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模拟法庭》教学中创新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法庭教学模式是近几年为适应高校法学教育培养对象的创新性、实践性能力在高校法学教育中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目前由于探索的时间较短,从学校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模拟法庭课程如何设置、教学内容如何贴近培养目标、教学效果如何能够满足学生对创新实践的要求等方面都将是今后开展模拟法庭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于燕 《法制与社会》2013,(19):195-196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线人才,是整个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人才金字塔中最底层的生力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虽然首次就业率相对大学毕业生较高,但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在民营企业,体现出专业对口率低和工资待遇低等问题,导致其频繁更换工作而出现摩擦性失业、甚至是自愿失业。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关系着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关系着学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中职学校的就业服务与指导该怎样发挥自身的作用?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认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认真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从而说明职业指导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个人状态的好坏决定着他的成绩,而他们的心理素质影响着他们的状态。中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应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文章拟从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学校如何对待学生心理问题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校劝退学生是否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学校劝退学生的权利基础是什么?学生的受教育权与社会公众利益冲突时如何平衡?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范围控制以及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调和等问题,正是我们对学校劝退学生现象的法律思考。通过对这些法律问题的思考,以期能些许释解这些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高家林 《经济与法》2003,(11):32-33
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有没有人格权?教师、学校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的人格权?这似乎是一个不应当成为问题的问题。但从近些年来学校里屡屡发生的教师侵犯学生人格权的事例看,它又确实成为了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小学校屡屡发生的教师侵犯学生人格权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部分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没有把儿童、少年作为具有主体地位的公民(自然人)看待,没有学生与教师人格权平等的观念。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必然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漠视、藐视甚至侵犯学生的人格权。本文拟将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权.以及教师、学校的法律义务做一分析.以期引起教师、社会对学生人格权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师光 《法制与社会》2011,(21):188-189
发生在校园以及与学校有关的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处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教育部门担心的重大问题,而如何落实赔偿则更是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一般侵权行为法、无过失补偿制度、社会安全保障三个阶层的赔偿或补偿体系。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的健全,立足国情,以分散学校风险为宗旨,以学校责任保险为主导,最终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逐步实现学校赔偿责任的社会化、分散化。因此建立多样化的赔偿制度,是最终解决学校在校园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民事责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在校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原因和情况也多种多样。由于当前法律法规对此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学校和学校的关系也存在误区,那么,学校与学生的确切关系是什么?对此类事故学校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应如何平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这些问题给予适当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纯真的学生时代常常是我们记忆中最斑斓的扉页,真挚的友谊、朦胧的情感……成为人生路上最美丽的风景,谆谆教导的恩师、谈天说地的同窗……更是成长途中最难忘的搭档。如果这一切不是如此和谐,如果我们不得不与母校对簿公堂、不得不与恩师“唇枪舌剑”,那么记忆的扉页上又会记录下什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的学校,在法庭上如何面对自己辛勤培育的学生?2004年1月19日,学生与母校各执一词、对簿公堂的一幕在上海某法院上演。一方是已经离开中学校园的大学生、一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重点中学;一方是思前想后、无可奈何的学生,一方是百感…  相似文献   

9.
曹多富 《法制与经济》2009,(4):84-85,87
学校劝退学生是否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学校劝退学生的权利基础是什么?学生的受教育权与社会公众利益冲突时如何平衡?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范围控制以及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调和等问题,正是我们对学校劝退学生现象的法律思考。通过对这些法律问题的思考,以期能些许释解这些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同学有怵头、恐惧、厌烦等心理。对于体育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克服这种心理的有效手段,笔者就学生对数学课失去兴趣的原因作出了分析,就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密度集中,而校区开放程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针对校园频发的治安事件也越来越多,如校门口恶性人身侵害事件、楼梯垮塌践踏事件、社会人员滋扰在校师生事件等,严重侵害学生权益。如何处理各校区安全保卫工作和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如何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如何对学校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旬邑中学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新的着力点,高品位规划,高水平实施,精心打造师生修身为学的精神圣地。理念文化引领人学校理念文化处于核心、枢纽地位,统领着一所学校整体结构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邹国勤  孙霏 《法制与社会》2012,(10):230-231
中考体育加试实施十多年来,对推动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初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有很多人质疑是在应试教育.本文认为体育中考是学校体育的一角.立定跳远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单元,同样体育中考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单元.一分钟跳绳是我市中考体育的项目,每天都有不少学生与家长来咨询如何提高一分钟跳绳的成绩.针对家长与学生的需求,通过细心地钻研和分析,结合多年来跳绳的教学经验,从跳绳的选择、场地的选择、跳绳技术的选择、体力的合理分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运动服装的选择以及考试心理的自我调节等方面(中考跳绳单元教学领域)进行综合地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地处农村,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校,山东省枣庄市第四中学如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一座座标准的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拔地而起,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基础教育中心,英语实验学校、省级现代科技教育实验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德育工作示范学校等等……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校长黄飞的心血和汗水。心系校园爱学生7年前,黄飞走上了枣庄四中校长的领导岗位。如何使这所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校走在时代的前列?黄飞在思考。他深信:一个好班子才能带出一个好学校。于是,他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大做文章,大胆启用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而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状况,结合师生互动关系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如何利用交互式教学方法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动机,交际实践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梅芳 《政府法制》2011,(27):52-52
长治市郊区王庄煤矿第一小学是一所有着40多年办学历史的现代化文明校园,日常非常注重学校管理安全工作,为学生撑起了一片生命安全的蓝天。该校先后荣获"省德育示范学校"、"文明学校"、"创新教育与实验示范学校"、"长治市平安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朱志勇 《金陵法律评论》2006,42(4):82-88,110
本研究对某一内地西藏学校进行了个案分析,采用了日记与文件分析法、访谈法与非参与观察法.在族群认同感建构主义方法的框架下对影响藏族学生族群认同感建构的国家政策情境、学校地方社区情境与学校情境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学校对于学生族群认同感的建构存在两种张力:一是国家和学校通过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而指定的学生的族群认同感,二是学生通过自身藏族文化符号的再现而声称的族群认同感.国家和学校期望藏族学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框架下建构族群认同感,以便实现其政治与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人身伤害案件,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时常遇到又难以回避的事实。一旦发生了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件,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纠纷,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正常教学秩序,则是校方应理性对待的重大问题。判断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案件中校方是否构成法律责任应从法律关系、归责原则、过错认定等方面综合解析。  相似文献   

19.
和谐教育     
人在主观愿望上通常都是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的,这也就是教育学上通常所说的人的可教育性。学校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集体的影响,来教会学生如何实现这一愿望的地方。打开和谐教育大门的金钥匙,就在于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展示自我,享受成功。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意外事件的发生,可能给学校造成财产.声誉上的破坏与损失,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麻烦,破坏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稳定.所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采取相关措施迅速控制局面,有效化解危机,是学生事务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