化在构建过程中成立专门审判管理部门、要严格规范审判管理流程、要设立法院各类人员分列管理体系、要丰富审判管理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既要注重审判管理的科学调度,又要充分利用案件质量、效率评估指标体系来激发活跃审判管理中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陶建设 《中国司法》2003,(12):18-19
今年以来,武汉市劳教局着力于劳教管理模式的创新,从劳教本身的性质出发,努力在探索区别监狱制度、适应教育挽救规律的制度上下功夫。经过调查研究,我局在所有3个大队分别建立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劳教大队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三段式动态管理模式),实施了层次化的分级管理、渐进式的分级处遇、有序性的流动管理、针对性的矫治教育,极大地推进了劳教工作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宪法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当前的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行使独立审判权仍存在不少问题,最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公案"的出现,"媒体审判"、"舆论审判"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从分析典型案例入手,阐述舆论监督对独立审判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分析舆论监督和独立审判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实现舆论监督与独立审判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量案件涌入法院,“诉讼爆炸”,案件激增,审判任务繁重与审判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案多人少成为制约法院工作的“瓶颈”。各类新型案件的出现,使得案件审理的难度日益增大。担负着全国80%以上一审案件审判任务的基层人民法院,更是被时代的潮流推向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20.
彭春  孙国荣 《法律适用》2012,(12):68-72
不可否认,我国民商事立法体例采取的是《民法通则》统领下的,一系列民、商事部门法合一的模式——这与民、商法同属私法范畴且共通之处较多有直接关系。在审判领域,自2000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将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