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0年,为了使中共对中国革命的忠诚与对共产国际的忠诚统一起来,共产国际决定对中共的立三路线加以批判。在这一背景下,中共开始从组织、思想等方面坚决贯彻国际指示,国际路线在党内逐渐被神化,并成为统一党内意志的最后选择,而那些对国际路线表示怀疑、不赞同、不积极拥护以及不坚决执行的党内同志则往往遭到残酷的打击。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时而让步,时而坚持自己对军事发展方向与战略方针的认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与所谓的国际路线保持一致,从而导致在宁都会议上被排挤了在军队的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2.
20多年前,党史学界曾就"毛泽东是否执行过立三路线"展开过一次专门讨论."红一军团执行过‘争取湘鄂赣数省首先胜利'方针",这一命题的设定及论证,则是笔者对多年前那次讨论综合思考的一个结果.本文分为论证思路与具体论证两个部分.在具体论证中,对多年前讨论中的几个观点作了必要分析.本文的主要论点有:"红一军团执行过‘争取湘鄂赣数省首先胜利'方针"是一个具有特称判断性质的命题(特称命题);判断红一军团的行动性质,应以当时上海中央的有关要求为准;红一军团"长汀出兵"、"进军南昌"、"二打长沙"等行动具有"执行"性质.  相似文献   

3.
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即根据马列主义的党建原则开展党内的民主建设,并在革命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以说,党内的民主建设在批判"立三路线"之前总体上保持着健康的发展状态。但在对"立三路线"进行持续的批判之后,错误的党内斗争方法使党内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党内民主的削弱,并给中国革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苇町 《广东党史》2011,(10):56-56
1930年,蒋阎冯新军阀大战爆发,当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李立三错误地估计形势,要求城市地下党也趁机暴动,并且调全国红军去攻打大城市。这个盲动路线很快碰壁,红军和地下党遭受了重大损失。李立三也被要求去莫斯科做检查,并被免职。可是,当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季米特洛夫等人听完了他的检查后,就纷纷评价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坦诚,因为他对自己的错误没有任何文过饰非,对党造成的损失非常沉痛,给他作出的结论是没有两面派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问题后,毛泽东多次召开会议纠“左”.面对一些地方刮起的“穷过渡”风,他强调要弄清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强调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重要性,并着手调整一些过高的生产指标.面对市场紧张和农民瞒产私分等情况,他强调要从所有制上解决问题,在人民公社内部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并继续调整过高的生产指标.1959年4月八届七中全会后,毛泽东继续努力纠“左”,同时力图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以统一全党认识.毛泽东纠“左”的努力是在肯定“大跃进”的前提下进行的,1959年7月庐山会议上的一些言论超出了他的认识范围,由此纠“左”戛然而止.尽管如此,我们对他纠“左”的努力,是应该给以积极评价的.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史”是毛泽东读了一生的书.毛泽东阅读、批注、评论、运用“二十四史”,常常体现出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的鲜明观点.对毛泽东揽史,可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从不回避,甚至有意彰显像严谨的历史学家那样的读史情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特别是阶级史观,对中国历史发展运动线索进行整体评述;带着浓厚的情感,关注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国家的统一,关注中国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发展;对“二十四史”记载的内容,采用批判分析的方法;毛泽东读史、评史、用史的目的,是古为今用,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借鉴治国理政方法.  相似文献   

7.
武文笑 《党史文苑》2013,(11):10-15
世纪伟人毛泽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运筹帷幄,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外交上的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令人瞩目和敬仰。那么,这位外交战略家和活动家在辉煌的一生中写就了几多令人深思的“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8.
王进 《探索》2007,7(5):12-16
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并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学会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对执政党的新考验.毛泽东在这种形势下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领导全党通过整风运动来学习正确区别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恰好说明,这篇历史性文献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伟大纲领.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否说过“我就像一个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熊向晖1990年有关单位拍摄了一部轰动一时的"电视政论片",其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1970年,毛泽东再一次见到老朋友斯诺,……北京天安门上,毛泽东已被人们尊崇为"神",就在千百万人流着泪,淌着汗向他...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成立于1940年12月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改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革命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其中,毛泽东对它的建立与发展,不仅给予了巨大的关注与支持,而且亲自参与其中的工作,使之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强大的威力。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正式打响。  相似文献   

12.
尚柯 《党史纵横》2003,(6):31-32
在"大跃进"期间,李锐作为毛泽东的兼职秘书,先后给他写过三封信.三封信的内容,都是反映自己对"大跃进"的观感.今天看来,这些信的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客观现实,虽然不乏一些尖锐的批评.但是,这同当时的狂热势头显然是太不协调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阶段.回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被人们逐步认识和接受、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过程,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立旭 《探索》2003,5(6):9-13
毛泽东搞三线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他关于三线建设的思路是随着国内外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毛泽东为三线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物质、精神、经验三方面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巨大的.而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是他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着力倡导和确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并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开辟了“第二次结合”的道路,虽未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但却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这三种革命根据地模式,在基本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在斗争策略和发展策略方面则有所区别。"朱德毛泽东式"和"方志敏式",同属于固定区域公开割据形式。"朱德毛泽东式"是靠正规的人民军队做骨干创造的。"方志敏式"是依靠农民武装起义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创建正式红军来巩固革命根据地,它的发展主要是靠组织地方的武装起义。"李文林式"是采取游击秘密割据形式,它是小规模游击战争和小块游击根据地时期使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存的文献记载 ,毛泽东最早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是在 1952年 9月 2 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在 1953年 6月 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并作了系统阐述。此后 ,毛泽东着重研究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问题。 9月 2 5日 ,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周年的口号里 ,向全国人民正式发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了适应和宣传总路线的需要 ,经中宣部起草、毛泽东审阅修改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最后确定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相似文献   

19.
1919年9月1日,26岁的毛泽东撰写了一个<问题研究会章程>,提出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71项大大小小共144个问题.他把这个<章程>寄给各地朋友,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邓中夏此前曾到湖南发动学生响应北京的五四运动,和毛泽东交往甚密.他把这个<章程>拿到10月23日刊印的<北京大学日刊>上公开发表,同时还写了一段说明: "我的朋友毛君泽东,从长沙寄来问题研究会章程十余张,在北京的朋友看了,都说很好,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